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紙幣也要被“隔離”?!微信錢包、支付寶普及讓老外羨慕?

據CNN報道,截至美東時間3月9日上午7點,全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國家和地區數已破百,累計確診病例數逾10萬,達108000例。

隨著全球疫情的影響擴大,現金也成為了一個需要防範的傳播渠道。為了避免病毒傳播,多國央行對現金進行了“隔離”和消毒。

而WHO(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建議,特殊時期,大家更應該選擇移動支付。而中國移動支付的高普及率在這個特殊時期讓外媒好好羨慕了一把。

多國紙幣也要被“隔離”?!微信錢包、支付寶普及讓老外羨慕?

據《巴倫週刊》3月6日報道,美聯儲同樣在進行紙幣“隔離”。一名聯儲發言人稱,地方銀行所收到的來自亞洲的紙幣,都需要先單獨放置7至10天,才能處理並存入銀行。另一個疫情重災區,伊朗則直接選擇呼籲公民減少使用紙幣。伊朗衛生部長納馬基3月5日就曾提醒民眾,紙幣會增加新冠病毒的傳染幾率,建議減少使用。

紙幣也要被“隔離”?現金是現代社會付款的一種重要方式,然而在全球疫情不斷擴散的情況下,現金卻成為了傳播病毒的溫床和載體。此前,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在紐約做的一項研究顯示,現金表面附著細菌、病毒以及各類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可以通過人類與錢幣之間的接觸進行傳播。倫敦城市大學微生物學高級講師保羅·馬特維勒(Paul Matewele)在接受採訪時亦表示,接觸現金就會傳遞微生物,甚至會有一些我們意想不到的傳染出現。WHO(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就曾呼籲,由於紙幣流動性極高,其表面往往會攜帶細菌與病毒,建議在使用後洗手,並避免觸碰自己的臉,降低傳播風險。而多國央行也因錢幣會傳播細菌,就對這些“危險”的紙幣實施了隔離和高溫消毒。據韓國央行官員上週六透露,從地方銀行送到央行的紙幣均需“隔離”兩週才能繼續流通,一些紙幣甚至會被直接銷燬。

中國數字支付引人羨一些國家的公司或是旅遊景點為了避免現金的傳染,已經拒絕了用現金作為支付方式。例如曾經因新冠疫情而閉館的盧浮宮,在當地時間3月4日開放後,只接受信用卡付款。隨後,法國央行表示,拒收現金不合法。由於擔憂企業拒收現金,美國許多城市,包括紐約市、舊金山和新澤西州只能通過立法要求接受現金。除了現金之外,信用卡也是歐美人喜愛的支付方式,然而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的臨床微生物學家Susan Whittier表示,信用卡比現金更有傳播病毒的潛力。《今日美國》在一則報道中寫到,微生物能夠以類似通過現金傳播的方式存在於信用卡中,例如自動櫃員機、信用卡和在餐廳中彈出的付款平板電腦上到處都是各種致病細菌,加劇了信用卡的傳播風險。為此,移動支付便成為了降低風險的好辦法。世衛組織發言人曾建議使用“非接觸式支付”,降低傳播風險。而中國數字支付的高普及率也羨煞了外媒。CNN報道稱,超過50%的中國人都在使用移動支付,這讓中國成為了一個幾乎無現金支付的社會。《今日美國》(USA Today)甚至直言,在數字支付方面,中國的發展已經甩了美國了幾光年。根據美聯儲的數據,現金仍然是美國最常用的支付方式,使用率佔到了所有支付方式的30%。

金融數字化的發展契機此前,從安永發布的“2019年全球金融科技採納率指數報告”來看,中國和印度在金融科技使用率上穩居第一,達到了87%。而歐美國家的使用率依舊很低,英國為71%,美國僅有46%。該報告還稱,亞洲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超過美國成為金融科技投資中心,截至2019年1月底,全球共有39家金融科技獨角獸,其中9家在亞洲。不過,在美國國際數據公司(IDC)全球支付策略部門研究主管艾倫·普雷斯(Aaron Press)看來,這場疫情給那些“過時”的國家在普及移動支付上帶去了新的機會。而一些開始發展數字支付的公司已經嚐到了不小的甜頭,例如一家名為MoneyGram(速匯金)的數字化國際快速轉賬公司,就在此次疫情中獲得了更多的新用戶。用戶只需要在電腦上點擊幾下,就可完成國際匯款,不必在這個特殊時期再前往銀行辦理,成為了速匯金吸引新用戶的招牌。事實上,隨著消費者對數字銀行服務需求的不斷增加,迫使許多傳統金融機構加快進入“數字時代”的步伐。許多傳統銀行正在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以更好地幫助自己在數字時代的發展。而疫情導致的經濟疲軟可能迫使政府組織和監管機構放開對金融科技公司的監管,以刺激經濟的發展,而這對於那些希望發展金融科技公司是一個絕佳的機會。例如,韓國就計劃在3月份暫時放寬對金融科技和其他10個行業的監管,以期在冠狀病毒暴發期間迅速恢復經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