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崇武鎮,石獅祥芝鎮,晉江深滬鎮,閩南四大漁鎮,峰尾古城

峰尾古城,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峰尾鎮,峰尾鎮三面環海,一面連山,俗稱峰尾半島,古稱“烽火島”,又稱“圭峰”,因後人仰慕先賢盧琦(號“圭峰”)而立此名。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與惠安的崇武鎮、石獅的祥芝鎮、以及晉江的深滬鎮,並稱閩南四大漁鎮。峰尾文化底蘊深厚,擁有獨具特色的北管音樂、古船模製作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有圭峰塔、峰尾古街、東嶽廟、義烈廟、漁屋、五里海沙、峰尾灣、石眠床、石狗尾、城外海、東頭祠堂、西頭祠堂等閩南漁鎮特色的人文景觀。

惠安崇武鎮,石獅祥芝鎮,晉江深滬鎮,閩南四大漁鎮,峰尾古城


崇武古城建於明洪武20年(1387年),是時江夏侯周德興經略海防為抵禦倭寇而建,是目前我國惟一保存完好的名符其實的花崗岩濱海石城,城牆共長2567米,城基高5米,外壁連女牆高7米,內壁分二層各高約2米,並設有兩層跑馬道。牆上有牆碟、箭窗、窩鋪。四面設城門,東、西、北三座城門相似,都有月門,各有城門兩道,城門上各設烽火臺一座,南城門無月門,外加設一照牆。這些城牆、窩鋪、門樓、月城、墩臺、捍寨和演武廳,構成我國古代一套完整的戰略防禦工程體系。明代守丞丁少鶴曾有詩句讚道:“孤城三而魚龍窟,大岞雙峰虎豹關”。

惠安崇武鎮,石獅祥芝鎮,晉江深滬鎮,閩南四大漁鎮,峰尾古城


崇武建城之初,由各地抽丁防守,至今還有“百家姓,萬人丁”之稱(現尚有98姓氏),兵士們在這裡生息繁衍,為捍衛古城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作為海防的最前沿,崇武古城曾經在明代倭患其間首當其衝,屢遭進犯;亦曾失利陷城,鐵馬哀鳴。史書記載,明朝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倭寇一千多人從大岞登陸,千戶張榮身先士卒,率領軍民浴血奮戰,英勇殺敵,終於保住古城,使崇武城免卻一場浩劫,但他卻轟然倒下,用熱血寫下人在城在的誓言。

惠安崇武鎮,石獅祥芝鎮,晉江深滬鎮,閩南四大漁鎮,峰尾古城

傳說中的十二爺,是十二位刀槍不入的英雄,他們在歷次的抗倭戰鬥中衝鋒陷陣,勇冠三軍,殺敵無數,令倭寇聞風喪膽,但他們也在戰鬥中流盡最後一滴血,他們不屈的靈魂與古城同在。明朝隆慶元年(1567年),抗倭名將戚繼光率大軍馳騁在崇武前線,剿滅倭寇,人民才得以安居樂業。600多年來,古城一代又一代的軍民憑藉天然的屏障和牢固的石城,歷經血與火的洗禮,用生命譜寫出可歌可泣的戰鬥詩篇。 “護龍官”、“崇山官”、“崇報祠”、“元飼宮”、“十二爺官”等,都是古城軍民為紀念抗倭犧牲的先烈而建造的。

惠安崇武鎮,石獅祥芝鎮,晉江深滬鎮,閩南四大漁鎮,峰尾古城


古城經過一系列的人工摧毀和風雨侵蝕,如今峰城已"無城"。而在抗日戰爭時期,全國經濟嚴重滯後的情況下,峰尾城內的經濟卻一片欣欣向榮,堪稱奇蹟。崇武古城,作為“抗倭名城”和“英雄名城”被載人史冊,名滿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