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房似錦面對媽媽的挑戰:造謠中傷後的化解、突圍之路

01

最新播出的《安家》裡,房似錦遇到了大危機,潘貴雨風塵僕僕地來到了上海,繼續問這個家裡唯一富裕一點的女兒討錢,硬是找到了女兒的公司,被警察帶走之後,又來到她租住的地方,在門口打下了地鋪,準備打長久戰。這個時候,在房似錦看來,除了她的媽媽有一點煩、不想理會她之外,還是很好處理的。她應該是想著媽媽在屋子外面也待不長久,等氣氛緩和一點、媽媽還沒有辦法薅到羊毛,就給她一筆車費,讓她回老家。


《安家》房似錦面對媽媽的挑戰:造謠中傷後的化解、突圍之路

但是偏偏在此時,徐文昌的前妻——張乘乘看到了這一幕,內心早已謀劃好了怎麼嫁禍"搶"了自己老公的房似錦,她請客潘貴雨吃了一頓,然後以"看不過眼""覺得老人家太可憐"的名義,教了老太太一計——先把鄰居都叫來,讓房似錦抹不開面子,然後乘機用"養育之恩卻換來睡在門口,不讓進房門"等隱藏事實真相的虛假言論,矇騙大家,打感情牌,最後把視頻發佈在網上,讓房似錦在輿論面前乖乖交錢。本來潘貴雨打著"收100百萬"的如意算盤,哪知因家庭瑣事牽累,房似錦被公司停職,不要說給自私的媽媽100萬,連自己的工作都不保了,房似錦因為被造謠,元氣大傷,職場事業岌岌可危。

天下沒有不愛子女的媽媽,只有因重男輕女而有的偏心,只有因不懂規則、不懂謠言會對子女造成傷害的媽媽。作為雷厲風行的職場女性,房似錦要想重新迴歸到公司崗位上,不得不打一場緊急的闢謠之戰,而作為她身邊牢固的合作伙伴兼室友,徐文昌自然也是盡力幫助房似錦解除危機、重新迴歸正常狀態。


《安家》房似錦面對媽媽的挑戰:造謠中傷後的化解、突圍之路


02

要破除謠言,首先要明白什麼是謠言。

謠言,是指被捏造出來、沒有事實基礎,在一定時間內,通過媒體、社交軟件等途徑,以一定的速度進行傳播,對當事人造成或大或小的影響。

房似錦面臨的問題比想象的更加嚴峻,視頻經過張乘乘傳播後,沒過一會兒,房似錦從小樓那裡收到了這條視頻,在不長的時間裡,領導也瞭解到情況,立刻給她打電話,對她進行訓斥。這個謠言傳播速度之快,可以讓人想象得到它的傳播範圍之廣,引發的社會討論有多大。那麼,為什麼這個謠言傳播得這麼快?

視頻的畫面所呈現是這樣的:一個母親被女兒拋棄在樓道里,無數經過的鄰居為母親鳴不平。房似錦想解釋事情不是他們所看到的那樣,但是人們通通不信,只相信母親是受到不公平的對待。這一謠言視頻被普遍傳播,是被“看客”固有的判斷、以及某種特定的心理活動推波助瀾的。


《安家》房似錦面對媽媽的挑戰:造謠中傷後的化解、突圍之路


心理抗拒

有研究發現,在菸草公司刊登信息,反駁"煙霧有害",這時候人們反而更加警惕,覺得菸草公司在有意隱瞞,會把問題想得更嚴重;反之,如果有香菸產品,在打廣告時提醒人們香菸可能帶來的健康風險,反而會受到受眾青睞,對它產生信任,從而更多地購買這款產品。

在《安家》裡,傳播謠言的兩批人,一批是樓道里的鄰居,另外一批是在網絡上旁觀的人群。剛開始,房似錦和潘貴雨在樓道上的高聲吵鬧就讓不少鄰居不滿。當他們試圖指責時,房似錦立馬用"和我沒關係"而駁回,在鄰居看來,就是在推卸責任;而在視頻畫面上,網友看到的也是房似錦對待她媽媽的態度不好,一味覺得自己是對的、媽媽是錯的,讓不瞭解背後原委的"觀眾",心生疑惑、心理抗拒接受"房似錦沒有錯"這個理應是正確的觀念。


《安家》房似錦面對媽媽的挑戰:造謠中傷後的化解、突圍之路


動機推理

動機性推理是指當遇到一件突發的公眾事件,人們因為認知衝突而情緒緊張,從而強化腦海中的固有觀點,搜索出生活中原來發生的案例,從而更加相信該謠言。

在《安家》裡,還有這樣一個讓人氣憤的故事情節,就是賣包子的嚴叔嚴嬸辛苦了大半輩子,攢了320萬在上海買房,把房主的名字寫上兒子之外,還加進了兒媳婦。哪裡想到,自己去新家卻被拒之門外,留下一把把辛酸淚。

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太多了,以至於大眾有潛在的意識:當母親的沒有不為子女考慮的,但是做子女的卻不一定處處關照父母。所以,當母親被拒之門外、在地上打地鋪,又口口聲聲說到:"女兒富了就不管在貧困線上掙扎的自己"的時候,他們怎麼也不願意相信房似錦是清白的、無辜的。


《安家》房似錦面對媽媽的挑戰:造謠中傷後的化解、突圍之路


03

房似錦是喜歡各種挑戰的人,這從她不懼困難,成功化解小區物業盤剝錢財問題;從她想要做成一單生意,徹底離間闞先生和小三的關係,哪怕被闞太太誤解,被當眾打了一巴掌;從她面對眾多中介競爭,還是立志第一個找到"飼料大王"林茂根想要的老洋房;也從她口中的"沒有我不能賣出去的房子",種種都可以看出來。在承受謠言的整個過程中,除了事發第二天,因為記者在安家天下公司門前等候,房似錦在徐文昌的安慰和陪伴下沒去上班之外,她的情緒波動沒有特別大,平靜的她一直在思考,想著辦法,想著如何化解這一公關危機。

細細盤點了一下,她在徐文昌的幫助下,一共用了以下這幾個手段,最終讓謠言消失:提示社會規範、迎合既有觀點、引導自我抽離。

提示社會規範

瑟瑞尼曾發現,人群都希望效仿群體行為,以獲得社會身份認同,如果在說服過程中,提示對方社會規範,讓他們有了這一方面的認識,就有機會促使他們接受自己的觀點。

在《安家》劇情中,房似錦不便出面,於是,讓徐文昌開啟了和潘貴雨的對話模式。徐文昌直擊利弊,指出一個母親不應該這樣做——既打擊到房似錦的事業,又獲取不到好處,女兒沒錢了自然也給不了錢了。首先讓謠言的當事人瞭解到事情的嚴重性,以及自己本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從根基處瓦解謠言的真實和可靠性。


《安家》房似錦面對媽媽的挑戰:造謠中傷後的化解、突圍之路


迎合既有觀點

如果闢謠時,可以迎合受眾的既有觀點,那麼受眾更容易去接受,因為這樣的話,反駁的難度會在無形中加大,人們不可能去推翻一開始看到的事情,從而不得不去相信最後的結局。

徐文昌在房似錦的"授權"下,決定帶潘貴雨住酒店,重新錄一段視頻。這一次的謠言事件,網友們普遍認為女兒對媽媽很無情,讓她睡在門外不讓進門。在破除謠言的時候,就對此著手。也沒有提到潘貴雨的索要錢財,而是帶她住上了酒店。這樣一來,能讓網友們對於事件線理得很清晰:女兒粗魯對待媽媽→媽媽哭天搶地訴苦→女兒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女兒帶媽媽住酒店。這樣迎合網友的思路,就會讓他們感受到事件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如果這時還在提潘貴雨的錯,網友們肯定不信,覺得這才是造謠。


《安家》房似錦面對媽媽的挑戰:造謠中傷後的化解、突圍之路


引導自我抽離

自我抽離可以幫助人們從情緒中脫離出來,冷靜客觀地審視問題,減少攻擊行為。在闢謠過程中,受眾的自我抽離,可以減少負面情緒和抗拒心理,從而減少謠言的影響和傳播力度。

面對正義感很強的鄰居們,房似錦對他們說,還是原地解散吧,這是自己的家務事,自己可以很好地解決,讓他們不要再插手,反而會越幫越忙。對於網友,也擺出了嚴肅的態度,讓潘貴雨錄一段已經原諒她的視頻,讓網友覺得,"清官難斷家務事",既然當事人都已經情緒穩定,得到妥善的對待,而且又是母女倆,肯定有自己所不知道的隱情,所以還是不要再當鍵盤俠,管這個家長裡短的事情。


職場的強者房似錦,卻有著生活上、親情方面的不美滿。她幫助店長管理老洋房生意、刺激老油條踏實工作、激發王子的進取心、鼓勵閃閃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面對不經意間到來的輿論壓力,也能照顧好自己,保護好自己,依靠著朋友的助力、運用靈動而智慧的處理方式,四兩撥千斤解決問題,讓生活迴歸到雖苦尤甜的小確幸中。


《安家》房似錦面對媽媽的挑戰:造謠中傷後的化解、突圍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