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北方大國可以直抵印度大平原腹地

亞東縣位於日喀則市東南部,北鄰康馬縣、白朗縣、崗巴縣,向南呈楔狀伸入鄰國印度和不丹之間。

在這裡北方大國可以直抵印度大平原腹地

位於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北段在北麓、南段在南麓),中部是帕裡鎮裡的卓木拉日雪山,地勢是北低—中高—南低。

全縣總面積424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2萬畝,森林面積24萬畝,平均海拔3400米,需預防內源氧缺乏症。

在這裡北方大國可以直抵印度大平原腹地

全縣轄堆納鄉、吉汝鄉、帕裡鎮、康布鄉、上亞東鄉、下亞東鄉、下司馬鎮(為縣城駐地)7個鄉(鎮)、25個行政村(居)、67個自然村。縣城下司馬鎮距日喀則市區309公里,距拉薩市區580公里。2014年7月,日喀則撤地設市,亞東縣屬於日喀則市。

在這裡北方大國可以直抵印度大平原腹地

亞東縣境內蘊藏豐富的旅遊資源,主要有亞東溝自然風光、及“一泉兩寺、一湖一山、一草一木”即康布溫泉,東嘎寺、嘎居寺、多慶湖、卓木拉日雪山、帕裡草原、下亞東原始森林。

亞東,歷史上曾隸屬於帕裡宗,亞東早期是卓木山谷裡的一個小山村的名稱。

7世紀前,亞東縣帕裡一帶由江孜地區稱為洛昂王邦國統治。

唐貞觀三年(629年),亞東部分地方由吐蕃政權設立的行政區劃“五茹”之一“茹拉”下屬的千戶之一“措額東布瓊”管理。

15世紀,江孜地方首領帕巴貝桑布家族後裔被稱為江孜法王家族。亞東縣轄境基本在江孜法王家族的統治下。

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藏曆第十一饒迥水馬年),在帕里正式設立有帕裡宗,在亞東設立日納宗(今錫金境內)。

1964年5月江孜地區與日喀則地區合併,亞東劃歸日喀則地區。縣府駐下司馬鎮。

亞東縣屬喜馬拉雅山高山地貌。平均海拔3500米,北部寬高,南部窄低。亞東南部總體地貌為一山溝——亞東溝。堆納鄉和帕裡鎮之間有一面積約1000平方公里的山麓衝擊平原。卓木拉日雪山位於帕裡鎮,距亞東縣縣城50公里。山高約7400米,是早古生代地層和喜瑪拉雅山花崗岩所組成的斷塊山系,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天然山口。由於卓木拉日雪山山脈橫通於縣境內的中部,從而導致亞東縣北低—中高—南低的地勢,還自然將縣劃分為兩個迥然不同的地貌單元。

亞東縣氣候高寒乾旱,年平均氣溫0℃,一月和七月平均氣溫分別為-9℃和8℃,生長期約150天,年平均降水量410毫米。南部海拔為2000—3400米,具有亞熱帶半溼潤季風型特點,氣候溫和溼潤,年平均氣溫7.7℃,一月和七月平均氣溫分別為0.2℃和14.4℃,生長期210天,年平均降水量873毫米。

北低—中高—南低的地勢導致水向南北流,南部是亞東河(沒有固定名稱,地圖上有時稱康布曲、或康布麻曲——因為麻曲流經康布鄉),北部是多條小河。

亞東縣的水資源較為豐富,主要來源於地表水資源、冰川水資源和大氣降水。亞東河常年奔流不息,水量充足、清澈,年均徑流量為17.1億立方米。因落差大,水流湍急,有較大的開發潛力。此外,還有多慶湖等大小湖泊34個。

在這裡北方大國可以直抵印度大平原腹地

亞東縣離恆河平原非常近,翻過乃堆拉山口就是一望無際人口稠密的大平原,因為地勢差距的緣故,乃堆拉山口一直是中國居高臨下,雖然印度也可以堵住山口,但是控制力就明顯不濟!在現在亞東縣的基礎設施和內地無異的情況下,交通的極大便利讓亞東的戰略地位非常突出。至少我們再也不用長途跋涉翻雪山過荒原,光到達就需要一個月的時間,來維護邊境的安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