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學會獨處,是最高級的活法


人到中年,學會獨處,是最高級的活法

01

我們的社會,潛藏著一種刻板的錯誤觀念,想要幸福,就要有很多的陪伴,就要生活在關照中,似乎只有在生活裡會狂歡的人才算是幸福。

很多人一聽到某一中年人獨處,總會帶著一種可憐的口吻說,哎,一個人獨處是很悲哀的事情,感覺是對獨處者深表同情。

其實,這是對獨處這個事情的偏見。不要不承認,有時候,身處在熱鬧的場合裡,反而感到不適應,一種孤獨感油然而生,心不在焉的樣子也不討人喜歡。身邊的人和事,包括他們的聊天內容都與自己格格不入,人群中不時發出的陣陣笑聲很刺耳,自己感到很壓抑。

這時,你根本顧不了場面上的禮節,只想逃離,一旦獨處時,身心完全放鬆,有那麼多的時間自由支配,從內心裡就會有一種愜意。這時候,是最養心的,最隨意的,不受任何外力的干擾,也免去了無謂的應酬,當下,是打心眼裡的開心。

有人說過,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其實,有時候,不合群的人不一定就很可憐,她只是表面上的孤單,她的內心裡是豐盈的,是充實的,是任何人無法能觸及到的一種心情。反而合群是真正內心的孤獨。只要你稍加留意就可發現,許多表面上熱鬧的人,未必幸福;在生活中顯得沉默寡言的人,會有一種旁人無法理解的沉靜和堅韌。

年輕的時候,忍受不了片刻的孤獨。尤其是女生,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是在結伴而行,只要有一絲時間,就會約閨蜜和好友聚會。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見的多了,經歷的多了,就會覺得一個人待著挺好,安排好時間,看書、練琴、做瑜伽、打太極拳,早早洗漱睡覺,心能沉下來了,無需想太多,瞌睡自然來,一覺睡到天明,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比起一群人瘋狂熱鬧後的疲憊,應酬後的心累,我更喜歡這種自由的、隨心的燈火闌珊處的靜謐。

其實,我在年輕時,就很喜歡獨處,記得在沒有成家時,住在單身公寓裡,一個人清晨早起跑步,一個人上食堂,一個人上街購物,一個人上河邊散步,一個人看電影,真得感覺是一種自由自在的舒服,沒有牽伴,沒有任何麻煩。

人到中年了,一個人的時候,心很靜,學會了過風輕雲淡的日子,就你此時此刻:靜靜地呆在自己的屋裡,任思緒紛飛,手指敲在電腦鍵盤上,也是將自己的心情放飛,在無限的空間裡翱翔。

也許有人說,這種喜歡獨處的人好傻好呆,而我真的就是喜歡這種靜靜的,感覺很好。只有一個人時,在這種清靜中,可以回憶過去的時光,以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去生活,過好每一天。


人到中年,學會獨處,是最高級的活法

02

細細想想,人一生中有大部分時間都是獨行,因為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只能自己去完成,也是隻能自己去獨享。

所以,一個人在一個階段裡無論是多麼的風光和招搖,最終都會有靜下來的那一刻。

人生就像一列火車,有人上車,有人下車,沒有人會陪你永遠,生命就是如此前行,總會給你留下許多獨處的時光。

現在的社會,互聯網如此發達,經濟高速增長,給人們帶來了很多幸福的同時,留給每一個人私密的空間非常有限。焦慮、抑鬱的人太多太多了,是因為在眾多的人群裡,不自覺地會形成一種攀比的心情。這樣,生活失去了純真,失去了初心,浮躁像雜草一樣長滿心間,人就會失去真正生活的意義。

日子只有迴歸到安靜,在獨處中靜思,尋求安靜,就要濾掉一些不必要的應酬和交際,也是除去一些紛繁複雜的人際關係,迴歸到人人嚮往的純靜生活,是何樂而不為?

看看身邊活得高級的人,都是學會獨自享受生活的女人,在外表上都是孤獨的。人和人相處一定要尋找有共同感應的人,而且要學會保持舒適的距離。

這種女人,給別人的影響是不合群的,或是高傲的。其實不然,我周圍有很多這樣的女人,在獨往獨來中,保持著迷人的風度,琴棋書畫樣樣行,生活的高級感是讓很多女人羨慕嫉妒恨。

試想,要達到如此的境界,一個人要付出多少心血和時間,才能換來這種高級感,需要多少獨處的時光去拼?

03

一個人來到世上,就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力。一箇中年人,學會獨處,學會做自己,按照自己的內心需求去做事情,這樣才能不枉費付出的時間和精力。

為了合群,為了應酬,我們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一旦認識到了獨處的好處,才會發現,恰恰是獨處,讓人變得優秀,變得出眾。

喜歡獨處,並不是不合群。獨處的人並不是可憐的人,而是喜歡這種安靜的生活方式而已。

生命中沒有多餘的東西,經歷過的都是一種資源。當一個人習慣了獨處,自我的力量就開始覺醒,內心會變得越來越強大。當將自己變得越來越好,有了一種脫胎換骨的變化後,一定會感謝曾經的孤獨。

所以,想讓自己變的更加優秀,無論在什麼年齡,無論什麼境況,都要努力去適應獨處。

沒有信心享受獨處的人,沒有資格評價獨處的意義,也不會看清自己的內心,更不能瞭解獨處人的那種心靜。

不要將獨處看成是孤僻,獨處是一種能力。

學會獨處,是一個人一輩子的必修課。


人到中年,學會獨處,是最高級的活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