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流傳“40歲是年齡人,50歲是壯年人,60歲是中年人”,何意?

50多歲的農民工,想要找工作的話,主要還是去建築工地上打工,畢竟在工地上流傳一個說法,40歲是年齡人,50歲是壯年人,60歲是中年人。這個比喻可能不是太形象,但卻指出了建築工地上的用工狀態。

在我們村,50多歲的農民工,多半還是去建築工地上,且一直是當壯年看待。如果去工廠裡的話,50多歲就難找工作了,只有有限的倉管、安保崗位,但需要的人員並不是太多,無法滿足龐大的農民工群體。現在工廠的倉管、安保也都呈現年輕化,在他們看來,年輕人的人力資源更划算。

工地流傳“40歲是年齡人,50歲是壯年人,60歲是中年人”,何意?

不過工地上就不同,建築工人需要有技術和體力,年輕人不願意幹,只能招聘上了年紀的人。而這個行業也需要一定的技術,就算是砌磚,對外行人來說也不容易啊!

因此題主可以去建築工地上工作,這樣的話就能解決工作難找的問題。如果吃不了苦,想要進廠的話,可能找工作就有得折騰了。如果有做菜的手藝,大家也可以去飯店裡應聘。

工地流傳“40歲是年齡人,50歲是壯年人,60歲是中年人”,何意?

其實農村中的農民工,就算是60歲了,還是有工作市場的。像我親大伯,他在一週前就已經離開了,我其他叔叔都還在家裡他就著急上班。關鍵是,人家都40-50歲,他今年67歲了,去年剛好66大壽。但即便這樣,他還是急忙去工地上打工。

當然他去的工地應該是小企業,如果大企業的話,60歲以上是不讓工作了。但工地也沒辦法,工資少了招不到40-50歲的,只能往大了看。

工地流傳“40歲是年齡人,50歲是壯年人,60歲是中年人”,何意?

題主如果想要找工作,其實根本就不需要去應聘,村子裡又太多的路子了,我們村的小工頭就有四五個,我三爺就是一個,鄰居又是一個,他們每年都會帶不少人外出打工。

當然題主不想去工地,其實也可以去應聘環衛工,或者給大廈打掃衛生,這也是不錯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