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立下遺囑捐獻校產,如今把辦教育做成生意已擁有近百億資產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20年以來,中國的民辦教育狂飆突進,民辦大學如雨後春筍,無論在數量還是在校生規模上,已經在我國高等教育領域佔據了一席之地。

當年立下遺囑捐獻校產,如今把辦教育做成生意已擁有近百億資產

在民辦大學的舉辦者當中,如西安翻譯學院丁祖詒、江西科技學院(原江西藍天學院)於果、西安外事學院黃藤、黃河科技學院胡大白等,都是引領民辦教育風潮的弄潮者。

遺憾的是,截至到目前,中國還未能出現一所可以與公辦高校相媲美的民辦大學,還未有一所能夠真正把辦教育作為一項事業贏得社會尊重的民辦大學。

教育畢竟與其他企業不同。無論出於什麼目的,這些民辦大學的所有者是不會說自己辦教育是為了掙錢,是為了盈利。他們侃侃而談都是自己為國育才的赤子之心。還有一些人,已經踏出了一步,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辦教育也是可以成為億萬富翁。

於果:隨時準備把全部校產無償獻給國家和人民

當年立下遺囑捐獻校產,如今把辦教育做成生意已擁有近百億資產

於果

於果是江西科技學院的創始人,中國民辦高等教育的代表性人物之一。1994年開始投身民辦教育,從技校到高職,再到民辦本科大學,他抓住了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的每一次機會。

當年立下遺囑捐獻校產,如今把辦教育做成生意已擁有近百億資產

江西科技學院

因為在舉辦民辦教育的突出成績,於果獲得了一系列重要榮譽: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十大傑出青年、全國傑出青年志願者、江西省五一勞動獎章、江西省人大常委等等。能夠取得這樣一些榮譽,在民辦教育的舉辦者當中也是極為少見的。

在《藍天之路》這本書中揭示了於果辦大學的初衷:讓那些像他一樣的落榜生、殘疾人、貧困生個個都能有機會上大學。書中說,“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於果已立下遺囑,隨時準備把全部校產無償獻給國家和人民。

於果:名列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個人資產82億

當年立下遺囑捐獻校產,如今把辦教育做成生意已擁有近百億資產

江西科技學院

2017年5月,於果與廣東白雲學院的創始人謝可滔發起成立中國教育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在開曼群島註冊,將江西科技學院、廣東白雲學院打包在香港上市,股票名稱中教控股(HK.00839),於果任中國教育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會聯席主席。

當年立下遺囑捐獻校產,如今把辦教育做成生意已擁有近百億資產

廣東白雲學院

根據最新股票價格,中教控股市值已達220億港幣。通過資本併購,中教控股名下運營的民辦大學已達六所,具體為:江西科技學院,廣東白雲學院,重慶翻譯學院,廣州松田學院,濟南大學泉城學院和松田職業學院。

於果獲2019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1818名、 2019年胡潤百富榜第531位、2019福布斯中國400富豪榜第336位,其個人財富統計最高為82億元人民幣。

後記:民辦大學是生意還是事業

中國的民辦大學發展非常快。國家鼓勵發展民辦教育,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特別是在擴招前至初期,中國的高考落榜生非常多,為民辦大學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當年立下遺囑捐獻校產,如今把辦教育做成生意已擁有近百億資產

廣東白雲學院

在經歷一段時間發展後,早期的民辦大學紛紛升格本科。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形勢下,為了保證高職院校的生源,仍然對本科實施比較嚴格的計劃控制。對於考生和家長來說,在高職和本科之間,優先選擇高職。因此,升格本科的民辦大學生源無憂。

民辦大學學費非常高,原因是因為相對於公辦院校民辦院校沒有國家財政撥款。目前公辦大學各省一般都達到了生均撥款12000元,北上廣深等發達城市更高,甚至可達數萬元。這些撥款加上學生學費,這就是公辦大學學生的培養成本。而民辦大學,全部為學生學費。當然,在學生學費之外,還要給舉辦者留下一定的盈利空間。

小編認為,中國的民辦大學一直沒有出現高水平大學,和民辦沒有遭受生源危機有關,缺乏趕超一流的動力。而政策的扶持,特別是越來越多的民辦高校順利升本,基本上讓這些民辦大學沒有生存危機,直接可以躺贏。學費卻是一年比一年高。

民辦大學是事業還是生意,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判斷。大家有什麼看法,可以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