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個大學生競爭一個保安崗”,疫情當下我們應該適度焦慮

2019年的一部韓國影片——奉俊昊導演的《寄生蟲》,近期因摘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而再度名聲大噪,連美國總統特朗普都忍不住揶揄“沒想到他們(奧斯卡評審組)把最高獎項頒給了韓國人”。


“500個大學生競爭一個保安崗”,疫情當下我們應該適度焦慮

奉俊昊獲奧斯卡小金人


一口氣連刷了2遍,確實叫人歎為觀止,稱得上近年首屈一指的現實主義題材佳作,封神實至名歸。


電影的主線簡單清晰:蝸居在地下室的窮人一家,因一次偶然的機會,兒子獲得了進入到富人家當補習老師的機會。在取得了富人的信任後,他又利用手段先後安排家人以不同的身份進入富人的別墅工作。一家四口正式在富人家寄生後,發生了一系列幽默、荒誕、驚險、血腥、悲情的故事。


看完電影我不禁有個疑惑,明明窮人一家各個精明能幹,皆有一技之長:

兒子金基宇雖然高考落榜,但文化功底紮實,也因此受同學委託幫忙做補習老師,並順利獲得富人女兒的青睞和太太的認可;

女兒金基婷有不錯的美術功底,是個PS高手,三兩下便幫哥哥偽造了一份以假亂真的學歷,在進入富人別墅後也能很快和難纏的多頌熟絡;

媽媽年輕時是個鉛球運動員,同時也是家務料理高手,能夠在8分鐘之內搞定自己從來沒聽說過的牛排烏冬麵,並且富人太太吃得津津有味;

爸爸的開車技術更不用說,行駛在七彎八繞的路上,坐在後座的樸會長手中的咖啡愣是沒有灑落一滴,直接通過了考核。


就是這樣各有所長的一家人,為什麼會淪落到蝸居在陰暗逼仄的地下室,全家幫快餐店疊披薩紙盒度日?


“500個大學生競爭一個保安崗”,疫情當下我們應該適度焦慮

一家人靠疊披薩盒餬口


後來,爸爸金基澤給出了答案:“一個保安崗位都有500個大學生競爭”。這才是導致一家人全員待業、甘當寄生蟲的根本原因。


經濟下行和疫情疊加的大環境下,沒有人能獨善其身


據世界經合組織最新統計顯示,2018年在韓國總失業人口中,青壯年佔比為21.6%,連續七年位居世界經合組織成員國首位;2019年1月韓國失業率創十九年來歷史新高;韓國年輕人準備就業的平均時間長達18個月。


“500個大學生競爭一個保安崗”,疫情當下我們應該適度焦慮


“500個大學生競爭一個保安崗位”,電影藝術或許存在誇大嫌疑,但韓國地少人多,就業形勢嚴峻,失業率居高不下卻是不爭的事實。放眼全世界,貧富差距太大和失業率太高也是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迴避的現實。


國家和社會的經濟體量大環境下,失業不是個人的錯,但生存於其中的我們沒有任何一個人能獨善其身。


就像電影中有個片段:窮人一家在地下室第一次見到寄生了4年的前任保姆的丈夫,驚奇地發現兩家命運如此相似,他們都曾開過臺灣古早味蛋糕店,都賠得血本無歸。前任保姆的丈夫更是因此欠下高利貸,無力償還被人追殺才不得已躲進富人家的地下室。


“500個大學生競爭一個保安崗”,疫情當下我們應該適度焦慮


“500個大學生競爭一個保安崗”,疫情當下我們應該適度焦慮


“500個大學生競爭一個保安崗”,疫情當下我們應該適度焦慮


疫情當下,不出門不開學不復工,我們只能眼見經濟下行的趨勢和日漸增長的壓力,卻無力操控和改變。每一天都有不計其數的企業瀕臨倒閉,每一天都有不計其數的員工被迫下崗。就像網上的段子“年假放著放著就失業了”,逗樂之餘,暗藏著多少無奈心酸。


往年招聘市場上的“金三銀四”也不復存在,預計今年至少上半年的就業形式會更加嚴峻複雜。公司倒閉被迫下崗,重新找份合適的工作已難上加難。疫情過後,本就在風雨中搖曳的中小企業還有多少能夠繼續堅挺?還有多少匹配的崗位在等著你?又有多少年前拿完年終獎就離職的人在後悔不迭?


與其盲目等待,不如做好風險預判和提高對抗能力


有人會說這是在販賣焦慮,疫情當下,難道我們不應該適度焦慮嗎?


這場疫情讓宅在家的不少人都化身“廚神”,涼皮、蛋糕、油條,各種花式教程百出,全民自嗨不亦樂乎。失去或降低了收入來源的你,可能堅持一兩個月沒問題,如果時間更久呢?如果像韓國現狀待業18個月呢?你還能如此輕鬆和愜意嗎?當房貸、車貸、信用卡、一家人的吃喝拉撒,種種賬單向你湧來,你還能沉著應對嗎?


等疫情一過,奶茶店還是會排起長龍,遊樂場還是會人頭攢動,一般人對經濟下滑是無感的。但是,當有幸保證飯碗的你在考慮向老闆提出加薪30%還是50%的時候,你的老闆可能在考慮裁員30%還是50%。


就像大部分的病人總是要拖到實在痛得受不了才肯上醫院看病一樣,很多人也是要到職業瓶頸實在過不去了,才下定決心要改變。而事實上,大環境下的失業不是你造成的,但你有權給自己多一點選擇,以預防最不好的情況發生。


不要等到被拒絕的時候才想到補救,我們最大的風險不是失業,而是毫無心理準備地暴露在失業風險之中。


我們的生計不應該只拴在那小小格子間的一方天地,等待著朝九晚五的工作流程。與其盲目等待虛度光陰地等著復工通知,不如趁這個時間好好提升下自己,發展個副業。


這3類工作,在家做也能賺錢


“500個大學生競爭一個保安崗”,疫情當下我們應該適度焦慮


1、自媒體創作

自媒體創作的門檻比較低,抖音短視頻、知乎答題、頭條平臺創作、小說投稿等都是很好的渠道,只要你有自己獨特的想法、獨到的創意、獨立的見解,有持之以恆的創作耐心,相信一定會有不錯的收穫。

2、知識付費

很多人吐槽知識付費,其實圈子亂象在哪都會出現,但這本身不是知識付費的問題,其中還是有很多優質的學習內容,不少人也愛學習,可以找一些渠道分銷課程,或者自己錄製課程,建立自己的付費圈子分享經驗。

3、技術流工作

如果你在設計、編程、剪輯、美術等方面有特長,那麼在家做一個自由工作者就更不是問題,可以接行業私單或者與一些平臺聯繫。比如剪輯,隨著短視頻大熱,一個好的剪輯的收入也是水漲船高,往往一條視頻就能收穫好幾百元甚至更多。如果實在不會,現在投入學習也未嘗不可。互聯網時代,學習的門檻也是非常低,各式各樣的免費教學課程可供選擇。


做副業說難不難,說簡單不簡單,需要技術、毅力和吃苦耐勞的心態,常言道“不想吃學習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希望大家好好利用這個暫時還看不到期限的假期,改變習慣,刷新認識,規避風險,快速逆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