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評委何韻蘭——教你讀懂兒童筆下防疫戰|公益作品展播

編者按:疫情爆發以來,何韻蘭老師也被迫成為了“窩在家裡為國家做貢獻”中的一員,被疫情阻隔在護城河邊的公寓裡,我們常常互相分享疫情中的各種信息,情緒,和大多數人一樣,我們經歷著焦躁,失眠,無力感等各種情緒的鞭打。她是一個有經歷的人,亦是一個在場感很強的人,又加上藝術家的敏感悲憫,她的所思所感或許更為細膩。她知道光擔憂沒用,她參與了美協,婦聯發起的專項捐款,但還是不想只做一個旁觀者。有一天,我們在微信上又一次聊到對疫情”六味雜陳”的情緒後,她忽然說,我們來做點什麼吧。


“我來選一些這次以疫情為主的兒童畫作,你來編輯發在藝時間怎樣?”她這樣年齡的人,經歷過那樣多時代激盪的人,依然對疫情保持著關注,參與和美好的祝願,說真的,我被深深感動了。


她曾閱讀美育藝教群裡老師們發來的大量兒童作品.但要從成千上百幅畫中選少數代表性作品,加上細讀細品是很費心力的,即使最後只能隨機抽取,也需要她她在電腦上放大(有時還加放大鏡)不漏細節的品讀,自已感動了,再為這些作品認真地寫評語⋯熟悉她的人,都知道的,她對待自己經手的每一件事都很認真,很用心。


這一次,尤其是。因為這一次選畫讀畫,有她牽掛的“疫情”,有她最珍愛的“童心”,還有她面對兒童未來的思考。


韻蘭語:這次孩子們積極用繪畫助力戰“疫”是有特別意義的。儘管畫面簡樸稚拙,儘管對疫情一知半解,但細讀他們的小畫,好像比有些成人類同的大作更真摯感人。他們的感受,他們的愛憎非常直接,呈現角度和方式卻各不相同。沒有功利動機,沒有老師手把手敎的兒童畫更真實,就像一個小孩十分信任你。天真稚氣的用畫說話,給你看和聽他的小心思和各種奇思異想……這是讀懂孩子最好的機會,好的老師和家長會珍惜和尊重孩子,只給符合他心理年齡的鼓勵和啟發。


所謂初心,其實就是沒有雜念的那點真誠,孩子在特定的年齡段是自身具有的。所以儘管有陌生題材和不能親歷的制約,還有少數熱心老師範畫的模式影響,但相比其它功利目的的少兒美術比賽,我還是能從中看到更多好作品,他們在藝術完美上可能欠缺,但是兒童特別的態度,特別的表現卻得到更好的呈現。而且尊重孩子不合常規卻獨特的視角(創意的起點),也是對比技能更重要的創造力的鼓勵。


疫情不是快樂的熟悉的題材,但正好彌補了平時只知幸福不懂艱難,只有索取不知承擔的敎育短板,而且沒有功利壓力,也是孩子們難得的既有學習提高又可獨立暢想的好機會。面臨災難參與創作活動的孩子和完全被保護的孩子,會在他成長過程中留下不一樣的痕跡和記憶。這也是一堂生命敎育和有實際體驗的美育課,一一關於生命和死亡、美和醜、善與惡的識別與感悟。這些兒童畫也是他們的學習成果。


知名評委何韻蘭——教你讀懂兒童筆下防疫戰|公益作品展播

圖注:何韻蘭,謝麗芳,葉蕾蕾(從左向右)

作品太多,看不過來,只能隨機抽取,有特色,沒高下。作品主要來自陝西少兒美術藝委會,他們有三千多兒童參與,雖然看不過來也會被師生的熱情感動。後來又看到浙江台州“玩美少兒美術教育”很有特色的抗疫日記。限於精力,最後蒲公英行動和天夫學堂只䃼充了少量作品。我按照國際上不標輔導老師名字的做法,但仍衷心的對供稿單位和一線老師表示衷心感謝。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兒童眼中的防疫戰吧。


兒童眼中的防疫戰

不到5歲的孩子,還畫不了準確的造形,會喜歡小動物,已能畫出對各種小動物的喜愛,它們很好看。而知道病毒很壞,所以畫得很不起眼。這就是幼兒的愛憎表達,加上大家一起為中國加油,已經很棒了。沒有一筆是大人幫忙的。


知名評委何韻蘭——教你讀懂兒童筆下防疫戰|公益作品展播

《一起加油》作者:趙煜晨(4.5歲)

低幼兒還掌控不好情節構圖和人物關係,但他卻用直白的手法畫出了一家人去看外婆;進不了山洞(遂道或門洞);只有警車能進的經歷。阻力當然是可惡的病毒!為了過年,孩子誇張的漂亮打扮也白費了,真替他們遺憾。


知名評委何韻蘭——教你讀懂兒童筆下防疫戰|公益作品展播

《外婆家沒去成》作者:鄭書遠(4歲)

也是六歲孩子簡單有趣的想法,乾脆把病毒都裝進瓶子封起來,我看了幾百幅疫戰作品還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構思,病毒雖個個厲害,但就是出不來了,很解氣!還是很有創意的辦法哈!


知名評委何韻蘭——教你讀懂兒童筆下防疫戰|公益作品展播

《打倒細菌怪》作者:康熙苡晨(6歲)

更成熟一點的紀實畫,觀察力、感受力都很強。

1、一個人生病了,被隔離。警察叔叔送病人去醫院。

2、媽媽生病住院了,爸爸帶著寶寶去看她,都傷心的哭了。

3、護士阿姨打著哈欠,還堅持工作。困了只能在椅子上睡。

4、醫生叔叔太困了,拿藥的時候,藥都灑了。醫生阿姨趴著睡覺。夢見生病的人病都好了,她很開心!


知名評委何韻蘭——教你讀懂兒童筆下防疫戰|公益作品展播

選這幅畫有個特殊原因,當媽媽說起對日本援助有“武漢加油和風月同天”的爭論時,剛去過日本的小作者就要求畫這個內容,畫面不具體講怎麼支持,而是把他對日本的印象畫出來了,中國用黃鶴樓作武漢的標誌,還是有疫情的背景,其實就是孩子美好的想法:沒有病毒、有的是:安全、和平、友誼……這正是人類共同關心的未來!


知名評委何韻蘭——教你讀懂兒童筆下防疫戰|公益作品展播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作者:侯覺(6歲)

這個構圖很特別,有多個組合,一是大人們在阻止帶毒的野生動物入侵,二是病毒在責怪人們貪吃、自作自受。三是很多無辜的野生動物在喊冤,要求人們愛護他們……一幅畫中表現了三個內容,只有孩子們能打破構圖常規,這樣自由又準確的表達了多重意思。


知名評委何韻蘭——教你讀懂兒童筆下防疫戰|公益作品展播

《滾蛋吧,腫瘤君》作者:朱可遇(6歲)

孩子們這次創作更重要的還是認識、瞭解疫情及簡單防護的要領,畫過這麼一張畫,肯定給家長省了很多事,孩子自已也成了小宣傳員,這幅畫思路清晰,內容全面。因為不是個人才藝比賽,作為常識學習和宣傳,可以有老師家長的幫助。


知名評委何韻蘭——教你讀懂兒童筆下防疫戰|公益作品展播

用對比構圖方式,在少兒美術比賽作品中常見,也會有些畫本的參考,但我還是被左邊那個小孩兒哭著跑向大夫的情景打動了,可以想象被病毒包圍無助的樣子,沒法不激起成人的同情和責任。有時,弱小的真誠,可能比做作的強大更有感染力。


知名評委何韻蘭——教你讀懂兒童筆下防疫戰|公益作品展播

這是一幅男孩最愛的打怪獸(病毒)的圖,我喜歡他的語言單純直接,病毒很強大,掙扎很厲害,但醫護勇士前赴後繼,還用各種武器堅持戰鬥,而且把他們設計為飛人、超人,畫面緊張激烈,也反映孩子懂得了戰鬥的艱鉅,肯定會更聽大人的防疫要求。


知名評委何韻蘭——教你讀懂兒童筆下防疫戰|公益作品展播

很簡單的內容,宣傳洗手防疫的重要。但小女孩就是喜歡美好生活,總愛花花草草,畫著畫著就美得不行,這也是兒童心理的天真表達。


知名評委何韻蘭——教你讀懂兒童筆下防疫戰|公益作品展播

我曾多次看到6、7歲小孩、沒有參考、沒老師指導卻能在半小時內用各種想象的圖案把一張4A紙填滿,因此我不懷疑這幅畫是孩子的作品,除了病毒有參照,各種相關的圖形,各種花鳥圖案十分美麗,連病毒的表情也不兇。我很感慨,這幅畫的天真稚氣、流露的歡快,說明他們還不能理解病毒的兇殘,更需要得到社會的關注和保護。


知名評委何韻蘭——教你讀懂兒童筆下防疫戰|公益作品展播

《眾志成城,共渡難關》作者:馬睿梒(7歲)

這又是另一種表現方式,簡單明瞭。一把刀擋住了病毒。而草坪、太陽、漂亮的新醫院充滿希望,孩子沒把問題想那麼嚴重,但突出了120的急救,和出院的歡喜,每人一顆紅心,說明戰勝病毒就是春天,不落套、也很棒。

知名評委何韻蘭——教你讀懂兒童筆下防疫戰|公益作品展播


這是一套從病毒如何傳播,症狀表現、防治手段,注意事項,到戰勝病毒的連續圖文,雖有成人提供知識點,但都是孩子自已一筆筆認真畫出來的,是孩子能懂的科普宣傳,孩子在學習和表現的同時,美和愛也在內心播種。

知名評委何韻蘭——教你讀懂兒童筆下防疫戰|公益作品展播

《全民防疫,武漢加油》作者:李佳韻(7歲)


男孩的自由畫經常以打仗為題材,在幼小的心靈中,打仗是遊戲的一種方式。打病毒和打怪獸一樣能激發作畫的興趣,也有善惡分明的基本啟迪,這是打工子弟學校孩子的作品:一場全面總動員對病毒的大戰開打了,各種武器都用上了。有趣的情節裡。還有用拔牙來對付病毒的(因為孩子最怕拔牙)。


知名評委何韻蘭——教你讀懂兒童筆下防疫戰|公益作品展播

《開戰了》陳柏駿(8歲)

這幅8歲兒童畫得不算太搶眼,但他的一個想法打動了我,在常見的愛心圖案中認真畫了一位醫護一位軍警,而連接心形的很多管道,一段段寫上醫生,護士、軍人、聯防、環衛、城管、老師、社區工作者、交管、工人、警察、志願者……這些職務代表了所有的防疫勇士、也像血管輸送給心臟的動力,孩子能這樣想、這樣畫值得點贊。


知名評委何韻蘭——教你讀懂兒童筆下防疫戰|公益作品展播

這也是一幅想全面反應防疫戰鬥的兒童畫,但9歲的孩子在造型、表情、構圖、佈局都有了處理的技能,他把治病區、隔離區、淨街無人、醫護憤怒戰鬥、病毒頑抗又無奈的心態表情都畫得很到位,線條間隔有曲直變化,思路很清楚,畫過這樣的作品,可以去當小宣傳員了。


知名評委何韻蘭——教你讀懂兒童筆下防疫戰|公益作品展播

我也喜歡這個九歲女孩作品,單色、筆觸奔放自由,但充滿激情和愛。是代表性的想到哪兒畫到哪兒的一類兒童畫。細讀還是很感人的,標明的科學家、媒體人、醫生、手術人,細節都很生動,如手術人剛洗完手,強調哪都不能碰,還有圖案化的口罩、手套、噴灑的消毒液和壓到頂邊的病毒,都在合適位置,參與了整體表達。這次我基本不強調才藝:但這小作者的自信和不拘一格的表現力,仍讓我刮目相看。


知名評委何韻蘭——教你讀懂兒童筆下防疫戰|公益作品展播

這是表現用科研手段戰勝病毒的作品,是心思很周密的創想。他試圖發明一種藥物,好像含一含就可戰勝病毒,這裡還有大量的實驗,防疫服有很多機器扭扣,氧氣面罩都很精準,不論理論實驗是否成功,小作者的氣場很大,不是隻歌頌別人求得保護,而是主動參與發明,參與科研、參與擔當,這種精神在孩子心裡留下種子,是十分令人欣慰的。


知名評委何韻蘭——教你讀懂兒童筆下防疫戰|公益作品展播

《不說話的戰疫》作者:尚雲卿(11歲)

韻蘭語:兒童用繪畫參與防疫戰,和考級才藝比賽很不同,一方面是用畫說話,有孩子善惡分明的態度,另一方面也是知識的傳授和愛心的啟迪。


星星微芒,凝聚成光!連續不斷地讀著他們的作品,在這個非常時期,孩子的恐懼,孩子的愛,更有孩子的想像和創造,讓我好感動!不是他們有多大的能量,有多了不起的作品,而是因為脆弱幼小的生命也在表達愛和擔當,用作品說出他們的態度。童心晶瑩,期待他們能夠守護自己的童心,長大了,也能做一個美好社會的守護者。


何韻蘭相關簡歷

中國女畫家協會顧問,原中國美協少兒美術藝委會主任,敎育部藝教委專家委員。連續多屆國家敎育部中小學全國展演活動及聯合國環境總署兒童環保敎育大賽終審評委。並任多個美育藝教機構顧問。

知名評委何韻蘭——教你讀懂兒童筆下防疫戰|公益作品展播


知名評委何韻蘭——教你讀懂兒童筆下防疫戰|公益作品展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