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為難:一邊是監管,一邊是市場

4年前,搜易貸打出了“The Best 最放心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口號,頭頂搜狐的光環,信心滿滿,有備而來,正如其所願,搜狐的知名度及影響力給其帶來的流量優勢是巨大的,這也讓搜易貸躋身於頭部平臺行列。

作為頭部平臺,其P2P業務都具體代表性,陸金所、宜人貸等平臺側重於無抵押信用貸,微貸網、投哪網等平臺致力於車輛抵押貸,而搜易貸則深耕房產抵押貸款。為什麼投資者更偏愛P2P房抵貸?看得見,摸得著,變現能力強。但事實都是這樣嗎?房屋抵押極有可能面臨著重複抵押的風險,如果出現了違約,清償時,仍是對順位第一的首次抵押優先進行償還,而剩餘殘值可能無法覆蓋出借金額,這與平臺的風控能力和評估水平有很大關係。此外,以房產來作為抵押物,借款人資金缺口一般是較大的,借款金額也會比較大,在借款人違約成本較低的時候,就容易出現逾期或違約等問題。如此看來,風控水平依然是檢驗一個平臺能否長久立足的根本,也是投資人在選擇平臺上越來越重視的一個因素。

2016年8月,銀監會正式對外發布《暫行辦法》,一石激起千層浪。其中明確規定了個人貸款限額20萬,企業貸款限額100萬,《暫行辦法》讓P2P平臺更加清楚的認識到了自己的定位:中介、小微、分散、普惠。在P2P借款限額嚴規下,像搜易貸這樣以房產抵押為主的平臺受衝擊最大,最先中槍,20-100萬的額度對於資金需求大的客戶可以說是杯水車薪,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一套房子抵押出去,只貸20萬?恐怕借款人很難接受。

當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政策只能逼著平臺和借款人為了合規而合規,搞出一些解決方案,與監管的真正目的背道而馳。

在評審搜易貸標的時,經常會發現一些借款不符合信貸邏輯的情況,某公司成立於2018年10月16日,成立一週後在搜易貸借款70餘萬元獲得融資,披露月經營收入12萬,且為還款來源,擔保人名下擁有可以上市流通的商品房屋作為抵押,抵押物充足,但是標的沒有披露抵押房產的任何信息(如圖一)。

左右為難:一邊是監管,一邊是市場

(圖一,借款詳細信息)

評審人員本著負責的態度對此標的進行了投資,拿到了電子版的《借款協議》,平臺對借款人、擔保人和抵押房產還是進行了比較詳細的披露(圖二),但評審人員並沒有看到搜易貸指定的資金借出方代表就本次貸款與擔保人簽訂的《抵押擔保合同》,而且平臺並未披露其指定的資金借出方代表即他項權證的抵押權人是誰,且進行房產抵押所取得的他項權證或回執單等抵押證明材料也未披露,其抵押的真實性並不透明。

左右為難:一邊是監管,一邊是市場

(圖二,借款協議披露信息,評審人員進行了脫敏處理)

這種成立一週來借款的企業還算好的,成立第二天在搜易貸借款100萬的企業也經常出現(圖三),如此可笑的做法,平臺風控會犯這種低級錯誤?當然不會,上述借款企業均有擔保人提供房產作為抵押擔保,根據借款合同披露的信息,之前借款70餘萬元的企業抵押房產的價值超過了200萬,這還僅僅是一個二線城市的房產,如果放在北京上海,其價值過千萬也不是難事,話說回來,借款人只借了100萬嗎?我一個小微主,20萬對我來說遠遠不夠,但我有房子,那好,新註冊企業來借,100萬還不夠,我找親戚朋友再註冊個公司來借。如此做法,為了合規而“合規“,雖然有高價值房產兜底,但畢竟存在欺瞞投資人的行為,不僅增加融資成本和處置成本,還涉及法律風險。

左右為難:一邊是監管,一邊是市場

(圖三,成立僅一天的企業在平臺融資100萬)

一線城市房產抵押借款p2p平臺,究竟如何適應監管規則?是轉型耕耘其他資產端,還是繼續為合規而合規。評審很無奈,平臺更無奈,總不能逼死狐狸寶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