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怎麼成為一名大人


電影《狗十三》所表達的是當叛逆的孩子轉變為成人眼中的“乖孩子”時,青春已經逝去,留下更多的只是世故。

小孩子怎麼成為一名大人

李玩十二歲,剛上初中,與年邁的爺爺奶奶同住。母親在她幼時離家,父親再婚與繼母生了個弟弟。父親焦慮著該如何告知李玩新生兒的到來,卻意外因課業起了爭執,為此父親決定買一隻小狗哄勸女兒。熱愛物理學的李玩將小狗取名為“愛因斯坦”,但小狗在一次意外中走失,李玩為愛因斯坦走失的事情難過不止,家人為此也不得安寧。


小孩子怎麼成為一名大人

為了安撫李玩,家人將另一隻同品種的小狗代替愛因斯坦。在全家人的壓力之下,李玩越來越沉默。繼母及新弟弟的加入讓李玩覺得自己像個局外人,當家人稱呼新來的小狗為“愛因斯坦”,她開始發現自己無法逃脫成人世界為她編織的謊言。

影片劇本出自一位年輕的80後女孩之手,她在融入了大量自己的親身經歷後,通過一個平凡得如同你我的十三歲女孩李玩,將大部分國人年少時的成長經歷原生態地雕琢出來。其中,沒有大是大非,沒有大喜大悲,也沒有大善大惡。有的只是每一個人都能感同身受的迷茫、困惑和一點點掙扎。拒絕喝牛奶如是,執著地尋找愛因斯坦如是,固執地拋棄另一條愛因斯坦亦如是。

李玩永遠也弄不明白的是,自己為什麼在大人的眼中總是“不懂事”,而一個真正的大人又該是什麼樣子。是像父親一樣用一個謊言去彌補前一個謊言?又或是像表姐那樣在適當的時候及時地轉變,聲稱此愛因斯坦即彼愛因斯坦?還是像那位看似德高望重的長者一般,視《時間簡史》為幼稚的兒童讀物,將官場商場的左右逢源當作人生的至高境界?

當她猶豫著嚥下端在自己面前的狗肉時,她似乎終於“懂事”了,有了一點大人的樣子——然而她很清楚,那不是自己喜歡的樣子。


小孩子怎麼成為一名大人

在父親還未重組家庭以前,李玩或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而繼母生下弟弟昭昭後,本屬於她的父愛蕩然無存,家或許只是軀殼的收容所而已。

李玩的內心世界是一個複雜轉變的過程,從開始反抗到被迫接受,從被迫接受到屈從,從屈從到迎合。原本的倔強、純真、率直蛻變成了世故。

李玩之所以給狗取名愛因斯坦,是因為她對數學物理有過人的天賦和狂熱的痴迷,而父親卻為了逢迎老師,從未照顧李玩的感受,當面對李玩一頓拖拽與羞辱,毫無顧慮地寫下英語補習班的報名單,出了老師辦公室後,企圖用金錢化解他對女兒魯莽行為產生的隔閡,

因為父親做事是有兩套方法,辦公室裡的霸道是成人世界的規則,他先以犧牲女兒利益去擺平刁難他的老師,門外是孩子的世界,再用物質補償受傷的孩子,可惜孩子再也不是三歲時傻乎乎的孩子了,根本未買父親的賬。

所以父親最終買下一條狗送給女兒,企圖換取女兒的原諒,但是李玩一開始是拒絕這條狗的,父親根本就不瞭解孩子想要的東西,包括家裡的爺爺和奶奶也不瞭解李玩的喜好,他們只知道牛奶有營養,根本不知李玩喝不了牛奶的習慣,一喝就會吐,所以李玩把奶給狗喝了,平日裡許多她不喜歡的菜照樣偷偷扔給狗了,她和狗的關係越來越親密了。

狗丟了後,家裡所有人都沒有尋狗的覺悟,父母再次想以一雙旱冰鞋收買李玩,李玩孤身一人闖入深邃的衚衕,發瘋一般怒吼著愛因斯坦的名字,可惜尋遍了所有角落也沒找到,只有李堂和爺爺擔心她的安危,去勸說她回家,也就是其他人已經站隊成人世界了,李玩的陣容只有爺爺和李堂。

繼母買回一隻和愛因斯坦同品種的金毛狗,宣佈愛因斯坦找到了,這是全家的一次陣容劃分,也是成人世界對孩子世界發起的挑戰,首先爺爺這次站隊繼母的陣容,李堂是介於兩個世界之間的人,


小孩子怎麼成為一名大人

在大人的眼中她是一個乖孩子(除了隱瞞早戀的事),一開始她也說那狗不是愛因斯坦,後來看了大人們的眼色,也附和著說那就是她的狗,李堂也站隊成人世界了,姐妹的感情就此破裂,她絕望的眼神望著爺爺受傷的腳,離開了。

一開始李玩是反抗一切家人強加給她的意志,後來屈從了,性格也變得冷漠了,從假狗被送入動物收容所後,李玩徹底完成了蛻變。

人總喜歡將自己最糟糕一面暴露在親人面前,也習慣將情緒釋放在家人身上,當面對親人時,一個人學會了偽裝,學會了隱藏情緒,那麼她也將親人當作了外人,血緣的紐帶斷裂,與家人內心世界隔離起來了,真誠變為了世故。


小孩子怎麼成為一名大人

當父親強迫她給叔叔敬酒時,她一飲而盡,宴會上叔叔讓他吃餐桌上的紅燒狗肉,她不動聲色的吃了一大口。前後發生顛覆性變化,她學會了隱忍、偽裝、冷漠,將真實的自己隱藏於黑夜之下。

成人都喜歡將自己裝入套子裡,當一個涉世未深的孩子將自己裝入套子裡,這是一件觸目驚心的事,大人眼中的他們是乖孩子,實則他們只是裝作大人們想要的樣子,這比將一個精神病人前額葉切除還要殘酷,孩子將永遠失去青春才具有的鮮活生命力。

中國式的教育就是一場持續多年的閹割,學校與家庭,不會真正在意孩子們喜歡什麼,只在乎寥寥幾個數字。在這種缺乏愛與尊重的大環境下,孩子們的靈魂被一刀一刀的剮著,最終慢慢變成大人們喜歡的樣子。青春期的叛逆與敏感,往往會讓一些孩子做出其自以為驚天動地的反叛行為,不過大多數人都會成為一個懂事的李玩。幸運的話,在脫離家庭的桎梏後,還有機會去過另一種人生,不幸的話,就再也找不回自我了。

小時候,以為大人都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可是等我長到大人的年紀後,才知道很多“大人”,對自己的人生都是一無所知。他們要求晚輩懂事,可什麼是懂事呢?

你見過真正的大人嗎?我沒有。


小孩子怎麼成為一名大人

《狗十三》裡,我們看到了最真實的父母打孩子的場景,大人推搡捶打扇巴掌,孩子恐懼畏縮泣不成聲,倔強的孩子就這麼被馴化地服服帖帖。

我從小就害怕我媽媽,直到如今,我一聽到她的腳步聲就能在睡夢中被嚇醒,毫無疑問這也是被訓練出來的。

很小的時候我在奶奶家長大,害怕我媽那張嚴肅不苟言笑的臉,後來稍長大了一點來到她的身邊生活對她也很疏離,而她卻覺得不可思議,為何我會如此冷漠難以親近?

後來,只要起床晚了、忘記了煲飯和做某項家務,她就會拖著重重的拖鞋走到跟前,要麼是抄起棍子直接打,要不是直接捏到你的鼻子和耳朵麻木變形。

我有過兩次反抗,一次是躲到伯伯家裡不回,她踩著單車命令我回去,我怯生生地拒絕了,她甩了一句“養了一條狗”以及背後的一巴掌之後,轉身離去。

第二次是在中學,因為忘記煲水,她破口大罵我“自私”,我努著膽子抹著淚頂了嘴,她怒目圓睜從幾米之外罵到了跟前,“我累死累活供你吃穿,你還敢兇我?”,隨後用力推了我一掌。

之後,我全身顫抖,在日記本上寫下了滿滿幾頁控訴的話。

那幾頁日記本上永遠留下了我的淚水,幹了皺了再也撫不平了,就像直到上了大學,我會夢見我媽拿針扎得我渾身是洞,我爸要掐死我一樣。

孩子希望父母能看見他,但不知道用何種方式表達,往往表現出來的就是反抗和吶喊,他用這樣的方式說:我求求你們關注我、看見我、理解我。

然而,父母總是希望,孩子這個未成年人要理解成年人,越早越好。當一個讓人省心、懂得察言觀色的孩子,是所有大人最希望的樣子。

但可笑的是,後來長大了,我們成為了一個不敢爭取不敢表達需求的大人,他們又會嫌棄“你怎麼這麼沒個性,怎麼這麼不開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