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中努力無用的社會

老舍《茶館》的茶館是我為數不多沒有加倍速播放的電影之一。這部電影讓我看到了在維新變法失敗後的那個時期,為什麼我們的國家站不起來。茶館門口掛著莫談國事,可茶館這個透明容器裡,發生的都是國家的事。這裡形形色色的人構成了一個"大社會"茶館經歷清朝,民國,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統治時期這三個年代。

茶館的掌櫃王利發,精明,能幹,世故圓滑,心眼不壞,一生都為了把茶館經營下去而努力,甚至七十歲時想要請女招待拉生意,對他而言,茶館是他最大的事業。然而新事物必將代替舊事物,最終茶館被強佔。

秦仲義,維新變法時期民族資本家的代表。拼盡全力的想要實業救國,變賣資產,耗盡心血,自以為能使國富民強,然而最終工廠在日本和政府的壓迫下強行沒收。他說他們是最傻的人。

《茶館》中努力無用的社會


常四爺,一個愛國正義之人,在影片裡,一個母親帶著女兒來到茶館跪著求著讓人賞一口飯吃,無人回應,母親迫不得已要將女兒二兩銀子賣出去,才二兩銀子啊,一個孩子。只有常四爺在這個時候買了兩碗麵給這對母女。

茶館裡來來往往各色人,又大太監馮保,有販賣婦女的劉麻子,巴結洋人的走狗,也有膽小如鼠的松二爺……看不慣這些禍國的人,常四爺說大清國要亡啊,卻被關進監獄最終以買菜賣花生米為生。只因為他的剛正不阿,固執愛國。

看著看著我好像體會到那個時候為什麼我們的國家難以自立自強,下層人民飽受折磨,最受苦最沒有能力的人還是老百姓,可偏偏想要國家好的人還是老百姓。

一個人一生的心血可以被黑心人瞬間化為烏有,百姓流離失所,救國救亡成了特立獨行,常四爺的那句:我愛我的國,誰愛我啊"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他的無奈和不甘。一個敢說真話的人最終垂垂老矣,他說擔心死了以後沒人給他燒紙錢,於是在街上撿了很多,給自己提前撒了吧。

《茶館》中努力無用的社會


那個販賣婦女的劉麻子卻和貪官勾結活的風生水起。老舍筆下的茶館深刻反映了一個道理,即個人的奮鬥在當時毫無意義。那些愛國,愛民,愛事業的人最終連個出殯錢都沒有,多麼可悲,老了老了可以吃到花生米了卻也咬不動了。

時代是英雄的時代,生活是人民的生活。生活裡的困苦磨難也都是百姓承受,改良改良,越改越涼,每個人不得不為了活著而掙扎。

這個影片寫出了四個事實

一 生活在底層的人最辛苦

為了簡簡單單的能活下去,不得不上街乞討,賣掉子女,流離失所。

二子女總是繼承父母的謀生手段,不論正當與否,只要有利可圖

劉麻子販賣婦女,他的兒子長大後一樣做女招待生意,甚至想開妓院,唐鐵嘴黑人看手相算命,他的兒子自稱唐天師,掌櫃王利發的兒子也一樣經營茶館。

三 錢是可以讓人成獸的東西

官兵來抓人,兩個人因為有大洋,給了錢,於是保住了命,而劉麻子卻被誣陷成逃犯,當場被砍頭。

四說真話的人沒有好結局

常四爺的剛正,愛國,秦仲義的實業救國,王掌櫃的勤勤懇懇,三個七十歲的老頭最後聚在茶館,邊走邊給自己撒紙錢,這就是現實。

現在我們的國已經從沉睡中醒來了,是一直獅子,做貓的時代不會再有了。正視歷史會讓我們更加強大。我希望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敢說真話的人,這是一種不論何時都需要的社會風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