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通橋永利川廠舊址:民族工業留下“樂山記憶”


五通橋永利川廠舊址:民族工業留下“樂山記憶”

說到東方電氣集團東風電機有限公司,人們也許不會感到陌生,但提起永利川廠這個名字,卻鮮有人知。這個在抗戰時期從天津塘沽遷到五通橋老龍壩(今五通橋區橋溝鎮)的化工企業,為抗戰時期的軍工業及大後方工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留美博士總工程師侯德榜先生在此成功發明了舉世聞名的侯氏制鹼法,把純鹼工業技術推向一個新的高峰。


五通橋永利川廠舊址:民族工業留下“樂山記憶”

範旭東手寫“新塘沽”石刻


新塘沽崛起岷江畔


走進東方電氣集團東風電機有限公司,濃烈的歷史文化氣息撲面而來,枝繁葉茂的合抱大樹,飽經風霜的石頭房子,波光粼粼的百畝湖,把我們的思緒帶回了戰火紛飛的年代……


五通橋永利川廠舊址:民族工業留下“樂山記憶”

當年鑿石取土後形成的百畝湖


作為石油、冶金、紡織、造紙等多個領域都離不開的重要原材料,鹼的生產如今再尋常不過。然而在一百多年前,我國還無法生產純鹼,只有美、英、法等國掌握了制鹼技術。進口的“洋鹼”一旦中斷,以鹼為原料的工業便只能停工。


為了打破“洋鹼”對中國市場的壟斷,1918年,我國著名實業家,“中國民族化學工業之父”範旭東在天津創辦了永利鹼廠,生產純鹼,是我國民族化工史上第一家制鹼企業。他聘請留美歸來的侯德榜博士擔任總工程師,於1926年奉獻出第一批合格的“紅三角”牌純鹼,同年參加美國費城舉辦的萬國博覽會,一舉奪得金質獎章,被譽為“中國工業進步的象徵”。


五通橋永利川廠舊址:民族工業留下“樂山記憶”

永利川廠舊址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位於天津塘沽的永利化學工業公司塘沽鹼廠遭日軍劫佔,範旭東不願意與侵略者合作,毅然率領侯德榜等永利鹼廠精英輾轉湖南、四川等地選址,最終在產鹽豐富的五通橋老龍壩購地700多畝修建永利川廠。

五通橋永利川廠舊址:民族工業留下“樂山記憶”


“1938年底,老龍壩這個偏僻、險峻的土地上突然出現了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成千上萬的人在這裡鑿石挖土,建房築屋。”作家龔靜染先生在《夢斷新塘沽 永利化工抗戰入川記》中寫道,1939年3月,範旭東親筆寫下“新塘沽”三字刻在老龍壩的一塊石壁上,廠區道路分別取名為四省路、河北路、青島路、唐山路、塘沽路等,以銘國土淪喪之恥辱。他們對這個新塘沽寄予很大的希望,永利要重建中國化學工業的基礎,將之視作神聖而偉大的川中復興事業。“國難突發,公司匆促西遷,只為不甘心為暴力所劫持,且承朝野熱心同志之維護,始得在川重整旗鼓,其志至壯,其情堪憫!”


五通橋永利川廠舊址:民族工業留下“樂山記憶”

永利川廠舊工業遺產


大後方重要的化工產品生產基地


永利川廠落戶五通橋後,廠長兼總工程師侯德榜頂著重重困難,在五通橋、香港、美國進行了數百次試驗,於1941年在五通橋的制鹼車間獲得初步成功。這一新工藝克服了氨鹼法的不足,創新式地將氨鹼法和合成氨法兩種工藝聯合起來,同時生產純鹼和氯化銨,提高了食鹽利用率,縮短了生產流程,減少了環境汙染,降低了純鹼成本。侯氏制鹼法的創立,將中國乃至世界制鹼的技術水平推向新高度,這一制鹼法,也於1953年被授予新中國第一號發明專利。


五通橋永利川廠舊址:民族工業留下“樂山記憶”


對於抗日軍工和大後方工業發展,永利川廠的貢獻是多方面的。


“它擁有制鹼廠、煉油廠、機械廠、發電廠等,其產品不但有用途廣泛的化工原料純鹼,還有軍工必需的硝酸銨等。”樂山文史專家魏奕雄在其著作《抗日樂山》一書中寫道,永利川廠的200輛貨運卡車,除了本廠自用外,還承擔了一部分軍用物資的運輸任務。在市檔案館,永利川廠為岷江電廠、嘉陽煤礦、犍為焦油廠等鑄造單片爐條、生鐵車床花盤等的來往文件頗多。


五通橋永利川廠舊址:民族工業留下“樂山記憶”


永利川廠在樂辦廠期間還培養了一批化工專業人才,為樂山地區工業生產的發展做出了許多富有實效的幫助,制鹼的需要也推動了犍樂鹽場各井灶產量的提高……抗戰勝利後,永利川廠職工陸續返回天津塘沽,廠房則保存了下來。


五通橋永利川廠舊址:民族工業留下“樂山記憶”

1號公館


厚重的工業歷史遺產


漫步在廠區,範旭東先生手寫的“新塘沽”石刻莊嚴厚重,是永利川廠浩然正氣的象徵;大型迴廊式建築辦公室和試驗室保存完好;曾被費城萬國博覽會譽為“中國工業進步象徵”的“紅三角”牌純鹼標誌,依然清晰地嵌刻在指揮部的外牆上;長200米、寬50米、深達6米,可儲水6萬立方的百畝湖在陽光照耀下閃耀著點點波光;用鑿湖時打出的條石建造的“石頭房子”,造型獨特別緻;南北縱向、總長221米被譽為亞洲第一跨的機械廠房氣勢宏大……


五通橋永利川廠舊址:民族工業留下“樂山記憶”

“三線建設”時期,東風電機廠建廠儀式。 東風電機供圖


這些建築造型別致優美、規劃合理,遠看像是具有西式風格的洋樓別墅。“其建築質量也堪稱上乘,八十多年風雨不變,巍然而立,是中國近代極為少見的工業遺存。”東方電氣集團東風電機有限公司董事、黨委副書記郭洪明說,永利川廠舊址見證了在國難當頭、民族危亡的特定歷史時期,一代民族精英不懈奮鬥的足跡,永利川廠的創建史,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教育今人、啟迪後世的鮮活教材。


永利川廠是“侯氏制鹼法”的誕生地,廠區的總體設計上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採取就地取石,構建石頭廠房以生產所需,構建地下隧道以防空所需,形成蓄水池以供水所需,體現了建設者的智慧和遠見卓識,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


五通橋永利川廠舊址:民族工業留下“樂山記憶”

抗戰時期的“新塘沽” 東風電機 供圖


為有效保護永利川廠工業遺產,近年來,東風電機廠有限公司已累計投入數百萬元對建築物進行修繕和保護,對其歷史進行系統整理研究以利傳承。目前永利川廠舊址已成為四川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四川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民族精神,在這裡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五通橋永利川廠舊址:民族工業留下“樂山記憶”

純鹼廠前方,樹立著《侯德榜與侯氏鹼法》石碑和雕塑



五通橋永利川廠舊址:民族工業留下“樂山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