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物料搬運機械標準化 工作十大亮點

2019 年,全國起重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工業車輛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連續搬運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物流倉儲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和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的領導下,在秘書處掛靠單位北京起重運輸機械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及行業有關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體標委會委員、行業專家的辛勤工作和巨大努力下,凝心聚力、砥礪奮進,持續推進了我國物料搬運機械國內和國際標準化工作的不斷髮展。下面來盤點一下2019 年度物料搬運機械的標準化工作的十大亮點。


國內標準化工作


1、舉辦首屆起重機械安全、綠色、智能高質量發展大會

當前,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起重機械裝備製造業也逐漸由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安全、綠色、智能逐漸成為行業發展趨勢。為全面落實國家制造強國、質量強國戰略,推進起重機械行業高質量發展,構建權威的生產、使用和檢驗技術交流平臺,使各有關單位能夠全方位掌握我國起重機械在法規、標準、技術、工藝和管理等方面的新變化、新理念和國際先進水平,2019 年6 月25 日至28 日,全國起重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國家起重運輸機械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起重運輸機械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主辦,江西華伍制動器股份有限公司承辦,在江西省南昌市召開了“首屆中國起重機械安全、綠色、智能高質量發展大會”,全國起重機械行業的生產單位、檢驗機構和使用單位等方面的代表共計240餘人參加了會議。

本次高質量發展大會是一次具有權威性、實質性、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行業盛會,邀請的行業專家權威解讀了6 月1 日實施的《特種設備生產和充裝單位許可規則》,精彩分享了在起重機械安全、綠色和智能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經驗總結,舉例介紹了我國標準與國外先進標準的技術差異,參會代表紛紛表示此次會議內容非常豐富、非常精彩,學到了很多非常實際的發展理念和技術知識,對今後從事技術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2019 年物料搬運機械標準化 工作十大亮點

2、全國起重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停車設備分技術委員會正式成立

根據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19 年第9 號公告,全國起重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停車設備分技術委員會(SAC/TC227/SC5)已由國家批准成立,秘書處設在北京起重運輸機械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2019年10 月28 日至31 日,全國起重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停車設備分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停車設備分會”)成立大會暨一屆一次擴大會議在深圳市召開,出席會議的有停車設備分會委員、特邀代表及秘書處人員共計62 名代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標準技術管理司孫旭亮處長、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標準工作部譚湘寧主任應邀出席了會議並發表講話。

第一屆停車設備分會由生產者、經營者、公共利益方(包括教育科研機構、檢測及認證機構、行業協會等)、使用者等共計39 名專家組成,北京起重運輸機械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唐超董事長擔任主任委員,陶天華、周潔、明豔華擔任副主任委員,趙春暉擔任委員兼秘書長,林夫奎擔任委員兼副秘書長。停車設備分會的成立,對全面強化停車設備標準化工作,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配合特種設備監管,促進停車設備智慧、安全地服務於社會公眾停放汽車,推動城市停車用地的有效利用,將發揮積極作用。

2019 年物料搬運機械標準化 工作十大亮點

3、順利推進“起重機械標準體系、國內外標準比對分析、一帶一路標準應用分析”的研究工作

2019 年,全國起重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織開展了《起重機械國內外標準體系及重點產品關鍵技術標準內容比對分析、“一帶一路”標準應用分析》研究項目,並組織召開了項目啟動會、項目研討會共2次會議,研究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本項目擬實現以下四個“精準”目標:一是,精準掌握我國起重機械標準體系存在的不足和缺失,及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和特種設備法律法規的關聯性,建設具有前瞻性、引領性的高質量標準體系;二是,精準掌握我國重要標準與國外先進標準在技術水平上的差異,為提升我國標準技術水平、便利起重機國際貿易,提供參考依據。三是,精準掌握國際標準體系的缺失標準,為我國牽頭制定國際標準、增強在起重機國際標準化工作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奠定基礎;四是,精準掌握“一帶一路”建設起重機標準的應用情況,以及應用標準的策略,為我國起重機標準走出去奠定基礎。

2019 年物料搬運機械標準化 工作十大亮點

4、推進《工業車輛安全監控管理系統》、《機械式停車設備設計規範》、《起重機械安全評估規範》、《起重機械焊接工藝評定》等重要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為提升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推動科技進步,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配合特種設備監管,組織開展了《工業車輛安全監控管理系統》、《機械式停車設備設計規範》、《起重機械安全評估規範》、《起重機械焊接工藝評定》等重要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其中,國家標準《工業車輛安全監控管理系統》是特種設備監管急需的標準,受到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局的高度重視,高繼軒副局長、杜順學處長、尚洪一級調研員、唐超院長等各級領導都非常重視標準的制定工作,親自蒞臨有關會議指導。為高質量完成該項國家標準的制定工作,全國工業車輛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先後組織召開了4 次標準討論會議。

2019 年物料搬運機械標準化 工作十大亮點

5、組織召開三期重要標準宣貫會

為推動重要標準的貫徹實施,本年度組織對GB/T 36697-2018《鑄造起重機報廢條件》、GB/T 36698-2018《帶式輸送機設計計算方法》、JB/T 2391-2017《500 kg-10 000 kg乘駕式平衡重式叉車》及T/CCMA0060-2018《牽引用鉛酸蓄電池電源裝置箱體》等重要標準分別召開了3 期標準宣貫會,全國來自生產、製造、檢驗和使用等方面的260 餘人參加了培訓。宣貫會的召開,使從事產品設計、製造、安裝、改造、維修、檢驗、使用和維保等方面的人員瞭解了標準的制定背景和工作過程,掌握了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及其制定依據,為今後從事相關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019 年物料搬運機械標準化 工作十大亮點

6、開展5項團體標準的制定工作

為貫徹落實《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大力推動團體標準的制定工作,構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協同發展的新型標準體系,本年度開展了5 項物料搬運機械團體標準的制定工作。其中,工業車輛3 項,起重機械2 項。

2019 年物料搬運機械標準化 工作十大亮點


國際標準化工作


7、積極為承擔國際主席做出更多努力

目前中國承擔了ISO/TC96 起重機技術委員會的主席和秘書處,以及ISO/TC110/SC5 工業車輛技術委員會可持續分技術委員會的主席和聯合秘書處。其中,北京起重運輸機械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擔了ISO/TC96 和ISO/TC110/SC5 的主席職務,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承擔了ISO/TC96 的秘書處、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承擔了ISO/TC110/SC5的中方秘書處。

本著為國際標準化工作做出更多貢獻的願望,北京起重運輸機械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憑藉中國自2013 年擔任ISO/TC96 主席以來形成的國際影響力、發展的良好國際夥伴關係和創造的便利國際工作環境,積極與ISO/TC96/SC4 起重機技術委員會試驗方法分技術委員會的秘書處俄羅斯溝通協商,提出了由我國承擔ISO/TC96/SC4 主席的意願。該提議得到了ISO/TC96/SC4 秘書處俄羅斯的同意,且已進入了ISO/TC96投票階段。

8、牽頭10 項起重機和工業車輛國際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近年來,我國物料搬運機械國際標準制定工作在北京起重運輸機械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等單位推動下,實現了我國牽頭制修訂起重機和工業車輛國際標準的重大突破。目前已牽頭和正在牽頭制修訂的起重機和工業車輛國際標準已達到10 項,為物料搬運機械領域的國際標準化工作發展,積極貢獻了中國智慧和力量。

2019 年物料搬運機械標準化 工作十大亮點

9、承辦ISO/TC110 工業車輛技術委員會系列會議

2019 年11 月11 日至15 日,國際標準化組織工業車輛技術委員會(ISO/TC110)2019 年系列會議在安徽省合肥市召開。會議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主辦,北京起重運輸機械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承辦,來自澳大利亞、中國、德國、法國、意大利、日本、瑞典、韓國、英國共9 個國家的40 餘名代表出席了會議。北京起重運輸機械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作為ISO/TC110國內技術對口單位,組織了由17 名行業專家組成的代表團代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SAC)參加了系列會議。

本次會議是中國首次承辦ISO/TC110 系列會議,會議期間成功舉辦了3 個分技術委員會(SC)會議、3 個工作組(WG)會議、2 個主席顧問團(CAG)會議及ISO/TC110 大會,圓滿完成各項會議日程。各國代表對此次會議的承辦工作非常滿意,並給予了高度評價,樹立了我國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TC110 中的良好形象,為持續提升我國在上述國際標準化組織中的國際影響力,創造了良好的工作環境。

2019 年物料搬運機械標準化 工作十大亮點

10 、組織申報6 項國家標準英文版的翻譯工作

為便利我國產品的出口貿易,支撐物料搬運機械在“ 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應用,推動中國裝備、技術、服務和標準走出去,物料搬運機械已組織開展了GB/T3811-2008《起重機設計規範》、GB/T 6067.1-2010《起重機械安全規程第1 部分:總則》等23 項重要國家標準英文版的翻譯工作。本年度組織申報了6 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英文版翻譯計劃,目前其中的4 項國家標準英文版翻譯計劃已得到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批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