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小利唯利是圖的人,必將失去大利

一戰期間,在一次戰役後,一座小城被摧毀了。人們四處逃難,小城變成了一座空城。正在趕路的一個農夫和商人來到這座小城,他們希望能夠搜到一些有價值的東西,他們發現了一大堆未被燒焦的羊毛,兩人就各自分了一半捆在自己的背上。

旅途中他們又發現了一些布匹。樸實的農夫將身上沉重的羊毛扔掉,選些自己扛得動的較好的布匹;貪婪的商人將農夫丟棄的羊毛和剩餘的布匹統統撿起來,重負讓他氣喘吁吁、行動緩慢。

後來在路上他們又發現了一些銀質器具,農民索性扔掉布匹,撿了些較好的銀器背在身上,商人也想撿一些銀器,但他最終因為沉重的羊毛和布匹壓得他無法彎腰而作罷。天公不作美,天降大雨打溼了商人身上的羊毛和布匹,最終由於體力不支而摔倒在地;農夫卻一身輕鬆地回家了,他變賣了銀餐具,從此過上了富足的生活。

其實仔細想想,我們身邊的人以及自己,可能都做著故事中商人做的傻事。太多的人為了蠅頭小利算來算去,終究一事無成,如一粒塵土來到世間,庸碌過後,仍舊塵歸塵,土歸土。

見小利而心動是人性的一個普遍弱點,普通人乃至一國之君也難以超越。戰國時孟子曾針對梁惠王的求利心理,指出:“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徵利,而國危矣。”就是說如果人人都像梁惠王一樣,懷著謀國的居心,只圖以急功近利為目的。上行下效,那些高位的大臣也只顧全自己的家族利益;普通的百姓也只為自家的利益打算。長此以往,國家各階層會形成以利害為生活的重心,人人不圖奉獻付出,國家就危險了。

超越小利的誘惑是人生的一大難事。做人,千萬不可被小利矇蔽了雙眼,續將眼光放長遠,方能成就大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