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首個世界自然遺產:滄海桑田,江郎山仍然如此多嬌

浙江省首個世界自然遺產:滄海桑田,江郎山仍然如此多嬌

江郎山以雄偉奇特的“三爿石”著稱於世。宋建明 攝

20多年不遺餘力的保護、開發和建設

“1980年之前,江郎山還處於未開發狀態,當地流傳著許多關於江郎山的美麗傳說,上山遊玩的也主要是江山本地人。”江山市旅遊局原副局長周書勤見證了江郎山景區的開發和建設。

上世紀80年初期,改革開放的春風拂過大地,全國各地特別是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潮流湧動,地處浙西南部的江山城也開始起步。在當地鄉鎮府管轄下的江郎山,開始修建一條盤山土路,路雖窄也不長,但邁出了江郎山旅遊建設發展的第一步。

1987年,江郎山風景區開發建設辦公室成立了。此前,位於江郎山山腰上的開明禪寺屢建屢毀,建設辦很快從這裡著手,復建千年古寺。重建後的開明禪寺,背靠鍾靈毓秀的江郎山,香客不斷,使景區人氣上了一個臺階。周書勤還記得,寺院牆上“開明禪寺”四字是全國政協原副主席、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所題,門牆上“南無阿彌陀佛”則是弘一法師留下的筆跡。

1990年10月,江郎山風景管理處正式成立,景區建設進一步加快。修建了3年時間的登頂之道“郎峰天遊”,在工匠們順著石壁岩層走勢,開鑿出3500餘級石階後,也在這一年實現了江山人民的登峰之夢,並被評為浙江省幾千個景點建設中的“17個最佳景點”之一。周書勤顯得心情激動,“1990年的端午節,就有上萬名遊客湧向江郎山的遊步道上,那是景區在建設期間迎來的首個遊客高峰。”

好消息接踵而至,隨著江山市旅遊局成立,江郎山核心景區11平方公里的管理權,也逐漸收歸江山市旅遊局。由浙江省旅遊科學院研究所等單位編制的《“江郎山-仙霞關”風景旅遊區旅遊開發策劃書》、委託華中科技大學修編《江郎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等付諸實施,就像一盞盞明燈,照亮了江郎山景區的科學發展之路。

緊接著,在靈峰之西、峭壁之上修建的霞客亭,成為近觀江郎三爿石最佳攝影點;新開鑿出全長700多米的江郎山北線遊步道提升了郎峰的接待能力;江郎書院的復建,塔峰上鐫刻了面積達200餘平方米的毛澤東手書體“江山如此多嬌”的摩崖石刻等等。

自2003年始,江郎山景區建設進入第二個週期。江郎山主入口廣場、江郎山文化景觀大道、江郎山景區遊客接待中心、主入口處倒影湖、停車場等一系列基礎及配套設施建設,同時在主入口處及須女湖壩區設置了江郎、須女塑像等工程項目相繼完成。江郎山下的須女湖生態旅遊區,也成了如今眾多攝影師鍾愛的攝影點。

經過20多年的開發建設及修復,開闢了驚險陡峭的郎峰天遊、千年古剎開明禪寺、千年學府江郎書院、毛澤東手書體“江山如此多嬌”摩崖石刻、煙霞亭等,景點景觀增至一百餘處。20多年不遺餘力的建設和發展,讓江郎山景區的吸引力與日倍增,外地遊客逐年增多。

躋身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知名度迅速倍增

2010年8月份,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將在巴西召開,這次世界遺產大會上,我國2010年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提名項目——丹霞地貌,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全票通過,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聯合申報的江郎山,因此成為浙江省第一個世界自然遺產地。

消息傳回國內,江郎山下的村民們喜極而泣,激動地放起了煙花鞭炮。

時間回到2006年12月12日,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長沙主持召開中國丹霞地貌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研討會,成立了“中國丹霞地貌”申遺協調領導小組,決定立即啟動中國丹霞地貌系列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工作。大會以“自願申報”的原則向各地發出倡議參加聯合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江山市市委市政府領導決定:“這是讓江郎山走向世界的機遇,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必須積極參與,力求成功!”

於是,江郎山與國內其他9個丹霞地貌景區共同加入了捆綁申遺項目行列,開啟了申遺之旅。根據申遺要求,江山市對江郎山景區進行了綜合整治。經過幾輪篩選, 2009年1月,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簽發同意江郎山連同廣東丹霞山、湖南崀山、福建泰寧、江西龍虎山和貴州赤水6地正式組合申遺,並報送聯合國。

“江郎山三爿石是一處絕妙的自然奇觀,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有其必然性。”當時的江山市申遺辦主任正是周書勤。他說,江郎山有著1.35億年的歷史,是老年期丹霞的典型代表,“她獨有的風姿和玄機,是大自然的造化,作為典型的丹霞地貌,江郎山為系列提名地提供了最高大的孤峰與巷谷景觀,在審美上給人無以倫比的雄偉氣勢。不僅如此,三爿石還是全球迄今所知最高大的陡崖環繞的礫岩孤峰。

江郎山在申遺成功後,免費對外開放兩個星期,並且短期內門票不提價。江山市旅遊局副局長何日行說,“江郎山本是六個景區裡體量最小、面積最小、知名度最小的一個,但是申遺成功本可提高門票價格的時候,江郎山景區的這一優惠政策,不僅為數萬遊客拋灑了福利,也成功吸引眾多國家級、省級媒體聚焦江郎山,讓江郎山的知名度和旅遊經濟短時間內迅速倍增。”

浙江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沧海桑田,江郎山仍然如此多娇

江郎村落 趙彬 攝

“世遺”“5A”不停歇,帶動旅遊產業快速發展

嚐到了聯合申報的甜頭,江郎山成為“世遺”兩年後,江山又啟動了江郎山-廿八都旅遊區5A創建工作。何日行說:“‘世遺’重在保護,而創建5A級景區則更看中能給遊客提供怎樣的配套服務。我們需要權衡,按照《世界遺產公約操作指南》的要求,在保護好的前提下適度開發旅遊。”

對照5A創建標準,江山全力推進軟硬件提升工程建設。為進一步完善江郎山-廿八都景區旅遊集散功能,江山又加快了江郎山入口區提升工程建設,相繼完成新遊客中心、生態停車場、道路連接線等基礎工程建設,全面完善江郎山-廿八都旅遊區諮詢、投訴、休閒、醫療、科普、購物等功能。被當地人稱為“異型建築”的江郎山-廿八都旅遊區新遊客中心投入運營後,讓每一個前往的遊客都眼前一亮。

“因為是幾個景區捆綁創5A,任務之重,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想要拿到5A的1000分,各部門要做的遠不止1000件事,很多時候為了獲得那1分,就要做很多件事。”何日行說,在5A創建過程中,江郎山-廿八都旅遊區的交通集散、解說系統、公共服務、旅遊購物、環境整治、資源保護及智慧景區等7大方面得到了全面整改,江郎山-廿八都旅遊區基礎進一步夯實。

2017年2月16日,從首都北京國家旅遊局傳來喜訊,江郎山-廿八都旅遊區入圍國家5A旅遊景區公示大名單。何日行感慨,5A級旅遊景區代表著全國景區建設的最高水平,創建5A旅遊景區是提升景區品質與服務水平的重要載體,也是旅遊轉型升級、邁向旅遊國際化的重要一步。“從2012年江山市在全衢州範圍內第一個提出要創建5A級景區的時候,目的就很明確,要以此為契機,持續紮實穩步推進景區整治提升。”

“我們很慶幸,在江郎山景區以及整個江山旅遊業的開發建設之路上,我們一刻也沒有停,一刻也不能停。旅遊業要形成長遠的氣候,就是需要持續不斷地投入和維護。”何日行告訴記者,2019年9月25日,江山從500多個申報創建的縣市中脫穎而出,成為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縣。

“我們希望遊客來到江山,看到的處處都是風景。”何日行認為,全域旅遊正與江山的各行各業深度融合中,不少企業也嚐到了旅遊業興盛帶來的甜頭。這其中,江郎山猶如一輪明月,引領“眾星”將江山的旅遊產業照耀得熠熠生輝,帶動了整個江山旅遊產業的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

本文參考資料《江郎山大事蹟》《關於江山市旅遊富民戰略實施情況報告》《江山市:探訪江郎山申遺》《江郎山-廿八都旅遊區成功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原標題《浙江省首個世界自然遺產:滄海桑田,江郎山仍然如此多嬌》,原作者 陳霞 程偉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