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紅利沒有消失!製造業升級換代後,這群人還可以“利用

們常說,隨著工廠們的外移,越來越表明:中國的人口紅利在逐漸的消失。隨著製造業人口的下降,的確讓大家很容易產生這樣的“誤解”。

中國人口紅利沒有消失!製造業升級換代後,這群人還可以“利用

製造業一直都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毫不誇張的說,它從根本上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以及國際競爭力。很多時候,就算那些“大佬”們取得的成績再優異,都不能讓眾人信服,因為他們搞的不是實業。

而製造業恰好就是實體經濟的主題,當它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時候,也就關係到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全局。所以,也就直接在“告訴”我們:必須將其放在一個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從而加快構建一個市場競爭力強、可持續的現代產業體系!

中國人口紅利沒有消失!製造業升級換代後,這群人還可以“利用

1月11日,2020年中國製造業論壇上,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的蔡昉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其實我國從2006年開始,就出現了製造業比重下降的趨勢。而且更誇張的一點是,即使是到現在,這樣的下降趨勢還在繼續。當我們的人均GDP僅有3000美元的時候,我們的製造業比重就已經開始下降了。

中國人口紅利沒有消失!製造業升級換代後,這群人還可以“利用

所以,現在我國的製造業正處在一個由大變強,但又充滿坎坷的道路上。綜合而言,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我們就必須堅定地推進產業轉型升級,除此之外,還需要加強自主創新,發展高端製造、智能製造。唯有這樣做,才可以把我國的製造業以及實體經濟搞上去,實現我國經濟由量大轉向質強,實現我們綜合能力的提升。

中國人口紅利沒有消失!製造業升級換代後,這群人還可以“利用

可是有人肯定要問,我們的製造業比重都在下降了,我們還能做什麼嗎?當然能做,不僅如此,還是充滿希望的。

在會議上,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蔡昉就表示:我國的製造業發展具備兩大優勢,它們的存在,能夠很好的解決當下存在的問題。第一個優勢:勞動力成本,可以稱之為比較優勢;第二個優勢:規模經濟以及聚集效應。這又如何理解呢?

蔡昉也給出了答案,就是雖說我國現在的農業勞動力比重在下降,但是我國依舊具備強大規模的農業勞動力,這些勞動力是可以實現轉移的,轉移到製造業上來。

中國人口紅利沒有消失!製造業升級換代後,這群人還可以“利用

所以,想要我們儘快的提升製造業的比重,實現它的發展,我們或許應該這樣做。也是對上面兩種優勢的一個,簡單的總結。在現在的中國製造業發展上,應該給予一個時間窗口。換而言之,就是將我國的一部分人口紅利加以利用起來。

時間窗口的存在,就使得我們擁有了足夠的時間,從而進行製造業的一個升級換代。而這也能從側面反映出,其實我國的人口紅利一直都沒有真正的“消失殆盡”,只要我們加以利用,還是能夠實現很多的新的目標的。

中國人口紅利沒有消失!製造業升級換代後,這群人還可以“利用

去年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的70週年。我國的製造業,也在砥礪前行。現在中國製造業,已經走出了一條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再加上這些年,中國的進步,已經在國際市場上,有了很完善的製造業體系。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製造業肯定也會成為,一個具備國際競爭優勢的經濟部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