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保存最完整海防古城 曾走出十幾位將軍 被譽“深圳八景”之首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位於深圳市大鵬半島上的大鵬村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村。可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明代為抗擊倭寇而在此設立的“大鵬守禦千戶所城”,簡稱“大鵬所城”,曾經為守衛祖國南疆作出過不朽的貢獻,深圳現在的“鵬城”之名也由此而來。

“所城”是指古代沿邊沿海修建的軍事城池,其作用是負責沿邊沿海的防務。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七年的大鵬所城,數百年來雖經歷多次戰火和風雨滄桑,仍可一覽明代邊城的雄姿。走進古城,明清民居建築群白牆黛瓦、錯落有致,讓遊客彷彿穿越回到了600年前。

600多年間,大鵬所城湧現出賴恩爵、劉起龍等一批傑出的民族英雄,古城內的11處“將軍府第”也至今保存完好。說到“將軍第”,首先要說的是賴氏家族,作為城內名副其實的望族,三代出了五位將軍,包括三個正一品和二個從二品,大鵬所城也因此享有“將軍村”的美譽。


在城內的11處“將軍府第”中,抗英名將賴恩爵的“振威將軍第”規模最大,也最為壯觀。賴恩爵作為林則徐的副將,成功指揮了鴉片戰爭首戰——“九龍海戰”,這不僅是中國近代抗英戰爭取得勝利的第一仗,也是深圳歷史上的輝煌一頁。因其戰功卓著,被封為振威將軍,官至從一品。

除了獨具特色的“將軍第”,古城內還擁有侯王廟、大鵬糧倉、天后宮、左堂署等眾多古蹟。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的天后宮,香火一直長盛不衰,相傳清代名將劉起龍和賴恩爵等軍官經常來此拜祭。如今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三天後生日,當地都會舉辦隆重的慶祝活動。

大鵬所城作為軍事要塞,一直以來都設有屯放軍糧的糧倉。造型獨特的大鵬倉,始建於清康熙八年,如今一半修建成商鋪,一半被闢為博物館。其中的獨木舟博物館、古代兵器展、建築藝術展、非遺民俗展、書畫攝影展等展館都非常值得一看。


大鵬倉的牆身一側,還有一處用木柵欄組成的《鵬城英烈》榜,榜單收錄了明、清兩代為守衛大鵬所城而獻身的官兵花名冊。其中明代抗倭將士6人;清代大鵬營“千總”10人;大鵬營“參將”23人;著名將領6人;以及鴉片戰爭傷亡水陸弁兵4人。

在大鵬倉北側的鳳凰廣場上,生長著一棵枝葉繁茂的百年鳳凰樹,相傳古樹非常靈驗,當地民眾經常到樹下焚香祈禱,並把許願紅布條掛到樹上。大鵬所城作為“深圳八景”之首,近年來吸引了《中英街》、《南拳王》等眾多影視劇在此拍攝,假如有機會的話,您也不妨來這裡走走轉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