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不遜於《牧馬人》的經典電影:《等到滿山紅葉時》。

當你在人生的旅途上回望,總有一些令人追憶的美好:一個人,一件事,或是一部文藝作品,經典電影《等到滿山紅葉時》就是這樣。30年過去了,猛然間聽到優美的主題曲《滿山紅葉似彩霞》時,它依然可以使你凝神駐足,思緒飛揚;它依然可以使你品味真情,分享那簡單卻純真的愛情故事。

一部不遜於《牧馬人》的經典電影:《等到滿山紅葉時》。

這是一個純潔而悽美的愛情故事,以長江三峽的奉節作為故事場景,採用當時經典的"愛情加美景"的演繹模式,將故事溶入如同詩畫般美麗的三峽風光中。由於三峽特有的自然環境,紅葉遍佈了三峽廣袤的峽谷大山。漫山遍野的紅葉在陡峭峽谷及碧綠江水的映襯下分外鮮豔,韻味別緻。紅葉成為貫穿整部影片的主線。

紅葉記載了女主人公揚英家庭的淳樸親情,也承載了兄妹二人的美好童年和成長經歷。當童年的哥哥揚明將採摘的紅葉交給妹妹揚英時,妹妹止住了哭泣,用稚嫩的聲音認下了這個小哥哥。小哥哥背起幼小的妹妹走在漫山紅葉的山間小路,當他用童聲唱出《滿山紅葉似彩霞》的美麗歌聲時,真的使人深深感受到人間真情的純潔,感嘆貧苦人家相濡以沫的動人幸福。

一部不遜於《牧馬人》的經典電影:《等到滿山紅葉時》。

揚英二歲時,家人在川江上全部遇難,是揚明的父親收養了他。揚明的父親是三峽航道上的老航標工,一生忠誠守侯在信號臺上,他臨終之前跟兄妹二人交待,航標燈就是航船人的眼睛,要永遠明亮,希望兄妹二人能將他的事業繼續下去,這是一個老航道人的至死遺言。哥哥揚明繼承了父親遺志,毅然接過父親的接力棒,成為一名生活異常艱苦的航道工。

長大後的揚英來到武漢河運學校學習,每次和好友講起自已的身世後,都會深情歌唱滿山紅葉,表達對哥哥和川江的思念。哥哥揚明知道妹妹對紅葉的喜愛,來看妹妹時,帶來了家鄉的紅葉,紅葉,成為他們感情昇華的契機和信物。

非常不幸的是,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為保障船舶航行的安全,揚明在搬移航標燈時被洪水捲走,殉職在崗位上,為航道事業付出了青春和生命。從無比悲痛中走出的揚英,獨自座在江邊,看著閃閃發亮的航標燈,就如同看到了天國中的父親和哥哥,倍感溫暖,也堅定了她為航運事業奉獻終生的意志。

一部不遜於《牧馬人》的經典電影:《等到滿山紅葉時》。

影片拍攝得如同詩歌一樣的美麗,音樂美,畫面美,人性更美。

愛情是永恆的主題,對於80年代初的人來說,經歷的十年禁錮終於解脫,愛情一下成為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但什麼樣的愛情值得擁有和期待,成為一代人解脫之後的困惑。《等到滿山紅葉時》給出了很好的回答。影片通過講述普通人的愛情故事,沒有高調,只有熱情和堅守;沒有喧譁,只有平淡和執著。貼近現實的故事,自然流淌的真情,使影片在三十年後仍具有絕佳的典範意義。

那個時代的電影總帶有特別積極向上的昂揚氣息,它將理想信念深深鐫刻在劇情裡。不追求故事的新奇和繁雜,卻通過有些舞臺化的演繹折射出正面的非說教的榜樣。在80年代火熱的情懷中,彷彿現實和人性中沒有太多的假惡醜,人們都還有物質以外的理想與追求,這也是如今的人們常常懷念那個時代的原因。

一部不遜於《牧馬人》的經典電影:《等到滿山紅葉時》。

八十年代初的老電影總是散發出異樣的浪漫和美麗,如《牧馬人》、《廬山戀》等,它們用簡單的人物關係構建感人的故事,重於人物的內心世界和細膩情感的表達。

《等到滿山紅葉時》由當年的著名演員丁嘉元和吳海燕主演,其俊美漂亮的扮相給電影增色不少,深受當時年輕人的追捧,而影片畫質特別唯美,在三峽的美景中穿行,以景色襯托劇情,以劇情烘托意蘊。

尤其是朱逢博演唱的主題曲《滿山紅葉似彩霞》:滿山那個紅葉哎似彩霞,彩霞年年映三峽……紅葉彩霞千般好,怎比阿妹在山崖。手捧紅葉望阿哥,紅葉映在妹心窩,哥是川江長流水,妹是川江水上波。每當聽到這熟悉的旋律,驀然回首,彷彿又看到匆匆逝去的青春歲月。

一部不遜於《牧馬人》的經典電影:《等到滿山紅葉時》。

如今,電影技術日趨發達,在聲效、化妝、特技、照明等方面有著長足的進步,講究規模的宏大,敘事的錯雜和場景的幻化,卻丟掉了某些內在的東西,丟掉了能震撼人心的愛和責任。而《等到滿山紅葉時》之所以經典,在於其背後閃耀著人性、責任、理想和執著的光輝。三十年過去了,她依然能透過時空的迷霧折射到今天,依然具有穿透力和震撼力,依然可以使你品味真情,分享那簡單卻純真的魅力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