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這次更新的機子是春節放假前裝好的最後一臺整機,也是年後復工發出的第一臺機子。

機子是年前一個網友定製的整機,整機用途是個人工作站,預算2W左右,主要做GPU渲染、視頻處理等;考慮GPU渲染所以未來可能用雙卡,所以首先PASS掉一些迷你、緊湊的小箱體作業,因為這樣不單安裝不便利,甚至未來擴展也有問題,比如目前不少緊湊型ATX箱子都是針對單顯卡情況設計的,安裝雙卡後會有縫隙太小散熱變差之類的問題。綜合幾款箱子之後,最後選了酷媽SL600M這個箱子,風格、擴展性都比較符合這次的要求,未來雙卡也不用擔心。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新垂直風道--一臺熱度挺高的箱體

酷媽的SL600M發佈之日起就可以說驚豔四方,只靠外觀就引發了眾多的討論,作為一名酷媽的老粉對這種優雅風格箱體設計迴歸當然是非常喜歡,依稀回憶起當年的雷神840、海王星既視感。除了漂亮的外觀,SL600M還帶來新的“垂直風道”設計,這個其實也引發了不少老玩家的爭論,畢竟當年的“垂直風道”指的主要是主板、顯卡旋轉90°之後的佈局,現在這樣看似與常規佈局區別不大,只是整體風道垂直的的箱子到底算不算垂直風道,實際效果怎樣?我後面也會針對測試。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整機安裝好之後的效果。

實際安裝過程我也“翻車”了下,最主要問題我一開始設定想要突出箱體的風道優勢,所以方案定的是風冷散熱器,但實際到手之後因為主板插滿4條內存,加上“垂直風道”的緣故:如果風冷散熱器想要正確的旋轉90℃跟箱體風道一致的話,會擋住其中一條內存。所以後面散熱替換成了360水冷,也是這箱子比較高的散熱規格。內部風格設計,跟機主討論之後,根據他的喜好選了一套“綠色”定製線,雖然這臺機子不是燈光機型,不過內部配件能發光的部分也跟隨定製線統一為綠色,然後調低亮度,避免光線避免光源太過搶眼。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SL600M為了實現垂直風道內部結構設計在一些細節上面做了不少調整,比如取消尾部出風(只保留頂部),底部兩枚巨大的20cm風扇,甚至電源倉及前面板區域其實也做了一個隔絕處理,所以讓整機形成一個垂直的煙囪風道。

有些人回疑問,顯卡部分會不會隔絕?如果小箱體,特別是寬度不夠的箱體勢必會有這樣的問題,只不過SL600M這種尺寸,顯卡寬度空間足夠,是不用擔心這個問題的。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配置選擇—優先考慮可靠性

年前購買的時候還在擔心價格,實際看了下現在,不少配件都漲價了,比如內存、SSD。機子確認平臺配置的時候,一開始也有糾結是選擇intel還是amd,特別是3950X,後面考慮到機主的實際軟件應用是3DMAX跟C4D,CPU部分要求對頻率比較敏感,對核心線程不敏感,所以還是選擇比較保守的intel i9。

最後整機配置如下,i9+2080ti+64G RAM+2T SSD+360水冷+1000w電源,這個配置成功壓縮到了20K以內。

CPU: i9 9900K

主板:微星MPG Z390 GAMING EDGE AC 刀鋒板

顯卡:索泰RTX2080Ti至尊PLUS

內存:科賦BOLT X DDR4 16GB 3200 x4 64G

SSD:intel 660P 2T

機箱:酷冷至尊SL600M

電源:振華LEADEX G1000W

散熱: 九州風神堡壘360EX 版

選配:譽錸振華原裝定製線

喬思伯VC-1顯卡支架

喬思伯M.2-3SSD散熱片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相比常規個人用、或者遊戲用整機,這個機子另外配件有一個考慮的點就是配件的“可靠性”,這個跟穩定性、或者說壽命其實有點不一樣,區別主要在於“損壞率”,所以不少配件特意沒有選高端旗艦型號,一方面是節省費用,另一部分是旗艦型號“損壞率”其實有時候更高,比如主板。

搭配的主板依舊選擇了微星的Z390刀鋒,上次分享另外一套預算7K的案子也是這塊主板,為什麼這套20K預算還是選擇這塊?主要還是這塊主板本身性價比跟考慮到機子的實際使用場景需求。對比千元以內型號,刀鋒本身供電超頻都要高一階,然後擴展性完整(前置面板擴展口跟AC網卡),再上一個臺階的話就要2K+的ACE及以上型號。而供電、超頻更強悍,但對這臺機子的需求來說沒什麼意義,因為這機子其實CPU、內存部分只做常規優化,不打算特別超頻,畢竟是工作用途機型,所以刀鋒的供電其實應對默認頻率或者常規超頻的i9 9900K問題是不大的,2019年裝過的幾臺機子也都驗證過了。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雙USB3.0+USB3.1 裝機的時候很好用,可以保證新設計的箱體前置IO面板都可以使用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為了便宜,內存選了當時最便宜科賦CJR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類似選擇的還有SSD,考慮到可靠性,當時最後考慮的其實就剩下三星跟intel,三星 970EVO PLUS 萬金油沒得說,就是價格也很感人,1T的價格基本是別人兩倍(近2K),intel 民用正規型號目前主要就是660p系列,2T當時1K3,雖然是QLC可惜,但實際這臺機子看重的是損壞率而不是長期壽命穩定性,更何況2T的寫入壽命實際也遠超需求。這幾天看了下還漲價了。

SSD這邊給加了一個喬思伯新的SSD散熱片,走的就是低調風格設計好看多了。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安裝過程—針對垂直風道做設計

SL600M這個箱子設計作業難度算比較常規,不算難,就是要注意一些安裝細節,避免實際作業翻車。

1.關於垂直風道:為了實現垂直風道,所以一開始我打算也是採用風冷散熱器然後朝向頂部出風口排風,前面說了實際作業的時候主板會擋住一條內存(因為熱管原因,而不是內存高度),如果你考慮這樣的方案,還要考慮到主板佈局(供電散熱片)、內存及散熱器型號,目前有網友反饋D15S是成功轉向;

另外一個就是顯卡,像SL600M這類佈局的“垂直風道”其實更加適合常見的非公版顯卡,就是採用非渦扇散熱器的顯卡,因為這類顯卡進出風方向其實都跟風道符合。

考慮到未來可能上雙卡,所以這次還增加了顯卡支架,選了支持雙卡的喬思伯VC-01顯卡支架。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2.關於頂部冷排區域:SL600M如果玩水冷,不管是分體水冷還是一體水冷,上限都比較高,而且用於安裝泵箱、冷排、風扇的位置也比較多。不過我這邊單獨說下頂部冷排位置,SL600M頂部冷排其實是可以用“漢堡排”的安裝方式,來增加單冷排的散熱上限,所以我這邊把水冷自帶的風扇裝在機箱上蓋的頂部,只保留冷排在機箱機架內部,這樣未來機主想要升級散熱能力只要在冷排內部加裝風扇即可,如果不加裝,這樣內部安裝空間也會寬裕一些;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3.整機用途是GPU渲染,電源一開始也糾結功率選擇是1000w還是1200w、1600w的型號,後面考慮超過1000w的型號差價會明顯高很多,然後這臺機子不超頻,目前及未來目標主要是頂級單卡,所以電源選了振華LEADEX G1000W,價格差不多1w1塊,性價比不錯,實際使用的時候,常規家用(遊戲娛樂)風扇基本都不轉,只有長時間渲染的時候才轉;一起搭配的還有定製了一套譽錸振華原裝定製線,顏色糾結了許久,本來想訂銀色,不過他們沒有銀色的(類似只有白色),其它顏色偏向綠色、紫色這些冷色系,最後機主敲定了綠色,所以燈光部分在各種搭配調試之後,效果最佳的還是統一綠色,只不過亮度需要調整下,要不就有點瘮人,最後基本能發光的都調節為最低亮度,就差不多剛好了,也不刺眼。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機箱自帶IO線多且硬,所以實用向理線之後差不多就這樣了,定製線沒有特殊的長度定製,就是標準長度,SL600M因為結構設計比較特別,特別是電源位置可調,所以標準長度基本不用擔心線材問題。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設置優化—超頻設置

因為這機子的用途,所以決定了不會搞極限超頻,不過考慮到未來可能的使用場景,所以我針對這機子還是保留了三檔超頻設置(保守、輕度超頻5G、極限超頻5.2G),下面測試基本都是在輕度超頻5G情況下測試的。

相較超頻,這機子最容易感知到的可能就是噪音,SL600M其實針對靜音也做了一定的優化,包含自帶的風扇控制器。結合散熱器,我針對整機做了一個靜音優化,主要還是風扇策略,保證機主在大部分常規使用場景下噪音不會超過環境噪音,只有在極限高溫場景才會開啟最高轉速模式。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一般來說,顯卡個人是不怎麼折騰超頻的,因為可超頻幅度不大,不過最近實在是閒,連筆記本上的MX250都拿來超頻了,所以這次也把索泰這張RTX2080Ti超頻看了下。在未破解的情況下,核心依舊可以+200,顯存也拉高了1000,然後等下再測試下常規情況下RTX 2080Ti的極限。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性能測試—理論性能

這顆U體質不算好,差不多1.3V 5G,不過比較意外5.2G也沒問題,雖然電壓要到1.375了。這邊理論測試都是5G時候測試,內存部分是3200 C16 64G沒超,畢竟這臺機子主要用途還是工作,對於5G 9900K性能算是比較熟悉R15多線程差不多2000+cb、R20差不多5000+cb 就算正常。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660p 2T的性能,常規應用這個速度其實都夠了,容量才是王道。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娛樂大師隨便看,大概77W,之前類似配置(9900ks)的外星人大概73W。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工作機,所以性能驗證主要還是看幾款專業的渲染測試軟件了,首先是V-RAY CPU跟顯卡的渲染速度 ,顯卡部分2080Ti還是明顯強過2080S。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blender benckmark 16分鐘,5.2G的大概可以跑到15分鐘。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Corona渲染測試,耗時大概1分36秒,對比超頻5.2G的差距其實不大就幾秒。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SPECviewperf 13 針對OpenGL 圖形顯示卡效能測試分析。剛好之前測試過公版未超頻的,這邊超頻之後的測試數據差距還挺可觀的,這點有點超乎我預料。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遊戲測試—超頻後的RTX2080Ti

下面是目前NVIDIA官方針對一些競技遊戲(CS:GO、OW、彩虹六號、APEX、TSI、堡壘之夜)的一個現有產品性能天梯示意,都是1080P分辨率,然後看不同N卡大概可以達到的一個性能表現參考。測試遊戲跟環境都是針對競技型,針對超頻後的卡王,我這邊要測試的肯定是更為嚴格且重要的4K環境。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這機子雖然選用RTX2080ti,不過實際用途實際是不包含遊戲的,看著自己手上的4K顯示器,怎麼可以放過遊戲卡王。搭配顯示器,這次主要測試RTX 2080Ti 在4K分辨率下面的性能表現,另外前面也說了,測試過程顯卡也超頻了。

顯卡選擇的是索泰RTX2080Ti至尊PLUS,算是他們家次頂級型號系列,去年買過比較多的是這系列的2080S版本,這次刷新下2080Ti版的測試。這卡年前JD買的自營,當時趕上活動,所以價格跟普通版差不多,不過規格還是強一些,包含默認的超頻上限。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首先是理論測試部分,主要驗證超頻之後的效果。剛好之前測試過品牌機上面的2080Ti公版,我這邊也針對成績對比下。對比未超頻公版理論性能提升大概15%左右,對比超頻後的公版性能也高5%-10%左右。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對實際遊戲帶來怎樣的影響?對於這級別配置首先考慮的當然是搞定4K分辨率了,所以顯示器我換了自己的飛利浦的329P9H來測試。這款顯示器定位算是中高端顯示器,四面窄邊框,所見基本都是屏幕,也是因為這樣的高屏佔比所以之前很多人問過我具體型號。設計部分比較特別的就是可摺疊收納的LOGO設計跟頂部伸縮的攝像頭,另外自帶一個全功能的Type-C口,除視頻信號以外,最高支持65W供電輸出。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遊戲畫面設置原則就是“4K、高畫質”,沒設置最高畫質主要是一般最高畫質就是強化抗鋸齒設置,帶來的懲罰性掉速太過顯著,且畫面增益沒那麼高,不夠實用。如果支持RTXDLSS的遊戲,也會同時開啟,畢竟DLSS這個技術其實主要針對還是4K這級別的高分辨率。

首先是古墓麗影暗影4K、高畫質,RTX(高)/DLSS開啟,平均幀數68,符合流暢標準。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極限競速地平線4 4K最高畫質,平均123幀,符合遊戲顯示器要求了。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刺客信條奧德賽:4K 最高畫質,平均58幀,也達到了流暢標準。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其它三款遊戲

戰地5:4K高畫質 RTX ON:平均48幀,開啟DLSS之後估計就達到了60+

守望先鋒跟絕地求生兩款競技網遊,都是4K最高畫質,一款136平均幀,另外一款也達到了86幀,所以2080Ti 哪怕搭配遊戲顯示器,適當調整設置也是很容易100+平均幀。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散熱效果—真垂直散熱?

這麼高規格的散熱配置加上垂直風道,散熱效果應該要挺好吧。首先CPU散熱器部分,前面說了,本來打算上高端風冷,不過因為無法符合風道,所以臨時替換為一體式水冷,就是九州風神的堡壘360 V2,選這個型號主要也是考慮到有洩壓閥設定,安全性更高。風扇部分箱體原廠風扇不動(低轉速模式),水冷風扇也只安裝原水冷自帶的3個風扇。

首先是單烤,CPU單烤不同核心溫度為90-93℃,GPU單烤溫度為66℃;雙烤情況下CPU不同核心溫度為94-99℃、GPU為67℃。

那麼側板拿掉之後溫度有變化嗎?CPU烤機不同核心溫度依舊在90-93℃,這也足以說明SL600M的整機風道,確實如以前的垂直風道那樣,開不開側板烤機溫度沒區別。

而CPU水冷部分,其實超頻5G的i9 9900K能壓制在90℃範圍就算挺優秀,常規240都要破百,普通360也很容易接近100℃,而且這顆測試的U還不是極品低電壓。

年前的兩個裝機作業就更新到這邊,接下來更新的就是近期宅家期間網友定製的新主機更新了。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實戰i9+2080Ti高配整機加垂直風道裝機組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