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志文:複雜的“關係局”,是校長的“機會窗”

盧志文:複雜的“關係局”,是校長的“機會窗”

解局

這個題目當中,機會窗大家都熟悉,關鍵詞是“關係局”三個字,如果拆開來就是“關係+局”。

馬克思說: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於是,我們看到,社會進步是人與人之間社會關係變遷的過程。從官民關係的稱謂來看,先後經歷了子民、臣民、人民、公民的變化,這就是不同的官民關係的表現。今天我們用的是什麼?是“人民”。

再從稱謂看師生關係,過去我們說徒兒、後來說徒弟,從兒子到弟弟上了一個輩分,到現在的“同學”,一下子平等了。那些學習好的,我們還喊他學霸,最調皮的那些孩子,我們還喊他“小祖宗”,這些變化背後都是關係。

人際的關係,是社會關係的產物。一個組織和一個人的關係,都會形成一個巨大的網絡,它的複雜程度會讓我們眩暈。但是不管多複雜,請大家記住,最複雜的關係局都是以人為節點的。而人與人之間的那些關係,如果梳理出來,會發現它是有限的。人是出發點和歸宿,人存政舉,人亡政息,人永遠是決定性的因素。只有找對了人,才會有做對的事。沒有無用的人,只有錯誤的崗位。

領導就是經營人,經營人心,領導的對象永遠只有一個,那就是人。衡量領導成敗的標誌永遠也只有一個,那就是人心。面對複雜的社會關係,我們怎麼辦?我覺得首先是具體化。

具體化,就是把複雜的社會關係轉化為人際關係。你看,組織在法律上叫法人,它以法人的形式存在,我們可以把它擬人化,它相當於人。企業法人、機關法人、事業法人、社會團體法人,一下子我們就把組織形態一網打盡。法人是法律意義上的人,但是它不是人,它是組織。可是組織有法定代表人和法人代表、法定代表人和法人代表都是人,你看,歸根結底還是人。

學校面對的關係是非常複雜的。一所民辦學校,它有政商關係、商校關係、政校關係、社交關係、家校關係、教學關係等各種各樣的關係。把它們都轉化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之後,會找到管理的實質是什麼?就是協調“官兵關係”。

學校管理的進化是什麼?是校長和教師關係的進化——僱傭的、聘用的、協作的,還是服務的?我們現在強調校長是什麼?校長要給老師提供服務,管理就是服務。這就是新的管理理念。

教學的實質是什麼?教學的實質也是系統關係。教學改革歸根結底是師生關係中心的轉移,從教為中心轉為學為中心,從師為中心轉為生為中心,從管理為中心轉為服務為中心,這些變革。我們很快可以梳理出頭緒。

綱舉目張:一句俗語的啟發

有一句俗語,“做事不向東,累死白用工”,給我的啟發是最大的。古時主位在東,賓位在西。所以,東家就是主人。你要明白為了誰,明確職責之所在,明晰邊界在哪裡!這是很重要的。做明白人就是這樣子。所謂有方向感,是說這個人找準了誰是他的東家,他心裡有數,這就是方向感。

我們有一個價值鏈,強調一手託多家。多家,它就是我們的東。孩子、員工、家長、社區、政府、投資人,還有國家、未來,你都得要對TA負責。關係鏈就是價值鏈。翔宇教育的存在,必須對每一方都有價值和意義。翔宇教育以管理、服務和創新去實現這些價值。

為什麼我說它是關係鏈?因為鏈條斷了一個,就全斷了。你要向10家負責。6家滿意了,你說“我及格了”,8家滿意了,你說“我良好了”。錯,8家滿意,還有兩家不滿意,這個鏈條依然是斷的,所以必須10家都滿意,這是我們做事的底線。

盧志文:複雜的“關係局”,是校長的“機會窗”

面對如此複雜的關係局,怎麼做?

我有4條建議。

  • 第一個建議,宏觀做背景,微觀做決策。

查理·芒格有一句名言,他說宏觀是我們必須接受的,微觀才是我們可以有所作為的。比起那些宏觀因素,我們更應該關注具體情境當中的決策。薛兆豐老師也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他說宏觀環境好壞就像全球平均氣溫,你要是關心人類的命運,當然平均氣溫是很有價值的,但是今天你要出個差,出門辦個事,你要不要查平均氣溫呢?完全不需要,它真沒啥用。

這個很有趣。所以,抽象的兩難在具體情境當中並不難。老孃跟老婆同時落水這件事,只存在於你女朋友的逼問當中。現實當中你遇不到,你就是遇到了你也有辦法,因為她們不可能同時、等距離地掉到水裡去,對不對?

在現實情境當中,其實處理問題的方式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難,有一個四象限法則告訴我們怎麼做。羅振宇說,我們每時每刻面對的,就是一張時間表上具體的安排而已。但這張表上,必須有你的輕重緩急。事情列出來,按照重要不重要、緊急不緊急分成4個象限。

重要且緊急的立即去做;重要不緊急的,分解任務、制定計劃、按部就班;緊急不重要,交給別人去做,或者委婉的拒絕都可以;不重要不緊急,堅決不做。

每個人都是社會角色的複合體。我們要扮演相應的角色,而角色有它的期望系統,社會還對這個角色有一定的規則,我們不能逃離這個角色。

我叫盧志文,如果從角色來說,就會有很多複雜的面,有教者盧、研者盧、公益盧、謎人盧,還有兒子盧、校長盧,還會有顧客盧,朋友盧……每個人都一樣,我們是複雜的角色的複合體。所有的衝突都來自決策定位不準和角色轉換不靈。

  • 第二僭越就是超越本分行事,失當就是不適宜不恰當。

僭越這件事在職場上是自殘的,在官場上是致命的,過去要被殺頭的。

職場進階都是從做副手開始的,那麼如何做副手?有三個關鍵詞:中用、把用、自用。中用:有真才實學、多練幾手才能做得副手;把用就是樂意被人所用,擺正位置,積極配合,樂意他用,願意做“車胎”,到位、換位、補位、不越位;搭臺、護臺,補臺、不拆臺。自用:有自用的底氣,自用的意識。無論進階到怎樣的高層,除擔責這件事之外,你都是副的。請你永遠記得這句話。

盧志文:複雜的“關係局”,是校長的“機會窗”

層級組織當中溝通的順和悖,是我們處理複雜關係局很重要的原則。

縱向上講,可以越級向上反映問題,不可以越級向上請示工作,可以向下越級瞭解情況,不可以向下越級佈置任務。橫向,四面八方,不卑不亢,平等的個人關係。現代管理的趨向是什麼?減少層級,弱化等級,扁平化、自組織,協作者,然後做合夥人,每個人的利益是平等的。

項目式學習當中,教師的角色也是隨時要轉換的,不同的階段你就要擔任不同的角色,你要靈活的轉換,並且在恰當的地方做了一個恰當的結論。

一個人能同時保有全然相反的兩種觀念,還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標誌。這是菲茨傑拉德的名言。所以我給大家第2個建議是,掌握多元思維的模型。

大河奔流,蜿蜒曲折,一往無前,為什麼不取直線?就是這個道理。道理是直的,路永遠是彎的,科學告訴我們,兩點間直線最短,可是曲線最快。所以多元思維讓我們告別簡單,不要做手裡拿著錘子的人,因為當你手裡拿著錘子的時候,滿世界都是釘子,因為你看到的只能是釘子。翔宇90法則中有一條,叫矛盾的90%是誤會。認定是誤會,就會去溝通;只要能溝通,所有的矛盾,就都可以轉化成誤會!

盧志文:複雜的“關係局”,是校長的“機會窗”

  • 第三個建議是化繁為簡,信奉有“為”才能有“位”。
  • 奮鬥是幸福的源泉。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服務跟職務的關係我們要明白,職務就是服務,管理也是服務,領導更是服務,因務而服,不務一定不服,服務終是福吾。

    • 第四個建議,就是堅持“長期主義”積累超越。

    凡是我趕不上的,我就做好準備,到未來等他。要持續地、長期地守住目標,在一個方向上“蝸行”!這種行為模式,叫作“長期主義”。只有長期主義者,才能實現“積累性超越”。

    大家知道登上金字塔頂的除了雄鷹,還有什麼?還有蝸牛!不僅要堅持你想做的事,而且不能中斷,不被誘惑。任何一個人,不管你的力量多弱,放眼足夠長的時間,在長期主義的複利之下,終會積累成奇蹟。碎片化的時間也可以儲蓄,這是一種零存整取,你最終可以“加拿大”。

    只有一句話,未來已來,我們要創造並迎接教育的百年未有之變,不斷改革創新,堅持以變應變,才是我們的機會。

    最後,這句話送給大家——你只有不可替代,才不會被炒掉;你永遠不可替代,就不會被提拔。



    作者 | 盧志文 翔宇教育集團總校長

    來源 | 文章據盧志文在第六屆中國教育創新年會主題演講整理而成

    整理 | 蒲公英教育智庫 · 新校長傳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