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拉夫”代表什麼,歐洲哪些國家,屬於斯拉夫體系

波蘭、白俄羅斯、烏克蘭,首先映入腦海的就是,一個歐式小屋,周圍一片山間林地或者草原,美景盡收眼底。可是他們國家的起源,就有一些傳奇色彩了。 在歐洲的語言系統中,主要有三個分支,拉丁語、日耳曼語,斯拉夫語。國際上“斯拉夫國家”,就是對說斯拉夫語國家的總稱。

斯拉夫”代表什麼,歐洲哪些國家,屬於斯拉夫體系


上個世紀,國際冷戰結束之後,被稱為“斯拉夫”的國家,至少有13個之多。在東歐地區,除了羅馬尼亞、匈牙利等少數幾個國家之外,大多數都是斯拉夫國家。 從人口的基數上來看,斯拉夫語系的人口,佔據歐洲第一,可以說斯拉夫統御了歐洲的半壁江山。可是在斯拉夫內部,卻並不和平,反而出現多元化的分歧,從而演變成一個個獨立的小國際家。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斯拉夫世界,並不是連貫的,一般把他們劃分成為: 東斯拉夫,包括烏克蘭、俄羅斯、白俄羅斯。 西斯拉夫,包括波蘭、捷克、斯洛伐克。 南斯拉夫,這個比較籠統,他只是一個文化上的概念,他曾經是一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包括克羅地亞、塞爾維亞、馬其頓、黑山等。

斯拉夫”代表什麼,歐洲哪些國家,屬於斯拉夫體系


關於斯拉夫,三個分支,還有一個傳奇的神話故事。 羅馬帝國覆滅之後,在那黑暗的歲月中,歐洲有三個牧民兄弟,決定分道揚鑣,去尋找出路。一個兄弟向南,成為捷克人的祖先,一個人向東,成為俄羅斯人的祖先,最後一個向西北,在維斯瓦納河地區定居。 這個傳說有一點不足,那就是沒有包括南斯拉夫的各個民族。但是不管如何,斯拉夫民族從此“開枝散葉”。然而經過時間的推移,地域文化的不同,外來民族宗教文化的滲透,斯拉夫文化也出現了本質上的改變。 在中世紀,斯拉夫族各個部落,在語言上,還是可以溝通的,可是後來逐漸的發展,比如波蘭形成了波蘭語,讓俄羅斯人去解釋,也許只能用猜了。

斯拉夫”代表什麼,歐洲哪些國家,屬於斯拉夫體系


尤其是南斯拉夫解體之後,各個小國家恢復到民族主體,文化宗教也出現了本質的變化。 曾被天主教驅逐的,東正教傳教士西里爾和美多德,創造的格拉哥里字母,一直被塞爾維亞、保加利亞、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使用,甚至蘇聯在解體之前,也一直使用。 然而南斯拉夫解體之後,克羅地亞就逐漸的和他們漸行漸遠,他們信奉“天主教”,雖然和塞爾維亞語言上共同,可是文化、政治本質上,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在歐洲版圖的變化中,斯拉夫民族,曾經建立了強大的勢力。18世紀,歐洲大部分的版圖,都在他們的控制之中,一直到1878年,斯拉夫只剩下了三個國家:沙俄帝國、塞爾維亞王國,黑山公國。 當時歐洲最大的內陸國——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已經被沙俄、奧地利、普魯士瓜分。作為斯拉夫的老大, 沙俄帝國,想利用民族主義,在其他國家之內,掀起民族主義思潮。

斯拉夫”代表什麼,歐洲哪些國家,屬於斯拉夫體系


尤其是在巴爾幹半島上,沙俄一直支持南部斯拉夫的獨立運動,希望通過這樣的運動,讓沙俄的勢力,直接達到地中海。 在沙俄的支持下,塞爾維亞、保加利亞、黑山成立的“巴爾幹聯盟”,成功的把奧斯曼帝國,趕出了歐洲。就當沙俄認為目的已經達成的時候,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卻在利益分配上,出現了問題,尤其是馬其頓地區的的歸屬上,兩國國家成為世仇。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斯拉夫民族又迎來定時時期,歐洲一下子多出十幾個國家,消失在歷史上的斯拉夫,又重新迴歸歷史舞臺。 波蘭第二共和國,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王國,都是老牌帝國滅亡的受益者,尤其是塞爾維亞,他聯合其他兩個斯拉夫國家,成立的南斯拉夫,因為克羅地亞和斯爾維亞,信奉的宗教不同,經常出現分歧。

斯拉夫”代表什麼,歐洲哪些國家,屬於斯拉夫體系


冷戰之後,新的國際秩序建立,讓一些政治投機分子,感覺有機可趁。波蘭第二共和國軍政府領袖,畢蘇斯基元帥,就在上任的時候,許下願望,要恢復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的版圖。 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這個概念,早在1569年就已經提出,這個歐洲中世紀的內陸國,居住著立陶宛人、猶太人、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等等,可以說這不僅僅包括波蘭一個民族,而是一個多民族的聯邦,疆域往南一直到黑海,北到立陶宛,波羅的海東岸,可是說囊括了大部分的歐洲。 21世紀,波蘭還曾經提出“三海戰略”,打通波羅的海、亞得里亞海、黑海的輸送渠道。然而俄羅斯就是他最大的對手,波蘭一直擔心俄羅斯的“泛斯拉夫主義”,再一次影響東歐的政局。 冷戰之後,斯拉夫兄弟國家,都在向各個不同的方向發展前進,斯拉夫文化的發展、分裂,使我們學習瞭解的目標,避免民族主義上的誤解,重複歷史上的過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