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歲老人癱瘓60多年,無兒無女卻吃喝不愁,他說多虧了這4個女人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意思是當家裡的長輩老人生病住院需要晚輩來陪床照顧。時間短了還行,但照顧的時間久了,就算是原本孝順的晚輩,也會變得不耐煩。事實上這也是很多家庭不可避免的情況。然而,在山東省日照市開發區奎山街道東長河村,78歲的劉培運老人就很幸運,他雖然一輩子無兒無女,但是被周圍的親人和晚輩無怨無悔的照顧了60多年。

劉培運老人出生於1942年,今年已經是78歲高齡,家裡有三個哥哥。在他3歲那年,母親去世,父親拉扯他們4兄弟長大。劉培運15歲那年,下地幹活時不慎弄傷腰部,治療無果後從此癱瘓在床,這一趟就是60多年。以前都是靠父親和三個哥哥嫂子照顧,可隨著父親的去世,哥嫂們也已年邁,讓劉培運老人沒有想到的是,4個侄子和侄媳婦二話沒說,主動接過了贍養他的重擔。

圖中張永英是劉培運三哥的兒媳婦,1986年,張永英嫁給了劉培運的侄子劉義賢。她說,我從嫁過來的第一天就知道,照顧叔公公是我們這個家族的責任。那時候家裡每頓的第一碗飯都要先端給叔公公。婆婆還會挑最好的一碗,如果是吃魚,婆婆會把魚刺仔細挑出來後再送去給叔公公。長輩的做法就是最好的言傳身教,所以後來後輩們都是把叔公公當成親爹一樣伺候。


侄子劉義賢說,自己和其他三個弟兄都上班,照顧小叔的活兒,平時基本上都是妻子和三個嫂子、弟妹在幹,她們最辛苦。一天吃飯,換洗,大小便,床單被褥的拆洗,房間的清潔打掃等等,都是她們自己動手。雖然小叔已經臥床60多年,可從來沒有長過褥瘡,就連頭痛感冒都很少得,甚至都沒進過醫院。

20多年前癱瘓在床的劉培運突然雙目失明,怕老人心煩孤單,張永英和其他3個妯娌就輪流過來陪老人說話,給老人說國家和村裡的事情。張永英還給老人買來一臺收音機,這臺收音機也成了劉培運的寶貝。他愛聽收音機裡關於扶貧、社會養老和教育類的新聞。他說,我算是趕上了個好社會,國家政策好,侄子侄媳婦都孝順,這樣我才活到現在啊。78歲的老人雖然臥床這麼多年,可說起話來聲音洪亮、思維清晰。

該做飯了,張永英和54歲的丈夫劉義賢開始在廚房裡忙活起來。劉義賢平時上班沒時間,正好是週末,能幫妻子為小叔準備飯菜。張永英說,誰都有老的那一天,我們這樣做對孩子們也是一種教育,這樣家庭才能和諧,社會才能和諧,不是都說家和萬事興嗎。


在長輩的教導薰陶下,劉義賢的兒子和侄子們每到週末,也都會趕回家看望臥床的爺爺,給爺爺買好吃的,陪爺爺說話。張永英說,小叔飯量大,喜歡吃包子、餃子和雞蛋,幾個侄媳婦輪流給小叔做他老人家愛吃的。昨天晚上小叔就吃了8個包子,今天早晨喝了一大碗小米稀飯,還吃了3個荷包蛋!一定得讓老人家吃好,吃好了才能開心。

劉培運老人雖然眼睛看不見,但心卻是明亮的。每次他都不忘叮囑侄孫劉濤,在單位聽領導的話,要努力工作等等。這個78歲的老人,儘管一輩子癱瘓在床,心中卻始終懷抱著對國家的感恩之情。

孝道貫百代,上下五千年。對於劉家孝親的事情,村民們也是紛紛稱讚。而張永英和妯娌們卻說,自家人照顧自家人,都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她們雖然這樣說,但我們都知道照顧癱瘓病人的難處,尤其是一直照顧幾十年,更是普通人不容易做到的事。我們只能說,這妯娌四人確實讓人感動。她們樹立了好榜樣,讓我們一起來傳遞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