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手錶Apple Watch Series 6需要觸摸ID嗎?

在一月底和二月初的兩個禮拜之內

蘋果手錶Apple Watch Series 6需要觸摸ID嗎?

蘋果手錶Apple Watch Series 6需要觸摸ID嗎?


專利顯示蘋果似乎要在Apple Watch上大做文章

此次的核心都指向一個部件,就是數字表冠

作為Apple Watch上為數不多的可操作部件之一

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說它是昔年iPhone上的home鍵也不為過

而問題在於,兩項專利自相矛盾

一個指向蘋果要拿掉數字表冠

另一項則是要為數字表冠加上Touch ID

如此這般,我們不禁會好奇,蘋果到底要做什麼呢?

大家好我是錢德勒勒勒,歡迎來到我的百家號

Touch ID在iPhone發展歷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配合iOS的優化

以精準,快速的解鎖讓iPhone在當時錦上添花

此後,這個技術又沿用到iPad和MacBook上

而Apple Watch則一直沒有用上類似的生物解鎖功能

在我個人看來這其中技術限制是其一,實用性是其二

蘋果現有的Touch ID組件雖然可以做到很薄

理論上說塞進watch機身裡應該不是什麼問題

但這只是組建本身,別忘了它的根本是要採集指紋

這就需要足夠面積的採集區域

這裡可以參考iPhone和iPad的home鍵大小

因為Apple Watch體積太小

機身上根本不足以容下這樣面積的採集器

就算加上了Touch ID

識別錯誤率肯定也會大幅飆升

哪怕現在的手機廠商

也有把指紋採集器集成到手機機身側邊電源鍵的做法

但手機的電源鍵

比起Apple Watch上的按鈕還是要大很多

但時間到了現在,隨著屏下指紋解鎖的發展

理論上說倒是可以利用它的屏幕作為指紋採集的區域了

從高通在2019年底夏威夷峰會上

公佈的指紋解鎖方案來看,厚度僅為0.15毫米

蘋果雖然沒有公佈自家的方案厚度

但相信也不會太誇張,這樣的厚度

並不會為Apple Watch的機身尺寸帶來壓力

而且,自從上了LTPO技術之後

Apple Watch的機身得以變薄

相信這是得益於其節能特性而削減電池大小

所帶來的的成果,而且大家別忘了

年底的顯示屏還會有更加節能的micro LED技術

而且可有可無的3D Touch是否會被砍掉呢?

這些都可以對沖掉屏下指紋識別組件擠佔的空間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理論,蘋果似乎並不這麼想

在新專利的提交中,指出了蘋果還是有意

將Touch ID附加在數字表冠上

但並不是把識別區域添加在數字表冠中最大的頭部平面

而是在側邊,專利圖顯示,讀取的指紋信息

會通過中軸部分的鏡面再反射到機身內部的識別器上

我們暫且不去討論這樣的方案

能不能採集到足夠的指紋信息

畢竟也只是一個八字沒一撇的專利申請而已

只是當真在Apple Watch中加入指紋識別真的有必要嗎?

我們知道,Apple Watch目前的解鎖方式

無論是直接在手錶上操作或是用iPhone來進行

仍然只有傳統的密碼輸入

雖然這樣的方式略顯繁瑣,但也並不為過

因為這個過程僅僅需要在我們重新戴上手錶的時候進行

其餘大部分時間,它都是解鎖的狀態

每次使用的時候只需要抬起手腕就可以喚醒

別人有可能「偷偷使用」我們的手機,平板或電腦

但由於手錶的特殊性,這樣的情況幾乎不會發生

所以其他移動設備可能需要全方位的隱私保護

在每次喚醒的時候都需要驗證

而手錶則不太有這個必要

因為期間基本都是戴在我們手腕上的

當然大家或許會說蘋果這是為了未來佈局

早前我也說過,未來的可穿戴設備遲早會取代智能手機

那麼到時候Apple Watch的使用

就會被融入更多的隱私和安全元素

比如支付,敏感信息的查詢

自然是需要安全度更高的驗證

暫且不說這樣的日子還有點早

就算是這一天馬上就到來

我們也不會隨意亮出敏感的支付界面等信息

也像前面所說,由於它的貼身性

基本可以保證所用即本人

所以驗證方式大可不必這麼嚴苛

當然,蘋果也沒說一定會把Touch ID用到watch上

目前來看只是一個專利申請而已

個人來看稍早的另外一項專利

「實用」的概率會稍微高一些

就是取消掉數字表冠的方案

從PatentlyApple提供的專利圖上來看

蘋果會用一個「光學系統」部件來取代現有的數字表冠

大致的外形可能會類似於現有機型上的電源鍵

當然也有可能在這個位置直接沒有任何按鍵

僅用一個變形凹槽或不同的材質拼接來區分

就類似於AirPods的耳機腳那樣

這裡還要考慮到手錶的機身材質是金屬

照搬AirPods的手勢操作方案,技術上肯定會有不少困難

值得注意的是PatentlyApple在同一篇文章中表示

這項設計很可能會在今年秋季就到來

自然了,上面這些內容只是基於我個人的認知來解讀

也是基於現在的應用場景來考量

我們對於設備在未來的使用場景只能是預測

並不能百分百肯定,隨著技術的發展

也許某天手錶的應用需求會拓展出更多的花樣

同時申請兩項看似相悖的專利

也不能說是蘋果在自相矛盾

專利的研發除了拓展現有的產品之外,還在於防守

畢竟市場需求千變萬化

不至於在某天需求突然產生的時候

因為技術儲備不足而被競爭對手趕超

這可以理解為一種防患未然的遠見

反正蘋果也不缺這點研發成本

這樣的道理放在科技公司上如此,對於我們自己也適用

閒暇時還是要多學點技能儲備,保不齊某一天

它就是我們的防身之技了

好了,這就是本期的全部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