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在行動,獨角獸別跑!

​最近,小米要在港交所上市了。

米粉聽了都鼓掌,但且慢。小巴覺得最該恭喜的,其實是港交所。

◆ ◆ ◆ ◆

當港交所遇上獨角獸

親愛的,我變了

◆ ◆ ◆ ◆

眾所周知,因為“意見不合”,2014年阿里巴巴沒能在港交所上市。

一切的導火索就在同股不同權這個問題上。

同股不同權是一種AB二元股權結構。股東A是管理層,他們往往是創始人及其團隊,股東B則是外部投資者。

這個股權結構有一個設定:不管創始團隊A的股份多寡,在公司重大問題決策上,相對於B,A有更大的話語權。

代表企業:阿里巴巴、小米、Facebook。

這個結構有利有弊。贊成者認為,創始團隊是公司的親生父母,含辛茹苦把孩子養大,又知根知底,權力大一點合情合理,而且股東B很多不就是衝著A才來投資的嗎?

反對者則覺得,既然你家孩子進了社會,在股東資助下茁壯成長,就應當遵守公平公正原則,保護所有股東的權益,怎麼能給創始團隊搞獨裁的機會呢?

交易所在行動,獨角獸別跑!

實際上,這個問題至今也沒個定論,完全看交易所和公司的自主意願。反正當年的港交所是執拗的“公正派”,嚴格要求同股同權,阿里巴巴一看勸不動啊,就只好遠走紐交所。

這一走不要緊,可“害苦”了港交所。由於大部分高科技企業都是同股不同權“體質”,大家一看阿里都擺不平港交所,那還不趕緊繞道走,幾年下來,港交所的科技企業少得可憐,佔比僅為3%。

近幾年來,新經濟企業尤其是達到獨角獸級別的,都成了資本競相追逐的對象。這個形勢下,為了重新獲得青睞,港交所只能高喊“我變了”。

2018年4月30日,港交所新制定的《上市規則》生效,在原有的上市制度基礎上,港交所將對新興的三類公司敞開懷抱(如圖)。

交易所在行動,獨角獸別跑!

這也是港交所25年來最大的變革。

變革的效果倒是十分顯著,港交所喜提小米上市,未來滴滴也在計劃佈局中。不過在這場獨角獸爭奪戰中,小巴覺得最了不起的還是老大哥紐交所。

◆ ◆ ◆ ◆

當紐交所遇上納斯達克

再不瘋狂我就真老了

◆ ◆ ◆ ◆

朋友,你聽說過“直接上市”嗎?

直接上市是紐交所最新修訂的適合獨角獸公司的特殊上市規則,不通過上市流程發行新股或籌集資金,又不需要承銷商,只要簡單地登記現有股票,便可在資本市場上自由交易。

2018年2月初,美國SEC(證監會)批准了紐交所去年3月提交的修改上市流程的提案,允許公司直接上市。

直接上市的規則最值得一說的是:過去一家公司要上市,原始股東是有鎖定期的。這意味著,創始團隊想要儘快把手裡的股票換成現金,起碼要等個半年,解鎖後還得小心翼翼地按規矩賣。

如今,只要登記過,就能自由交易,說不好聽點,就是能立刻馬上套現。

交易所在行動,獨角獸別跑!

第一個吃上這口福利的,是全球最大的流媒體音樂服務商Spotify(類似於咱們的網易雲音樂)。

2018年4月,它成為第一個通過“直接上市”的模式登錄紐交所的獨角獸。

紐交所做到這一步比港交所還要不容易。

作為一家二百年老店(壽命都快趕上中國的歷代王朝了),紐交所一開始還是很傲慢的,直到它一生的對手——納斯達克出現。

交易所在行動,獨角獸別跑!

上個世界70年代,無人看好新技術,在大家眼中,這些企業大多是隻會燒錢的“虧貨”。在這個背景下,納斯達克交易所成立,他們的口號是:“但凡是關注與未來的公司,都可以來找納斯達克。”

過去複雜的高標準,在納斯達克這裡可以低到塵埃:企業可以不盈利,可以是個菜鳥等等。這種包容性直接導致到了2000年,納斯達克的IPO數量已經是紐交所的3.2倍。

交易所在行動,獨角獸別跑!

當然上市門檻變低,會不會拉低交易所品牌呢?於是,2006年納斯達克對市場進行了分層。

交易所在行動,獨角獸別跑!

這有點像學校裡分班:其中A班全球精選市場是全世界上市條件最高的市場,比紐交所的上市條件都高10%。這個市場在納斯達克的佔比也最高,高達54.1%,大牌雲集,充分代表了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的品質。

納斯達克在其中還設立內部轉換的機制,只要公司有上進心肯努力,就能到更好的“班級”去,變相激活了上市企業的積極性。

同時,納斯達克擁有全球最快最透明最領先的交易平臺,並“兼職”為全球55個國家,84個交易所提供交易技術諮詢服務,每年光技術銷售收入佔比就高達26%以上。

交易所在行動,獨角獸別跑!

以上意味著,無論是開放性、平臺品質還是業務能力,納斯達克都是上市公司的最佳選擇之一。2017年末,連百事可樂都被吸引,從紐交所“轉會”去了納斯達克。

對手強大至此,紐交所只好改改改。

早在1979年,紐交所就先對老舊的交易大廳進行了現代化改造。1995年,又更換手持終端、光纖技術、手機、高清顯示屏等等設備。

但最主要的改變,還是上市規則。

交易所在行動,獨角獸別跑!

改革後最直接的戰利品就是,隨後紐交所喜提大量優質科技企業:甲骨文、推特、優酷、阿里巴巴、LINE等。如今又放一個“直接上市”的大招,就等著獨角獸噠噠的馬蹄聲了。

不過,這次納斯達克就不太“走心”,因為這個真正的激進派正忙著將現今最前沿也最具爭議的東西納入自己的體系中,沒錯,就是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貨幣。

也許對他們而言,所謂的獨角獸爭奪戰已經太老了。

◆ ◆ ◆ ◆

當交易所遇上大環境

隊友很重要

◆ ◆ ◆ ◆

既然紐交所這麼拼、納斯達克這麼前衛,為什麼小米還要去港交所上市呢,就因為它變了?

理由之一和騰訊當年差不多,因為相對於國際投資者,亞洲市場對小米和騰訊更加熟悉。所以除了交易所自身,其主要參與其中的投資者成分也很重要。

最關鍵的,就是交易所對接的政治經濟資源和背後的大環境。

年初,作為目前地球上最大上市計劃、宇宙最有錢公司沙特阿美的IPO還沒有著落。

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是開採沙特阿拉伯石油資源的公司,是全球日產石油最高的國家,世界上每8桶石油,就有1桶來自沙特。

目前坊間給這位真土豪的最高估值是2萬億美元,相當9箇中石油、18.5箇中石化、9.5個殼牌,6個埃克森美孚,2個蘋果公司加上谷歌的總市值。

這麼大的蛋糕,哪個交易所不歡喜?

本來紐交所無疑是最佳選擇。可惜,它的隊友特朗普太飄忽不定(我們剛感受到過),光允許市民對沙特政府提出訴訟,指控911恐怖襲擊,就已經給沙特阿美在美上市留下了陰影。

而反觀港交所,亞洲市場佔到沙特阿美總銷售的66.7%,遠高於美國。另一方面,到了港交所,就意味直接對接了中國的資本。中國作為資源大消費國,將成為全球資源國主要投資者之一,這一點,沙特阿美也很歡喜。

交易所在行動,獨角獸別跑!

和沙特阿美一樣,新經濟企業也渴望一個穩定、有發展空間、有優質資源的上市環境。

包括那些已經在外上市的新經濟企業在內,都保不齊哪天被無理取鬧的政策騷擾或傷害,這麼看來港交所允許企業二次上市,不就是為他們造了個新的庇護所嗎?

這似乎才是港交所改革的真相之一:

不光是為了爭奪獨角獸,把握時代紅利,更是未雨綢繆,守護好新經濟的勝利果實。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港交所手裡的牌才是最好的。

交易所在行動,獨角獸別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