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丝绸之路系列——张掖

张掖,古称甘州,汉朝河西四郡之一。张掖水土宜人、物产丰富,有“金张掖”之称。

张掖地处黑河中上游、河西走廊腹地,龙首山,黑河贯穿全境,形成了特有的荒漠绿洲景象。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林茂粮丰、瓜果飘香。雪山、草原、碧水、沙漠相映成趣,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

古丝绸之路系列——张掖

金张掖

镇远楼(鼓楼)

镇远楼又名靖远楼,位于张掖市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于此,是河西走廊现存最大的鼓楼。楼为三层木构塔形,四面悬有匾额:东为“金城春雨”,西为“玉关晓月”,南为“祁连晴雪”,北为“居延古牧”。

鼓楼东南角悬有一口唐钟,是以铜为主的合金铸成,工艺精湛,浑厚雄伟,钟声可传至全城。在张掖还没有消防设施之前,城内发生火灾,就靠这口钟报警。

古丝绸之路系列——张掖

镇远楼(鼓楼)

大佛寺

张掖大佛寺位于甘州区民主西街大佛寺巷,创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全国仅存的四家皇家寺院之一。

大佛寺占地约23000平方米,坐东朝西,现仅存中轴线上的大佛殿、藏经阁、土塔等建筑。殿内有彩绘泥塑31具,为西夏遗物。

古丝绸之路系列——张掖

张掖大佛寺

这里有中国现存最大的室内卧佛,长34.5米,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涅槃像。卧佛后有十大弟子群像,旁有优婆夷、优婆塞及十八罗汉等塑像。

古丝绸之路系列——张掖

千年卧佛——佛祖释迦牟尼的涅槃像

藏经阁面阔21.3米,进深10.5米,单檐歇山顶。土塔原名弥陀千佛塔,为砖土混筑密宗覆钵式塔,主塔高33.37米。

古丝绸之路系列——张掖

藏经殿和土塔

山西会馆

明清时期的晋商可谓四海称雄、富甲一方,大江南北都有他们的身影。山西会馆位于张掖市南大街,始建于清雍正八年,为清代旅居张掖的山西商人赵世贵、赵继禹、张朝枢等建。张掖山西会馆现存大门(倒座戏台)、看台、木牌楼、大殿等建筑。

古丝绸之路系列——张掖

张掖山西会馆

万寿寺木塔

万寿寺始建于北周,经隋、唐、明、清多次重修,现仅存藏经楼和木塔。木塔的最上层原有古钟一口,声闻数十里。 "木塔疏钟"曾为甘州八景之一。木塔结构精巧,造型优美,别具一格,体现了我国独特的楼阁建筑艺术特点。

古丝绸之路系列——张掖

万寿寺木塔

西来寺

西来寺始建于唐朝,是汉传佛教禅宗寺院,原名为“慈云精舍”。现为甘州区佛教协会驻地,现存部分还有山门、观音殿、藏经楼、金刚殿等建筑,金刚殿是张掖市唯一一处明代建筑。

古丝绸之路系列——张掖

西来寺

高总兵府

清初张掖人高孟的府第,俗称高总兵府。高孟,字浩然,张掖人,曾历任宁夏、延绥、川北、凉州等镇总兵。按地方志记载,高孟“性耿直,精骑术,多力善搏”,他自幼父母双亡,少年从军,熟读经书,且孔武有力,懂得兵书韬略,高孟的军功都是他一刀一枪从战场上挣来的。

古丝绸之路系列——张掖

高总兵府

东仓

张掖东仓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民国时期屡有修葺,现存9座粮仓。东仓设计科学合理,自修建时起,就为我国巩固西北边防作重要贡献,是我国仅存的保存较为完整的古粮仓之一。

古丝绸之路系列——张掖

张掖东仓

民勤会馆

民勤会馆位于张掖市甘州区张掖二中院内,是民勤县商人所建的会馆,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现存大殿、配殿、厢房、钟鼓楼、牌坊等建筑。馆舍至今保存完好,是全市保存较完整的一组民国初期建筑。

古丝绸之路系列——张掖

张掖民勤会馆

骆驼城遗址

骆驼城始建于东晋陲安元年,公元397年,。据《重修肃州新志》记载,骆驼城不但是北凉初建时的国都,而且是汉代乐涫县、唐代建康军的故址。

骆驼城面积近30万平方米,分前、中、后三城。城墙基厚6米,残高7米。全城布局合理,是遗存较完整的汉唐故城。

明代诗人沈青崖过高台留诗道:“榆木山前古建康,南郭风景绘屯庄。两行高柳沙汀暗,一派平湖水稻香。紫燕泥穿曲巷,白鸥冲雨过横塘。当年画舸中流处,谈笑行兵寄羽觞”。这首诗道出了当年故城周围人丁兴旺,水清树茂,阡陌纵横的田野风光秀色。

古丝绸之路系列——张掖

骆驼城遗址

山丹军马场

山丹军马场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由霍去病设立,已有210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马场,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马场。

马场地势平坦,水草丰茂,是马匹繁衍、生长的理想场所。自西汉以来,这里以当地蒙古马为基础,又引进了各种西域良马,杂交培育出的山丹马驰名天下,这里遂成为历代皇家军马养殖基地。

古丝绸之路系列——张掖

山丹军马场

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

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祁连山北麓,临泽县和肃南县境内,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康乐乡和白银乡地段。临泽丹霞景区是公园的核心区域,是整个公园发展最为完善,游客人数最多的一个景区。第二大景区冰沟位于梨园河北岸,冰沟占地总面积为300平方千米(120平方英里),海拔1500-2500米。第三大景区肃南丹霞景区位于甘肃省临泽县。

张掖丹霞因其与众不同的岩石色彩而举世闻名。这些岩石光滑而险峻,高数百米,是砂岩和其他矿物经过2400万年的沉淀堆积而成。这种夹层蛋糕般的效果与构成喜马拉雅山脉的地壳板块运动有关。经过数年累月的风吹雨淋,最终才被雕琢成了如今这番奇特景象,或形似塔,或貌似柱,或沟壑纵横,色彩斑斓,形态各异。

古丝绸之路系列——张掖

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

文殊山石窟

文殊山石窟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祈丰藏族乡,始建于北凉时期(401年-433年),是一处规模较大的佛教石窟群。窟依山势开凿于文殊山前山和后山的崖壁上,现存较重要的洞窟有前山千佛洞、万佛洞、后山古佛洞和千佛洞等。

文殊山石窟是中国早期佛教遗存,位于凉州模式石窟的范围内,壁画具有河西地区早期洞窟壁画的布局特点,有些壁画内容可弥补莫高窟之不足,有些则是敦煌艺术的延续和发展。现存的西夏时期的壁画是研究西夏佛教及其绘画艺术的重要资料。

古丝绸之路系列——张掖

文殊山石窟

马蹄寺石窟群

马蹄寺石窟群位于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是包括马蹄北寺、马蹄南寺、千佛洞、金塔寺、上观音洞、中观音洞、下观音洞等7处洞窟群在内的石窟群。

石窟群始建于五胡十六国时期,由于年久失修,部分石窟已严重损毁,大量造像缺失。

古丝绸之路系列——张掖

马蹄寺石窟群

黑水国遗址

黑河古称“弱水”发源于祁连山,是河西走廊最大的河流。黑水国遗址位于张掖市甘州区明永乡下崖村,是新石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因傍依黑水,故名黑水国。分南、北两城,两城相距2公里。

北城平面呈长方形,城墙黄土夯筑。南墙辟门,西南角有方形角墩,地表散见红、灰两色夹砂陶片及汉砖,并有明代黑釉、豆绿釉、白釉及青花瓷片等。

古丝绸之路系列——张掖

黑水国遗址

许三湾城及墓群

许三湾城及墓群是汉晋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重要的历史遗址,位于张掖市高台县新坝乡许三湾村西南1.5公里处。古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84米,东西宽66米。城垣黄土板筑,南墙辟门,外筑方形瓮城,距城东北角50米处,有烽火台一座。

城内出土有大量“五铢”、“大泉五十”、“货泉”、“开元通宝”等汉、唐时期的钱币和铜箭头、铜印及错银带钩等文物。城内散见灰、红色陶片。

古丝绸之路系列——张掖

许三湾城及墓群

圆通寺塔

圆通寺塔是一座藏式佛塔。该塔始建于北宋年间,塔通高23.37米,分为塔座、塔身和塔刹三部分,其中塔座上还有8座小塔,其内供奉有密宗题材的佛像。

古丝绸之路系列——张掖

圆通寺塔

八卦营城址

八卦营城址是一处中国西汉时期古遗址,位于张掖市民乐永固乡八卦营村西北。以汉初名将霍去病在此布八卦阵击退匈奴得名。占地广达42万平方米。城垣残高4米夯土建筑。遗址有大量汉砖瓦残片、灰陶片。城址东北有2000平方米的5米高台俗称为“点将台”。

古丝绸之路系列——张掖

八卦营城址

东灰山遗址

东灰山遗址位于民乐县六坝镇东北约2.5千米处,遗址是由灰土与沙土堆积而成的一座沙土丘,高出地表约5~6米,面积24万平方米,属四坝文化。

东灰山遗址是继玉门火烧沟遗址之后,又一处较大规模且经科学发掘的四坝文化遗址,遗址中发现的农作物炭化籽粒年代早到距今约5000年,其中小麦是中国发现的时代较早的农作物品种,为研究中国小麦的起源提供了实物资料。

古丝绸之路系列——张掖

东灰山遗址

草沟井城址

草沟井城址位于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乡南沟村西10千米处。城址由南、北两城组成,两城均坐北向南,相距2.5千米。

南城保存较好,地表遗存有残砖、瓦、瓷片、陶片及明代钱币。北城有一组建筑遗址。南、北两城中间有墓群,地表可见五个高大的封土堆(俗称“中五个疙瘩”),地面散落大量青砖和灰陶残片。草沟井城址是河西走廊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

古丝绸之路系列——张掖

草沟井城址

甲子墩墓群

甲子墩墓群是河西地区规模较大的古墓群之一,保存较好,出土了较多的随葬器物,有陶壶、陶钟、仓、灶、罐、案、井、鼎、博山炉等,还有木马、木牛、铜弩机等。

古丝绸之路系列——张掖

甲子墩墓群

甘州古城墙

甘州古城墙位于张掖市甘州区,建于明代,现仅残存原古城东北角土墙数百米。

古丝绸之路系列——张掖

甘州古城墙

福音堂医院是高金城烈士在张掖创办的一所基督教医院,曾为营救西路军将士作出重要贡献。

古丝绸之路系列——张掖

山丹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山丹县博物馆)

黎捐赠文物陈列馆坐落在山丹县城东南隅,艾黎是新西兰人,他于四十年代在山丹创办了培黎学校,在山丹生活和从事教育工作近10年。他在中国五十多年期间,精心收集珍藏了3800多件中国历史文物,其中有不少是国家珍宝,艾黎将全部文物捐献给山丹人民。

古丝绸之路系列——张掖

山丹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山丹县博物馆)

西武当瓷窑址

西武当瓷窑址位于张掖市甘州区安阳滩乡西武当村北50米。是一处烧制瓷器的窑址遗存。面积约200万平方米。窑址14座,分布于山梁两侧,南北向排列。窑已坍塌,仅存部分火烧痕、红烧土、结釉残迹,结构和形制均不清,系民间瓷窑。

张掖农业发达,饮食文化丰富

张掖境内因为有黑河贯境而过,历史上农业就很发达,这里种植的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质地优良,孕育了丰富的饮食文化。

张掖乌江米为有名,盛产小麦、玉米、水稻、油菜、胡麻等农作物,是全国重点建设的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工业有煤炭、机械、纺织、酿造等10余个部门。

古丝绸之路系列——张掖

全国重点建设的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

张掖以面食为主,特色饮食主要有:搓鱼面、张掖羊筏子、张掖臊面、张掖炒炮、蕨麻米饭、烧壳子、饸洛面、张掖腊羊肉等。张掖甘州市场、明清街、新世纪步行街等地的餐饮店都比较集中,可以一饱口福。

古丝绸之路系列——张掖

张掖的各种特色饮食

张掖民乐皮影戏

民乐皮影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流行于张掖市民乐县为中心的地区,又叫张掖皮影。清初传入民乐,民乐皮影戏吸取了当地民歌、小曲的营养,也融合了宁夏、陕北等地的民歌、民族乐器、说唱、说书等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古丝绸之路系列——张掖

张掖民乐皮影戏

高台民俗风情•高跷

高跷的主要表演者都集中在高台县罗城乡。高跷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表演者扮成各种人物,手持道具,双脚踩着木高跷或行或走,或演或唱,给人一种动的艺术享受。

古丝绸之路系列——张掖

高台民俗风情•高跷

张掖有多元的文化,这里是藏文化、蒙古文化、新疆维文化、宁夏的回文化的交汇处;

古诗有云:“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雪山、沙漠、湿地、峡谷 ......多元的风景讲述着张掖的河西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