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戶也能看遍國內珍寶,價值半個香港的杯子見過沒?

之前中央臺有個歷史科普類節目《國家寶藏》,因其精美的節目製作以及獨特的歷史底蘊,一下子就打破瞭如今電視節目被流量明星們所壟斷的場面,成為了無數"戀愛綜藝"、"旅遊綜藝"中的一股清流。

足不出戶也能看遍國內珍寶,價值半個香港的杯子見過沒?

除開《國家寶藏》外,中文國際頻道又製作了另外一檔名為《鎮館之寶》的10集大型系列紀錄片,在全國範圍內精選了十座最具影響力的博物館,並從中選取了十件不同器物類別、不同朝代的鎮館之寶作為展示對象,第一件就是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圖》。

說起來《國家寶藏》第一季第一集介紹的同樣也是來自故宮的書畫,乃是出自北宋王希孟之手的《千里江山圖》;至於《清明上河圖》想必大家印象更深,畢竟這幅描繪清明時節北宋都城汴京的熱鬧景象的民俗風情卷,連中學生語文課本上都有介紹。

足不出戶也能看遍國內珍寶,價值半個香港的杯子見過沒?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僅存的稀世畫作,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我們都知道兩宋時期因為崇文抑武的風氣,可以算是中國書畫藝術的巔峰;而我國目前的37件禁止出國展覽的國寶級書畫裡,有28件都在故宮中,其它所有國內博物館加起來還不到故宮的一個零頭。

來故宮博物院重點關注的有三類,明清建築,兩宋書畫,以及以宋代五大名窯為首的各類精美瓷器。

足不出戶也能看遍國內珍寶,價值半個香港的杯子見過沒?

按規模,無論是坐落在金陵古都的南京博物院,還是安家在北京的故宮博物院以及國家博物院都在國內博物館排行中名列前茅;但如果論到歷史底蘊,陝西曆史博物館在古代中國最興盛時期的周秦漢唐等朝代的收藏,更值得人們去驚歎。

陝西曆史博物館坐落在千年古都西安,如果不是因為唐末戰亂將這座古城毀得太徹底,如果不是因為兩宋偏安一隅導致西安地理地位旁落,曾經大明宮的巍峨絕不會遜於之後的紫禁城。在陝西曆史博物館中,有著無數精美的金銀器,各種色澤夢幻濃豔的唐三彩,以及很多稀奇古怪卻精妙絕倫的文物,比如說這件鑲金獸首瑪瑙杯。

足不出戶也能看遍國內珍寶,價值半個香港的杯子見過沒?

鑲金獸首瑪瑙杯是至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件唐代俏色玉雕,選材自整個世界上都極為罕見的紅色瑪瑙,醬紅底夾橙黃、乳白色,既層次分明又相生相伴。這份材質特殊到什麼程度呢?至今為止都是發現的頭一份文物,因此在上個世紀70年代剛出土之時,直接轟動全國,被譽為價值"半個香港"。

足不出戶也能看遍國內珍寶,價值半個香港的杯子見過沒?

既然說到轟動全國,就不得不提湖南省博物館。論規模,哪怕是重建後的湘博在我看來都比南京博物院差得遠,更別說國博;但湘博光是憑藉著馬王堆漢墓這一舉世矚目的西漢墓葬群,就足以獲得足夠的關注度。無論是 漢墓T形帛畫,還是 曲裾素紗褝衣,亦或者是辛追夫人的遺體,哪個不是一等一的國寶?

足不出戶也能看遍國內珍寶,價值半個香港的杯子見過沒?

最後我們再介紹一個比較有意思的鎮館之寶,那就是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一張"肚子痛請假條"。這張請假條正式名字為《上虞帖》,乃是我國最為著名的書法大師,東晉"書聖"王羲之因肚子痛無法赴友人之約,特地寫的一封信。

這張鎮館之寶的由來還頗為波折,當初差點被當成一張廢紙跟著垃圾一起丟掉。幸好上海博物館一位工作人員覺得不對勁,將其撿回又一直妥善珍藏,直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重新清點文物時再將保存完好的《上虞帖》交還博物館,不然我們現在所見的鎮館之寶中就又要少上那麼一件了。

足不出戶也能看遍國內珍寶,價值半個香港的杯子見過沒?

看了這麼多歷史的沉積下來的珍寶,不如再來看一看能讓個人獲得知識積累的第2導師。第2導師論文輔導,足不出戶就能完成論文學習,既有分門別類的視頻課程,也有一對一名師輔導,學習方式任你選。學論文就來得2導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