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企業復工實況:魔幻、硬核、讓人無奈

出品 | 高工機器人 ID:gaogongrobot

作者 | 千千


機器人企業復工實況:魔幻、硬核、讓人無奈


隨著兩次延期之後,全國復工之路開始慢慢加快。一方面是疫情的陰霾還籠罩在每個人上空,誰也不能保證現在出門是安全的,另一方面整個國家經濟已經被拖延太多,眾多企業在高額的運營成本之下,復工已經是必須的選擇。

“魔幻”的一紙批文

復工之難,首在政府批文。

要想復工,首先你要面對的是海量的表格和文件,包括:復工申請備案表、復工企業疫情防控承諾書、公司防控小組、員工體溫檢查記錄、防護用品發放登記表、防護用品庫存清單、人員流動信息表、流動人員清單、全廠檢查表、全廠逐級責任書籤訂等等。

網上還流傳了一個憂傷的段子:“我要復工,你讓我蓋公章,但我要先進辦公室才能蓋公章,但我不蓋公章就不能進辦公室,那我到底是先進辦公室還是先蓋公章,沒人能說的清楚。”

在深圳南山知名的粵海街道辦,有40000多家企業,包括騰訊、迅雷等多家上市公司在內,但一天通過只有100家左右。

最後,你還要面對的是縣官不如現管。轄區內發生聚集導致出現確診病例的,會被視為重大安全事故,這個風險讓很多街道辦加大封鎖力度,即使上面已經同意復工,街道辦也會想著法的阻礙你。

位於深圳的大象機器人CEO宋君毅表示:“我能理解國家自然是鼓勵非疫情重點地區復工的,只是基層具體操作的時候,很多怕承擔責任,所以還是繼續封鎖狀態。之前街道辦更是要求我們為員工每天準備一套防護服,但是現在這個局面,醫院都買不到,我根本無從下手。”

可喜的是,目前深圳已經開始變更政策,全面取消企業復工審查,企業可先復工再審查。“我們大象已經接到通知,下週一就可以復工了。”

但是據瞭解,目前除長三角、珠三角政策放寬之外,如華北、東北等地的開工政策依舊十分嚴苛。

“硬核”的防護措施

即使復工了,依然戰戰兢兢。

口罩、消毒液、測溫槍就成了企業復工的定心丸。先來看口罩,根據測算,全國共有5.33億人需要戴口罩上下班,即使以每人一天一片來算,現在的日產2000萬隻依然缺口很大。

再來看測溫槍,測溫槍廠家表示去年國內行業總產能只有1200萬~1500萬臺,但預計未來疫情期間總需求為2000萬臺。也就是說未來還是有至少500萬臺的缺口,即使各大企業加快生產,依然有很多企業買不到或是買到假冒偽劣產品。

有些地方政府會出面協調,例如佛山政府,但是杯水車薪。而機器人企業基本都有自己的大型工廠,所以對物資的需求更大。更多的還是要靠企業家各自的人脈和圈子了。

2月17日,位於天津的勃肯特機器人正式復工,董事長王嶽超表示:“我們準備了3000個口罩、100kg酒精和100kg84消毒液,吃飯採用配餐公司裝好盒飯的方式,避免集中就餐。”

寧波中大力德機器人減速器事業部總經理羅躍衝表示:“我們目前到崗人數只有350人左右,但我們準備了20000個口罩、200公斤消毒液、50瓶醫用酒精、50套防護服。”

上海節卡機器人董事長李明洋表示:“常州工廠我們準備了口罩5000個,84消毒液10kg的20桶,酒精5L的10桶,就餐方面,本地人自帶,其他公司統一盒飯,且分時間段、分部門領走。”

多家機器人企業更是將自家的機器人產品改裝成各種測溫設備,例如節卡的體溫管理機器人主要由JAKA Zu 7協作機器人、數字測溫儀、視覺識別系統等部分組成,該系統集機器人技術、視覺識別及AI技術於一體,可對不同人群個體進行有序、快速、精準的測溫、身份識別、信息統計及異常溫度報警。

此外松靈、嘉騰等眾多AGV廠家也改裝出不少的消毒機器人、測溫機器人。

硬核操作,不得不服。

“無奈”的人員返崗

就算企業做好所有準備措施,但是全國運輸不暢,人員無法返崗,企業也就無能無力了。

高工機器人抽樣調查了行業50餘家機器人企業之後發現,目前行業復工率已達70%以上,但是這70%之中有一半都是部分復工。

哈工現代總經理辛志講到:“目前海寧本地的同事均已經復工,但是外省歸來的同事包括我自己都要進行14天的隔離,而且韓國的管理層也還未歸來。”

機器人企業對熟練員工的依賴較大,新招的員工需要一段時間去熟悉操作,而有這段時間還不如去等老員工的返回。所以大家現在的統一做法就是儘量保證一線工人全面到崗,技術人員、研發人員可以暫時在家辦公。

同時業內人士均表示:“全國封路,不能安排人員出差會影響很多訂單。”寶控精密陳明寶講到:“銷售人員出不去,很多產品沒有辦法及時送樣,本來減速機的驗證時間就較長,這樣更會導致我們的產品推向市場的步驟延期。”

司普祿機器人CEO齊陳鵬表示:“我們主營機器人軟件編程,在家辦公的影響不大,反而無法去現場,影響較大。”

目前來看,全國範圍的運輸不暢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同時返回人員也要在本地進行一到兩週的自我隔離,也會大大影響開工時間。有些重災區更是被列為重點關注名單,例如上海市閔行區和青浦區兩區將蘇州列入了重點地區關注名單,這直接導致滬蘇兩地員工復工不暢。

但可喜的是,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搶人大戰卻已經開始,各種專機、專列幫助工人回到工作崗位,還有政府對企業新招員工給予補貼。以湖州市為例,其發文表示對企業新招員工,給予1000元/人的一次性生活補助。

縱觀來看,在疫情得到一定控制的情況下,企業必須要考慮何時復工的問題了,畢竟生產決定消費。別等到疫情結束了,工廠也沒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