珠算,现在还要不要学

算盘好不好?珠算要不要学?有人认为算盘丢不得,珠算非学不可,然而,在我看来,学珠算,根本没有这个必要。

确实,在现实生活中,算盘早已是一个蒙尘的老物件了。确实,现在的年轻人,也没有几个会打算盘了。那些热爱传统文化的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就要痛心疾首地大声呐喊,觉得算盘无论如何都丢不得。

不可否认,算盘确实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计算工具,也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大发明创造。但是,所有的古代的发明创造,我们今天都需要花费精力去继承吗?

这需要看一看,算盘发明的基础是什么?还需要评判,今天学校再教珠算,到底对学生的发展,有没有意义。

我们只要对中国数学史稍有了解,就会看到,算盘是如何发明出来的。

算盘的发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汉字的数字表达,非常不利于计算。我们可以想一想,如果没有阿拉伯数字,只有汉字的数字一二三四之类的,比如四十五加上六十八,你能够列一个加法算式进行计算吗?仅仅用汉字一二三,加减法都不容易计算,更不要说进行乘除法了。

生活中,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进行计算。但是,汉字的数字一二三,又很不利于数字计算,那怎么办?

确实,我们古老的祖先,是很有智慧的。他们想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是算筹。什么叫算筹,简单地说,就是一根根的木片。我们小学刚开始学加减法的时候,是不是老师要求我们用木棒来计算?其实,算筹,就是这样的小木棒。

真要说起来,算筹的发明,其基本思路,就是由人们的手指发展起来的。我们小学刚学加减法的时候,最开始就是扳着手指来计算的。一加二等于几?一根手指,再加上两根手指,数一下,等于三。这个经历,想来很多人都有过的。

只是,后来在加减法中数字变大,手指不够用了,老师就让我们准备一些木棒。同样的道理,古人刚开始,也是扳手指计算,后来手指不够用了,就发明了算筹。

这样说来,算筹,其实并不是什么奇妙的发明。

只是,后来一些古代的数学家,在摆弄算筹时,体现出精妙的智慧,利用算筹,不仅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边乘方开方都能够进行。这就让人感到算筹很奇妙。想一想,祖冲之就是靠着摆弄算筹,竟然能够将圆周率精确计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实在是太厉害了。

当然,在日常计算中,拿一大把算筹摆来摆去,总是很麻烦的事,而且用算筹进行计算,效率也不会很高。

智慧的中国人,就将算筹固定在一木框里,再将位数固定,于是,就发明了算盘。算盘,比起算筹来,携来方便,计算效率也要高得多。算盘的好处多多,受到大家的欢迎,于是就推广开来了。

大家在用算盘的过程中,又总结出许多的计算方法和口诀。这就是珠算。

可以肯定,算盘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好的发明,珠算也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智慧。但是,作为现代中国人,要不要再学珠算呢?答案,却是否定的。

由扳手指到算筹再到算盘,这一路发展的结果,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就是中国汉字的数字表达是一二三十百千之类,当阿拉伯数字引进中国之后,算盘的这种计算思维,基本就可以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了。

现在,在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加减乘除,人们普遍使用计算器,复杂一些的计算,人们则使用计算机。现在,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人再用算盘了。为什么还要让学生去学生活中不再使用的算盘?

珠算,现在还要不要学

当然,有人会说,学珠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更是头脑发昏的胡话。

我们应该看到,现在学生所学的数学,从阿拉伯数字表达的加减乘除到初等代数再到微积分,这个数学思维体系现基本算筹算盘的思维体系是两个不同的思维体系。

珠算体现的思维,根本就一种古老的数学思维,与现代通行的数学思维,是很难相通相融的。

为什么还要学打算盘?为什么要让学生去培养一种无用的古老数学思维?是想浪费学生的大好学习时光,还是嫌现在的学生还不够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