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雍和金宮,觀十地圓通

雍和宮是清代乾隆始全國宗教管理的中心,做為中國都城最大的寺廟也是在全世界都很有名的。外國人翻譯不了“雍和”二字,因此,就管雍和宮叫做The Lama Temple。我們都知道雍和宮的“雍”來自雍親王,這裡曾經是康熙皇帝修建了給四皇子和碩雍親王胤禛做親王府的。雍在漢語裡是“和諧”的意思,但是雍親王的雍應該是說的地名,從前面“和碩”二字來看,雍也應該是指地名。漢代賈誼的《過秦論》一開始就說“秦孝公據殽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先秦的雍州包括現在的陝西、寧夏,以及甘肅、新疆的一部分。過去以地名封名親王就是分封諸侯的意思,到清康熙已經沒有封侯的意思了,只是保留古代傳統形式。雍親王即位康熙做了清朝第五代皇帝,這個事情有很多陰謀論的傳說,到現在也沒有歷史定論。中國歷史上都是後朝給前朝修史,自漢代便如此。有一個例外就是元朝所修前朝史裡面有金、宋,卻沒有西夏。據說是因為成吉思汗死於西夏人之手,因此元人拒絕為其立史,有意讓其從歷史上消失。民國時期,北洋政府的清史館就曾經編過一本《清史稿》,算是開了個頭。新中國幾次計劃編纂清史都未成功,直到二十一世紀初,成立了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正式開始編修《清史》,很快可以出版,全書100卷。新中國編纂清史當然會受到舊中國殘渣餘孽的反對,海內外的一些人就曾說新中國官方修清史會帶有政治傾向,不夠中立。後朝給前朝修史肯定會多少帶有後朝的官方觀點,否則,元朝就不會拒絕修纂西夏史。據說現在編纂《清史》期間,也有臺灣地區的一些大咖加入,應該也是吸納不同方向的清史研究成果。讓我們等著看看《清史》裡面能不能給雍正上位做一個歷史定論。其實,我覺著還是應該遵照正史記載,雍正是康熙官方任命的接班人。野史還是太野,不能當真。

雍親王登上王位之後,雍王府就只是當做他的行宮了。雍正駕崩時,其陵墓沒有全部完工,他的梓宮在這所行宮裡又停放了好幾年,之後才下葬清西陵的泰陵,沒有去東陵。泰陵是清西陵的第一座皇陵。雍正從康熙手裡接過來的雖然是盛世天下,但是康熙晚期已經開始弊端叢生。雍正上臺之後就開始了一系列改革:整頓吏治,把那些佔著茅坑不拉屎的庸官惡吏們都給開了,還辦了不少;建立密摺制度,大大增加具摺奏事官員的數量,就是開創“打小報告”新風;設立軍機處,把軍政辦事機關區分開,就是除了從明朝學來的內閣,再設一個辦軍事的內閣;改土歸流,把西南地區的土司革掉,改為設立和內地一樣的官府衙門,確立全國統一的政治制度;攤丁入畝,這是清朝最大的經濟改革,既有改善民生的效應,也有增加朝廷收入的結果。雍正年間,清軍多次西征,平定了西藏和青海。雖然不是大清版圖最大的時候,但也是清朝疆土擴展的時期。

雍親王府的那塊地最初在明代是太監的官房,康熙三十三年改建成雍親王府。雍正升任皇上之後,他把原來的雍親王府進行了改造,做成了二個半邊,不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而是一半做行宮,另一半做了喇嘛寺,這個喇嘛寺是屬於黃教寺廟。黃教是藏傳佛教的一個宗派,它是最晚分支出來的,最後做成了最大,也叫格魯派。黃教主張嚴格遵循佛教戒律,就是佛教的原教旨主義。這個和基督教有所不同,基督教的新教都是屬於改革派,主張從嚴格的教規解放出來;而黃教卻是主張迴歸原始教規。黃教的鼻祖是宗喀巴曾師,早年隨薩迦派學佛法,現在的達賴和班禪都屬於格魯派。元朝的國師八思巴還是薩迦派,到了清朝的國師章嘉就已經是格魯派了。

雍正年間,行宮那一半著了一次大火,鍋碗瓢盆燒得所剩無幾。那是雍正三年(1725年)冬天裡的一把火,不知道和費翔的祖上有沒有關係。後來,雍正就把那座喇嘛寺當做行宮了,沒事的時候從皇宮走出來到這座寺裡睡一覺。既然這裡成了行宮,當然就不能叫做雍親王府了,就改名叫做“雍和宮”。注意,這裡的雍字改了含義,已經不是雍州的雍了,而是取“和諧”的意思了,為了避免人民群眾誤會,就在雍字後面加了個注,就是“和”。《詩經·有瞽》中有“喤喤厥聲,肅雍和鳴,先祖是聽”;《禮記·樂記》對此的解釋:“夫肅肅,敬也;雍雍,和也”。這裡的和鳴就是齊鳴的意思。自此,這裡就叫做雍和宮了。雍正走遠之後,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和章嘉國師商量後,將雍和宮完全改成了藏傳佛教的寺廟。這裡也就成了後世章嘉活佛的住錫地,二世章嘉是住在嵩祝寺,從三世以後就住在雍和宮了。新中國對雍和宮進行了幾次修葺,最近的一次是1988年大修,自那以後,雍和宮又重新對外開放。

你別說,我在北京幾十年卻沒有去過雍和宮,不知道因為啥。過去是不開放,後來開放了,我也沒去過。這個雍和宮裡要是在大年初一燒頭香許願,據說菩薩聽得最真,往往非常靈驗。所以一到大年初一的時候,雍和宮周邊就會有交警站出來,大小車輛都不讓過,連地鐵二、五號線都不讓在雍和宮停站。我今年(2018年)也不為什麼就想去雍和宮看看,也不知道想看什麼。可能是因為菩薩見我從來不去,就給我這樣的心理暗示要我去看看。我就說那就趕年前去一趟吧,省得過年和那些香客搶地盤。雍和宮是北京市內唯一在大年初一燒完香還可以逛廟會的地方,就是地壇廟會。因此,一到年下,這裡就滿街都是人。我到了雍和宮停車場,把車停放在雍和宮大師的車前面,然後把車鑰匙交給停車場管理員。他說那位大師一般會午飯後出去給施主祝福,順便把施主的佈施接回來。大師要出去的時候,他就會把我的車挪個地方,給大師讓路。

有很多人說這雍親王當年在康熙的若干皇子裡可能是很不受待見的,人家的王府都在離皇宮很近的地方,這雍王府卻是在離皇宮最遠的城牆底下。這且不說,人家都是高屋大房,這四阿哥卻住的是太監官房,那不就是住不上皇宮去住馬店的意思嗎?其實雍和宮還是很牛的,你先看它的院門:

訪雍和金宮,觀十地圓通

這裡過去肯定是一條東西方向的大街,兩邊有兩座一模一樣的牌樓。西邊這座的額枋上寫著“十地圓通”。十地是指大乘佛教裡菩薩修行的十個階位,包括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等等;圓就是圓滿;通就是通曉。

再仔細看看東邊的牌樓,四柱七樓,黃色琉璃瓦,彩繪枋樑,額枋上是金色大字,這兩座牌樓規格相當高。

訪雍和金宮,觀十地圓通

一般的王府大門兩邊的街上哪裡能有這麼漂亮的牌樓?而且它的正面路北也有一座這樣的牌樓,正面路南還有一面影壁。這個可不是一般的規格呀。可是話說回來,這些個門外的零碎應該不是當初雍王府的做派,一定是改為行宮或者乾隆年間改為藏寺時增加的建築附件,包括過了正門牌樓下的輦道。

訪雍和金宮,觀十地圓通

輦道走到頭是昭泰門,黃色琉璃瓦單簷歇山頂,棋盤大門,兩邊是旁門。這個門是棋盤門裡最高檔的叫鏡面門,就是向外的門板沒有任何裝飾,像鏡面一樣,也叫鏡面板門。

訪雍和金宮,觀十地圓通

進了昭泰門就是雍和門,其實就是漢傳佛教的天王殿,通常裡面供的是大肚彌勒佛和四大天王,在這裡是布袋尊者和四大天王。布袋尊者也就是布袋羅漢,十八羅漢之一。雖然那座像看上去像是彌勒佛,但他其實不是。為什麼這裡不是彌勒佛,看到後面的大殿我才明白。

訪雍和金宮,觀十地圓通

從這裡開始才是過去的雍王府,這座天王殿就是王府的大門。面闊五間,中間的三間門可以開閉,這是親王府大門的規格,五間三啟。現在看見的正面三間壺門、上面的黃色琉璃瓦單簷歇山頂都是行宮改成雍和宮時改造的,過去的王府應該是綠色琉璃瓦。

天王殿前面東西兩側照例要有鐘鼓樓,鐘鼓樓前面也有照例的瑪尼杆,或者叫經幡柱,上面照例掛著五彩的經幡旗,院子裡到處都掛著經幡旗。

訪雍和金宮,觀十地圓通

雍和門前有兩座銅獅子,這兩座獅子可是很正派的,獅子的耳朵是耷拉下來的,這是告誡裡面的喇嘛們不該聽的不聽,不該說的不說。中國曆朝皇帝雖然尊崇宗教,可是很少有宗教干政的,恐怕也是有皇家規矩管制的原因。說這個銅獅子很正派還有形制方面的原因,它像其它獅子像一樣有一個漢白玉的須彌座,而且在其上還有一個銅基座,銅座上滿是精細的圖案。這些圖案還包括了錦鋪,就是鋪著一個高級毯子,類似於阿拉伯飛毯,說明這是從非洲坐飛毯進口的洋獅,不是本地柴獅。

訪雍和金宮,觀十地圓通

這兩座獅子不知道出自什麼年代,它的那份精緻說明當時的鑄銅工藝已經是爐火純青了。按照清朝規制,雍親王府的時候,這裡要是有獅子的話,也應該是石獅子。所以這一對銅獅子應該是雍正登基以後的物件,最早也應該是雍正三年大火以後的了。

大門前面除了有獅子,一邊還有一座八角亭,重簷八角攢尖頂,上面是黃色琉璃瓦,八條戧脊上都有五隻脊獸,四周還有簷廊,這是非常高檔的八角亭,說明裡面肯定立著一塊御碑。

訪雍和金宮,觀十地圓通

看看八角亭的屋脊。

訪雍和金宮,觀十地圓通

雍和門東西兩邊的院牆上各有一個側院門。西門出去就是雍和宮大街,初一香客洶湧的時候,那裡就是出口,可以避免出去的人把進來的人給蹬踏了。這兩個門叫做阿斯門,就是過去雍和宮的小廝們行走的門。我回頭出去的時候無論如何不能走這個門。

過了雍和門,後面有月臺直通下一個大殿。這月臺上還有一座御碑亭,不過這次的亭子簡單一點,就是一座重簷四角攢尖頂的磚木結構亭子,但是它的梁、柱、枋、斗拱、黃色琉璃瓦都是非常漂亮。那裡面的御碑是雍正的繼承人乾隆寫的一篇《喇嘛說》,還是滿漢藏蒙四種文字的。我要全看下來的話必須得找附近的喇嘛借本字典,算了,以後再說吧。

訪雍和金宮,觀十地圓通

你看這御碑亭前面還有一尊銅香爐吧?這銅香爐要襯著後面的御碑亭一起看,那才好看。

訪雍和金宮,觀十地圓通

這座御碑亭門前立著柵欄,不能穿過去。我扶著它的外牆繞過御碑亭抬頭一看,呀咦?這裡香火很盛嘛。

訪雍和金宮,觀十地圓通

大家排隊上香,這肯定是雍和宮的正殿了。雍和宮裡不許賣香,也不許香客自帶。在剛才那座雍和門旁邊有工作人員免費給每位遊客贈香,這些香只能在大殿外面燒,不許把點著的香帶進大殿,這是防火防盜防師兄的手段。雍和宮的正殿叫“雍和宮”,相當於漢寺的大雄寶殿。你肯定注意到殿前月臺的正中間有一個玻璃罩子框起來的法器,那是雍和宮裡的一寶,就是鑄銅須彌山。隔著玻璃罩子,可以看見山上精細的殿宇,那些是象徵四大部洲。最上面還有一座最高級的宮殿,是帝釋天,就是佛教最高的天。佛塔上的塔剎通常都有相輪,相輪最多的有十三層,也叫十三天,我估計也是和須彌山的一層一層有關的。按照記載,這座鑄銅須彌山原先並不是在這裡。它是明代所鑄,最初在上次我們去看的那座嵩祝寺,準確地說應該是嵩祝寺旁邊的法淵寺。上世紀70年代,拆除法淵寺建立東風電視機廠的時候,把這座須彌山搬到這裡存放,當時雍和宮還不開放。看看下面須彌座上的金剛力士浮雕。他左手好像還抱著一個保溫杯,那些中年油膩男的做派大概都是從這金剛力士學來的。

訪雍和金宮,觀十地圓通

這座雍和宮大殿是雍和宮裡最大的殿堂,面闊有七間,單簷廡殿頂,黃色琉璃瓦,四周有簷廊。屋脊上有七隻脊獸,規格非常高,僅次於皇宮。它裡面供著三尊鑄銅鎏金佛像。通常我們看到的漢傳寺廟裡面天王殿裡有彌勒佛,大雄寶殿裡有釋迦牟尼佛,後面應該還有一個殿裡供燃燈佛,這是時間上的三世佛,也叫縱三世佛。燃燈佛是過去佛,說是釋迦牟尼佛之前的佛,他曾預言釋迦牟尼將成佛;釋迦牟尼佛就是現世佛;彌勒佛是將來佛。而漢傳大雄寶殿裡一般供奉空間三世佛,也叫橫三世佛,就是釋迦牟尼佛、東方藥師佛和西方阿彌陀佛。雍和宮正殿上供奉的是縱三世佛,釋迦牟尼佛、燃燈佛和彌勒佛。所以,前面雍和門裡供奉的是布袋尊者,而不是彌勒佛。佛像背後的木刻貼金佛龕上不是旭日東昇之類的圖案,而是一隻展翅的大鳥,這就是鯤鵬展翅。《莊子·逍遙遊》中有“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從這裡,以及雍和宮的建築風格可以看出來這座寺是藏漢結合的,而且是以漢文化為主的。

訪雍和金宮,觀十地圓通

兩側牆邊坐著十八羅漢。

訪雍和金宮,觀十地圓通

雍親王當年在這裡會見八方來客和朝內文武,不過倒不一定在這裡見國舅隆科多。傳說雍正和隆科多合謀假傳康熙遺詔,造成雍親王登基的後果。康熙時期,太子之爭轟轟烈烈,胤礽廢廢立立,搞得沸沸揚揚。康熙當時就訓誡雍親王胤禛要“戒急用忍”,不要到處亂說話,子曰:“小人溺於水,君子溺於嘴”。後來胤禛就只做不說,把皇帝位子弄到了手,成為最後的贏家。

雍和宮這座正殿的月臺周圍有一圈牆,但它不是漢白玉欄杆,而是黃綠色琉璃磚壘砌的。

訪雍和金宮,觀十地圓通

大殿外牆的下部也是綠色琉璃。

訪雍和金宮,觀十地圓通

年輪。

訪雍和金宮,觀十地圓通

雍和宮殿後面是永佑殿,門前也有認真的香客在上香,但是比雍和宮殿前面的人少多了。

訪雍和金宮,觀十地圓通

這個殿的規模比前面的正殿小一些,面闊只有五間,進深三間,上面改成了單簷歇山頂,脊獸也只有五個,但還是黃色琉璃瓦。這個殿原來是雍親王的寢宮,就是睡覺間。有人管這座殿叫雍親王過去的寢殿,其實不對,祠堂裡才有寢殿吶!這裡應該叫寢宮。現在這裡供著佛像,中間是無量壽佛,也就是阿彌陀佛;西側是藥師佛,就是東方佛;東側是獅吼佛。按說,藥師佛和阿彌陀佛的中間應該是釋迦牟尼佛,前面大殿供的是縱三世佛,這裡應該供橫三世佛。為什麼是獅吼佛?獅吼佛僅見於藏傳佛教,相傳佛祖釋迦牟尼誕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口中做獅子吼。另一個傳說是說,黃教也就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始人宗喀巴是獅吼佛的化身。我估計應該還是按照後一個傳說,把現代藏傳佛教的創始人當作佛供在這裡的意思。但是不好意思把宗喀巴供在中間,所以才把他供在一側。

永佑殿後面是我認為雍和宮裡最特別、最漂亮的大殿,就是法輪殿。

訪雍和金宮,觀十地圓通

法輪殿的規模非常大,它的殿堂面闊七間,進深三間;然後前後各有面闊五間的外延,這個外延肯定不能叫出簷,但是又比抱廈大多了。有人管它叫十字形大殿,但是它實在不是十字型的,而是前後有外延。還是暫時管它叫抱廈吧。法輪殿和抱廈的屋頂都是黃色琉璃瓦單簷歇山頂,屋頂的正脊中間脊剎的位置有一座大天窗;前後抱廈脊上又各有二座小天窗,每座天窗上面是金色寶頂,漂亮極了。仔細看了一下這個屋頂,這個不是黃色琉璃瓦,而是銅瓦鎏金。只有藏傳佛教建築才會使用銅瓦鎏金的屋頂,典型的就是布達拉宮的金頂,著名的藏寺都有金頂。在北京,目前正在修繕的香山昭廟也是銅瓦鎏金屋頂。再回頭一看,雍和宮殿的屋頂好像也是銅瓦鎏金。

訪雍和金宮,觀十地圓通

天窗的裡面是這樣的,上面繪有唐卡。

訪雍和金宮,觀十地圓通

這座法輪殿是雍和宮舉辦佛事活動的地方,不知道有沒有進階的小喇嘛在這裡上課,現在藏傳佛學院應該是在西黃寺。法輪殿大殿正中供著宗喀巴大師像,兩側是喇嘛們的座位。早年的達賴和班禪都曾經在這裡講過經。佛龕的背後有照例的千佛山,這裡的千佛山與眾不同,它是紫檀木雕刻而成,這也是雍和宮裡的一件寶貝。這座雕刻上不是觀音菩薩和童男童女,而是五百羅漢。它描繪的應該是佛祖圓寂後,他的五百弟子大聚會的場景。釋迦牟尼傳道的時候,別說紙墨筆硯,他連甲骨竹簡都沒有,只能把那些弟子們的耳朵一個一個拎起來醍醐灌頂。這些弟子們的腦瓜頂都不一樣大,佛祖能灌進去多少醍醐也無有一定斤兩。因此,佛祖涅槃之後,大家就決定聚在一起把每人記得的佛祖語錄一起串一下,然後由無量佛拼命記住。無量佛的壽無量,記憶也無量。佛經有很多不同的版本,那就是不同的弟子記錄下來的語錄也不同。和釋迦牟尼同時期的孔子就不然,孔子的語錄就都記錄在竹簡上,可以流芳百世。而且漢語言簡意賅,一句頂梵語一萬句。你別說,這“醍醐灌頂”還就是佛家言語,最早出自唐《敦煌變文集》中講經記錄。

訪雍和金宮,觀十地圓通

大殿內兩側牆上全是漂亮的唐卡,我理解是佛祖一生事蹟圖,就是佛生八相。上面的彩繪梁枋和天花也都是五彩繽紛,精美絕倫。

雍正是康熙的兒子,雍正自己也有兒子。其中的一個兒子還挺有出息的,後來也當上了皇帝,那就是乾隆。不過乾隆不是靠自己頑強拼搏當上的皇帝,而是全靠雍正傳幫帶。乾隆出生於康熙五十年,這一年雍親王三十三歲。老話說“人到三十三,破船過險灘”,就是說古人在三十三歲的時候有一個坎兒。雍親王這條破船這一年還算不錯,闖過了險灘還得了一個兒子。他的正房嫡福晉烏喇那拉氏倒沒有在這一年生子,而是偏房鈕鈷祿氏在這座雍親王府裡生了一個兒子,這是雍親王的第四子。這個兒子那時候還沒當皇帝,他被起了個名字叫弘曆。弘曆生下來第三天才被洗了一個澡,就是民俗裡的“洗三”,當時的那口洗澡盆就被供在這座法輪殿內。這座雍和宮是乾隆給修建的,他把自己小時候的洗澡盆供在這裡也不是什麼意思?他把自己當成佛了嗎?佛祖生下來洗澡可不是用盆呀。中國從始皇帝嬴政到末皇帝宣統一共283位皇帝,大概也只有乾隆把自己出生時候的洗澡盆給塞進佛寺裡供起來,也是夠另類的了。其實洗三是中原漢人的習俗,蘇東坡就有“今日散幽憂,彈冠及新沐。況聞萬里孫,已報三日浴”之句。滿族和之前的女真是不是也有這種習俗已不可考。

法輪殿的後身就是雍和宮裡最高的建築萬福閣了,在外面大街上都能看見。

訪雍和金宮,觀十地圓通

按照清宮內務記載,這裡本沒有這麼一座樓閣,而是雍親王府的一個觀音殿。乾隆一直想在這裡建一座高樓,以便遮擋北面,作為靠山。那時候北面雖然還沒有二環路高架,但是城牆垛子上恐怕也會有兵丁往這院子裡窺窺。這麼高的樓只有二種功能,一個是藏經樓;另一個就是大佛殿。乾隆就尋思著建一座大佛殿,可是去哪兒找大佛像呢?這件事被西藏的格桑嘉措知道了,他就派人從尼泊爾買回來一根巨大的印度白檀木,花了三年時間運到北京,送給乾隆造佛像。關於格桑嘉措到底是第六世還是第七世達賴喇嘛,一直都是有爭議的。康熙時期清朝政府正式承認的是格桑嘉措接替被廢黜的六世倉央嘉措,而不是繼承。但是,格桑嘉措是經過轉世靈童找出來的,所以藏人一直認為他是七世。一直到了乾隆冊封八世達賴才等於默認格桑嘉措是七世達賴。

乾隆得到這根白檀木之後,就把景山的一座樓閣拆了,把材料運到這裡,建起了這座萬福閣。然後把那根白檀木雕刻成了一座巨大的彌勒佛像立在裡面。從外面看萬福閣是一座三層樓閣,上面是黃色琉璃瓦單簷歇山頂;樓閣的每一層都是面闊五間進深五間的正方形。一層和二層有簷廊,二層還有護欄板。上層的額匾上是“圓觀並應”,圓:圓滿;觀:觀智;勸人努力修行,以達圓滿,並得佛之諸智。中層的額匾上寫的是“淨域慧因”,淨域就是菩薩的住所,潔淨莊嚴;慧因就是智慧的源泉。

訪雍和金宮,觀十地圓通

一層額匾上是乾隆寫的滿漢藏蒙文字的“萬福閣”。

訪雍和金宮,觀十地圓通

看看一層簷廊的樑柱枋替和斗拱。

訪雍和金宮,觀十地圓通

這根簷廊柱子上有一塊牌子,是吉尼斯紀錄的證明,說這裡面的那座大佛是世界最大的單木雕成的佛像。那邊的柱子上還有一塊英文的牌子。

訪雍和金宮,觀十地圓通

看看這座大佛像,這是雍和宮最大的一個寶貝。

訪雍和金宮,觀十地圓通

這尊佛像的手印很特殊,右手看上去是無畏印,但是手掌並不是全向外。無畏印就是說佛為了普渡眾生,無所畏懼。左手的印相不在七印當中,我把它理解成降魔印。顯宗的降魔印是手指觸地,表示讓魔眾降伏;我說這裡的手勢是把魔眾按在地上讓他們降伏。有人管這尊佛像的這種手勢叫扶天蓋地,佛教界人說不對。還有人說這尊佛像右手是說法印,左手是施予願印,好像也不靠譜。也可能這是密宗的手勢。密宗也是佛教的一個流派,後來傳到日本去了,在中國已經不多見。對了,藏傳佛教是顯密兼修的。

這尊佛像最近一次是1992年重新貼金,1993年重新開光,所以現在看上去還是金光燦爛,光彩奪目。佛像身上的珠串都是鑲的寶石,整座佛像上的寶石多了去了。萬福閣裡還有一萬座小佛像,因為“佛”和“福”音相近,所以叫萬福閣。

我站在柱子底下正在嗟嘆,來了一個志願者,就是在雍和宮裡給小喇嘛幫忙的義工。他和我聊起來,說我現在應該開始學佛了,以便退了休能經常來燒香。我說我已經過了求子求財的年月了,也沒什麼事情求菩薩了。他說不對,現在應該求長壽了。我現在知道為什麼來雍和宮了,這是菩薩派了個志願者來度我呀。

出了萬福閣,再回首。它的兩邊還有兩座二層的樓閣,這邊的叫永康閣。

訪雍和金宮,觀十地圓通

另一邊的叫延綏閣。

訪雍和金宮,觀十地圓通

它們在二層有飛廊相連。看看萬福閣的屋脊,居然也是七隻脊獸,而且看上去好像也是銅瓦鎏金屋頂。可以看見萬福閣前面功德碑的局部,這是1988年重修時的功德碑。

訪雍和金宮,觀十地圓通

再從側面看看萬福閣的屋頂。

訪雍和金宮,觀十地圓通

偏殿的灰瓦硬山頂。

訪雍和金宮,觀十地圓通

萬福閣後面院牆底下是一排後罩樓,叫做東、西順山樓和中間的綏成殿。綏成殿裡面供著一些佛像,有佛母像和度母像,還有格魯派宗師像,包括宗喀巴、七世達賴和六世班禪。

欣賞完了,我就還從輦道走大門出去,路上看到燒香的人更多了。雍和宮橋北面地壇廟會的2018大狗標誌已經閃亮登場。到了停車場一看,我的車已經被挪到大師的車位上了。和看車的老師聊了幾句。現在北京對生人的尊稱都變了,過去稱同志;八十年代大家都互稱師傅;九十年代互稱老闆;新世紀互稱老總;現在都互稱老師。前兩天我在一個賣冰棍的小攤前面蹲下繫鞋帶,站起來的時候,攤主就喊我“老師,來根冰棍吧”,我只好說“老師,給拿根大紅果吧”。看車的老師說年三十夜裡十二點一過就可以燒頭香了,人可多了,排大隊。我從停車場出來,一邊在二環路上走著,一邊心裡想:夜裡十二點得多冷呀?排隊到大殿跟前兒還不都哆哆嗦嗦的?黑燈瞎火還都戴著防寒的大口罩,菩薩肯定認不出來誰是誰。再加上許願的時候凍得上下嘴唇只打tr,菩薩根本聽不懂你許的什麼願。菩薩既不知道你是誰,又不知道你許的什麼願,如何幫你辦事?所以,去雍和宮燒頭香一定不能戴口罩,臨許願之前一定先要吃一口素餡的熱包子暖和暖和嘴。其實真正心誠的話,在家燒香也是一樣的。

好了,年前的最後一場遊覽活動結束了。


(修訂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