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训误区:国足成绩差,因为小时候比赛太少

国足自从在世预赛40强,1-2不敌战乱的叙利亚后,引了全国球迷情绪的不满。国内各大媒体均发表了对国足失利以及该如何改进的种种意见。近日,前申花主帅吴金贵发表了,对于国足之所以成绩不好的个人见解。

青训误区:国足成绩差,因为小时候比赛太少

吴金贵表示:为什么中国足球会在比赛中成绩不好?该打的时候没有打出自己的东西?我可以给大家这样讲,我们从小学层面到俱乐部梯队,甚至到成为职业球员之前,经历的比赛非常少。

吴金贵还举例了,日本从小经历数量众多的比赛,他认为,我们的青训训练多,比赛少。最后他说道:“足球是在对抗中的运动。比赛是最关键的环节,如果缺少比赛,那么球员的提高是很难的。在前一段国家队比赛中,我们看到很多国家队队员会犯愚蠢的错误,就是因为我们平时比赛很少,训练很多。一到比赛的时候,就很难发挥出训练效果。”

国足成绩差,关键时候犯愚蠢错误,是因为小时候比赛少,这其实是个误区。韩国球星孙兴慜曾在多次采访时表示,在他16岁以前,从未参加过任何的正式比赛。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在16岁前,没有参加过正式的比赛,但普通的训练对抗赛,孙兴慜应该经常参加,否则他怎么感受足球的乐趣。

青训误区:国足成绩差,因为小时候比赛太少

武磊到西甲后,曾多次表示,西甲的比赛节奏太快了,至今他都还在适应中。同时,武磊也表示,西班牙青训的小球员的比赛,节奏也是远快于我们。所以,我们可以怀疑中国球员比赛节奏慢,有技术差、基本功差的原因造成。但是,同样是白纸的小球员,为何西甲小球员的比赛节奏,就比我们的小球员的快得多呢。

青训误区:国足成绩差,因为小时候比赛太少

其实真正原因是我们的比赛强度低,同时也是训练强度低。这个强度,并不是指训练和比赛的数量,而是在训练与比赛的时候,我们青训小球员的投入程度。在比赛的时候,我们小球员奔跑的速度和对抗的程度,是否拼尽全力了。如果有人,在场上慢悠悠的,能抢下来的球,却没有用尽全力冲刺过去争抢,这对于国外的青训理念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如果没有改变,在国外这些小球员是会淘汰的,因为这会影响到别人也不全力去拼,恶性循环,于是整个球队都会在一种低强度、低节奏的状态中,去训练与比赛。

青训误区:国足成绩差,因为小时候比赛太少

我曾观察多支青训俱乐部以及校园足球,往往我会发现,在一支球队里,最多只会有1到2位小球员,在训练与比赛中拼尽全力。我们的小球员,长期在一种低强度的训练与比赛的环境中,成长以来后,他们在强度更大,节奏更快的比赛里,就没有可以相匹配的技术、对抗、以及运动反应能力,这才是我们国足在遇到像叙利亚这种实力稍强的队伍,又或是年初,国足在亚洲杯对阵伊朗时,频频出现低级失误的原因。

对于提升青训小球员的能力,让他们进行100场低强度的比赛,其实也达不到一场拼尽全力的比赛,所能起的效果。所以,国足成绩差是因为小时候比赛太少,这是一个青训误区。

青训误区:国足成绩差,因为小时候比赛太少

下一篇,我会谈到为何我们的青训总是在一种,低强度、慢节奏的状态中进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