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經歷讓我明白,只有不斷自我成長,才有能力完成風險對抗

作者|簡客GAKER

似乎每個人都明白自我成長的重要性,但是一個人有沒有真的在自我成長,不在於他是否在生活中得到越來越多的道理。

因為現實的殘酷在於它從來不缺乏道理,成長的殘酷在於我們自以為我們懂了很多的道理!

抑鬱讓我成長

2017年,我患上了很嚴重的抑鬱症,差一點我就和這個世界告別了。

我記得很清楚,那是一個冬天的深夜,我跑到河邊上,慢慢從水流不急促的地方走進水裡,刺骨的寒冷讓我意識到死亡是一件讓我極其恐懼的事情,而那一刻開始,我才真的明白,只有不斷自我成長,讓自己不斷強大起來,才有能力去應對未來更多複雜的事情,才有機會創造自己的未來!

我的自我成長之路,開始於我下定決心要戰勝抑鬱!我用了幾乎一整年的時間在對抗抑鬱,最終從抑鬱的沼澤中走了出來!

我們常說,要有抵抗風險的能力,要有創造未來的能力,要有為人處事的能力等等,生活中需要的能力有很多。

然而,這些我們需要的能力,都源自於一個能力,那就是學習的能力。有了學習能力,才能在學習的基礎之上,慢慢獲得更多的能力。只有獲得了更多的能力,我們才算是在真的成長。


抑鬱症經歷讓我明白,只有不斷自我成長,才有能力完成風險對抗

抑鬱

成長——提成認知,覺察侷限

成長,不是積累的多少知識,不是懂得了多少的道理,不是經歷了多少歲月,不是增長了多少年齡。

有些人,歲月在他生命裡增添了不少的痕跡,但是在增長了年齡之後,他們依然抱著十幾年前甚至是幾十年前的認知,來看待當下的生活,用一種固定不變的思維,思考一個日新月異的世界!

成長,不僅僅是在經歷中總結經驗和教訓,更重要的是,在經驗和教訓中獲得正確的反思的能力,並能夠因此看到自我本質,從而能夠突破認知的侷限,提升自我認知的空間,覺察到到自己真實的不足和侷限,覺醒自己真正的追求和能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根本上解決能力不足、收穫不足的問題。

自我成長的人和沒有自我成長的人,他們的狀態是不一樣的,他們的思維也是不一樣的,因此他們的付出是不一樣的,他們的收穫也是絕對不一樣的。


抑鬱症經歷讓我明白,只有不斷自我成長,才有能力完成風險對抗

覺察侷限

缺乏自我成長的人

沒有自我成長的人,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做什麼事情總是完成即可,沒有要求自己今天要比昨天做的好一點,沒有要求自己今天要比昨天進步一點,對他們來講,工作可能是一種在煎熬中等待收穫的行動。

工作以外的時間,恨不得癱坐在沙發上,沉寂在手機或者是電視的世界裡,浪費大量時間去完成一些無意義甚至是消耗能量的事情。

如果一個人以這樣的狀態去應對生活,那麼他會有什麼樣的競爭力呢?

如果當初,我是以消極和被動的一個狀態去面對抑鬱,今天還會有能力去運作一家公司嗎?今天還會坐在這裡和大家侃侃而談嗎?

絕不會的。我消極應對抑鬱的時候,20多天不敢見陽光,更何況是見一些人呢!


抑鬱症經歷讓我明白,只有不斷自我成長,才有能力完成風險對抗

規則的限制

自我成長的人

能夠自我成長的人,總是積極和主動的,對自己的高標準和嚴要求,就決定他所完成的事情也是高水準的。他們會利用一切時間,利用一切方法,為自己的成長積蓄能量,提升自我能力和競爭力,去創造結果而不是等待結果!

如果當初,我沒有去創造一個希望,用盡辦法來實現一個結果,那麼抑鬱絕對會將我吞沒,毀掉我的生活,甚至是奪走我的生命!

我之所以能順利走出抑鬱的困境,最重要的是我可以自我成長,並且一直在不間斷的自我成長。

藥物治療讓我暫時擺脫了抑鬱帶來的生理痛苦,心理治療給了我能夠暫時逃避的空間,但是真正讓我有能力對抗抑鬱並且戰勝抑鬱的,是在困境中不斷自我成長的能力。

因為自我成長,我建立的新的習慣,成為了一個有能力自我治癒的心理諮詢師,不斷建立新的習慣來逐層改變思維圖式,積極提升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了自我成長強大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