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群“不羈放縱愛自由”的90後,最後都變成了房奴

還有不到30天,第一批90後已經30歲了。


最可怕的是,第一批20後即將出生,他們看90後,就像90後看60後似的。
別說了,好扎心。。。

那群“不羈放縱愛自由”的90後,最後都變成了房奴


一直以來,#月光#、#精緻窮#、#剁手族#等,都是大眾給他們的標籤。


但是支付寶曾發佈過《90後存款報告》顯示,92%的90後每個月都有結餘,其中80%的人會將其理財。


90後初次接觸理財的時間比父母早了10年。


你還敢說,真的瞭解90後嗎?

那群“不羈放縱愛自由”的90後,最後都變成了房奴


掐指一算,這群規模達1.9億人的90後(中國的數量),也差不多到了買房的年紀。曾經這群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講究生活品質的社會弄潮兒們居然開始考慮購房。
猛地一聽是不是還有些不可思議?


有人說90後追求輕鬆自在。賺錢可以為了旅行、健身、吃,這都是活著的樂趣。成為房奴,一點都並不cool。


也有人認為,90後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含著金鑰匙出生,大部分人家中都有房產。買LV,穿AJ,不好過做房奴?


那群“不羈放縱愛自由”的90後,最後都變成了房奴


但是,這些觀點在數據面前,都統統倒地。


根據貝殼找房的《2019上半年城市居住報告》調查結果顯示,重點觀測的14個城市中,9個城市的二手房購房者平均年齡越來越趨於年輕化。

其中,廣州購房者平均年齡為30.3歲,是有統計數據的3個一線城市購房者中最早上車的。


換句話說,90後紛紛上車做房奴,拉低購房平均年齡,已是不爭的事實。“北廣深”中,廣州購房者最早上車,幸福感較高。


那群“不羈放縱愛自由”的90後,最後都變成了房奴


仍然有那麼多90後願意買房,他們的購房動機到底是什麼?

一,部分男同胞認為,沒房子的話,娶妻生子的很麻煩,有個房子便於組建自己的小家。

二,部分女性朋友,在經濟和思想上越來越獨立,房子可算是一個物質保障。

三,北漂、南漂的朋友,選擇在非家鄉安居,有套房子為自己的未來創造更好的生活。

四,大部分年輕人,正在人生道路中不斷奮鬥,而房子是其中一個奮鬥成果。


那群“不羈放縱愛自由”的90後,最後都變成了房奴


那麼,錢從哪裡來?

最小的90後正在奔2,最大的90後步入30歲,但無論怎麼說,他們中的大多數還都是經濟能力較弱的人。

因此,在實現夢想的第一步上,藉助父母的資助並不是多麼可恥的事情,就是如今三四十的人想要購房,說不定除了向銀行貸款,也向別人借點錢作為首付。

因此,對於年輕的90後來說,買房的起步多是父母的幫助,月供多是靠自己的工資來還。

那群“不羈放縱愛自由”的90後,最後都變成了房奴



當然,錢不是平白無故掉下來的。

在買房之前,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對自己的能力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房小擎見過不少剛需族,本來打算負擔總價150萬的房子,結果看房被一頓忽悠,就買了250萬的房子。


買房一定要量力而行,入手自己買得起的房子,千萬別買房一時爽,還貸兩行淚。
如何評估自己的還貸能力?
月供不要超過月薪的50%。

吃飯、買衣服、交通、WiFi、水電燃氣費等處處都要用錢。如果月供太高,會影響基本的生活質量。
因此,無論自住還是投資買房,大家買房前,一定要對家庭財務做好分析,詳細列出收支明細,注意控制家庭資產負債率。注意:一般家庭資產負債率達到50%就是警戒線。

家庭資產負債率=(家庭總負債/家庭總資產)*100%

那群“不羈放縱愛自由”的90後,最後都變成了房奴


另外,在選戶型上,在同等面積下,大兩房和小三房之間,一定要選擇小三房。
三房的受眾比兩房多,後期換房也容易出手,且換房成本會低一些。


現在,該不該買房?

目前,樓市整體平穩,基本處於橫盤狀態,購房者議價空間相對大些。買房用於居住需求的首套剛需或剛需改善人群,合適現在入手。

那群“不羈放縱愛自由”的90後,最後都變成了房奴


有人說,人的一生要有4套房子:第一套,自住;第二套,改善;第三套,收租;第四套,情懷。



但在目前的“房住不炒”的政策大背景下,無論從自住還是投資角度考慮,這顯然都是不現實的。


房小擎採訪數位90後未買房的朋友,儘管他們還沒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但是其不約而同地提出希望在30歲左右買房。


30歲擁有人生第一套房子,好比一道分水嶺,承載著這些年輕人的美好願景。


那群“不羈放縱愛自由”的90後,最後都變成了房奴


其實,買房只是90後的奮鬥的一個縮影。他們更傾向於獨立自主,走出與祖父輩、父輩截然不同的道路,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
長輩眼中不懂事的90後,正在悄然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