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信和院士在《中國經濟大講堂》上的演講,破解能源危機!

2019年12月28日22:00,CCTV-2央視財經頻道《中國經濟大講堂》特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包信和作了能源相關的演講,深度解讀了

破解能源危機的金鑰匙是什麼?

解讀|包信和院士在《中國經濟大講堂》上的演講,破解能源危機!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包信和院士,他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長期從事催化基礎理論研究和新型催化材料的創制,以及能源清潔高效轉化過程的研發,在納米催化基礎、天然氣和煤基合成氣高效轉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多次獲得國內外學術獎勵。

就演講內容,下面劃一些重點,完整的視頻內容大家可以回看!

第一部分 如何通過催化發掘煤炭的巨大潛力?

1、世界上能源結構的比例是三分之一左右是煤,三分之一左右是石油,再三分之一左右是天然氣,大概還有一部分是可再生能源。

2、我國“貧油、少氣、相對富煤”,2018年煤的使用大概就佔到60%左右。

3、對外依存度,石油約70%,天然氣為45%。石油產量1.9億噸,消耗6億噸。

4、煤制油,中國16萬噸年產量,最大的一個裝置一年可以供我們生產400萬噸油。

5、中國大概一年消耗烯烴大概4000萬噸左右,其中1000多萬噸由煤經甲醇制烯烴而來。其餘由石油經石腦油製得,10噸原油得1噸烯烴。

解讀|包信和院士在《中國經濟大講堂》上的演講,破解能源危機!


6、費託合成制低碳烴可以做到百分之九十幾的低碳烴選擇性。

7、世界上大概一年要將400億噸左右的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氣當中去。2018年的數據來看,中國每年要排100億噸左右的二氧化碳,其中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碳特別多。一噸的煤就要排放兩、三噸以上的二氧化碳。

第二部分 催化能否將溫室氣體二氧化碳變廢為寶?

8、電催化轉化二氧化碳制燃料前景廣闊,科學可行,但變成實際過程需要共同推進!

第三部分 催化能否助力氫能社會早日到來?

9、氫能被稱為21世紀的終極能源。2018年我國將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的產業定為發展元年,日本也成為全球首個將氫能發展定為國家戰略的國家。

10、氫可以用於燃料電池,而且它的運行效率很高,可以達到60%。

11、全世界一年大概用5000億立方米的氫氣,非常遺憾的是在這個制氫結構當中,4%是從可再生能源來的,96%是化石能源來的。

12、一部車子大概需要50克左右的鉑,但是這些貴金屬自然界中沒有這麼多量。

解讀|包信和院士在《中國經濟大講堂》上的演講,破解能源危機!

13、燃料電池在實驗室做,做3000小時5000小時,一點問題沒有,但是一放到車上去開,一兩千小時就不行了。

14、車子上中國現在已經在搞標準,在搞350個大氣壓氫氣,日本人是搞多少呢?700個大氣壓。150大氣壓的鋼瓶,儲存的氫在車上可以跑100公里,假如700個大氣壓,同樣的鋼瓶儲存的氫可以跑差不多500公里。

15、儲氫三種方式,一是壓縮氫鋼瓶,二是液體氫,三是材料儲氫,材料儲氫效率6%。

16、日本氫能推廣最好,到2040年它要普及,2020年就有4萬臺。到那時汽車可以跑1000公里。

17、中國也有個目標,到2035年,中國希望一公斤的氫能夠降到25塊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