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三個不同家庭,“兩極分化”的教育方式帶來的現實思考

《安家》目前正在熱播,由六六編劇,孫儷、羅晉、張萌、王自健、郭濤等明星聯袂出演,雖然改編自日劇《賣房子的女人》,但因故事選材真實,貼近生活現實,很多細節的設置到位,絲毫不影響此劇的熱度,也引發觀眾不小的討論熱度。

故事的主線聚焦於講述了房似錦(孫儷 飾)臨危受命空降徐文昌(羅晉 飾)所在的靜宜門店,與之共同擔任店長挽救門店業績的故事,以房屋中介為視角,為觀眾呈現普通老百姓們柴米油鹽酸甜苦辣的生活。

當然,這部電視劇可貴之處,不僅僅是聚焦在賣房上,劇情更是立足於生活,通過賣房將生活中老百姓真實生活展現出來。作為兩個娃的媽媽,在看這部電視劇,印象深刻的就是是劇裡兩代人,母親和孩子之間教育方式所存在的各種問題帶給我們啟示,引發我們對孩子教育的深層次思考。

《安家》:三個不同家庭,“兩極分化”的教育方式帶來的現實思考

今天,我們就按照電視劇提到的賣房故事,來分析影片中“兩極分化”家庭的教育方式及引發的思考。劇中的教育方式主要分為以下3個方面:

  • 蘇天培媽媽對兒子的教育:“愛之深責之切”,每天輔導孩子作業,河東獅吼卻找不到正確的方式。她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盡力幫助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卻不想孩子對學習越來越不感興趣,而她卻變得更加的急躁和不耐煩。
  • 嚴嬸嚴叔對兒子的教育:“過滿則溢”的愛,將孩子養成了白眼狼卻不知。他們買房子的錢,可是一個包子,一個包子賣出去的辛苦錢,他們將所有的積蓄都給兒子買房了,卻搞著自己無家可歸,看得讓人心酸。
  • 潘貴雨對兒子的教育:典型的寵愛式母親,跟兒子聯合起來套女兒的錢。為了讓女兒房似錦掏錢給弟弟買房,不僅到房似錦賣房中介鬧,還在女兒住的地方,賴著不走了,直到兒子發短信告知她,房似錦已經答應幫還貸,這才罷休。她對兒子溺愛過頭,慣子如殺子。
《安家》:三個不同家庭,“兩極分化”的教育方式帶來的現實思考

蘇天培媽媽對兒子的教育:“愛之深責之切”,河東獅吼背後是媽媽對兒子教育的焦慮。

蘇天培是當地的重點中學學生,由於學習成績不好,所以整天遭受媽媽“河東獅吼”的責罵。母子倆相處的場景,十分貼近現實生活,特別是母子的一段對話,直接引起很多家長的共鳴,讓很多家長從中都能找到自己教育孩子的影子。

在接兒子放學回家路上,媽媽又在叨叨蘇天培:“這套題明明昨天晚上做過了,怎麼考試還做錯呢。啊,蘇天培,你上課到底幹什麼?你能不能告訴我。你老師說你,這次又考了全班倒數第一,再這樣,你要考慮留級了。”

兒子明顯已經聽煩了媽媽每天的叨叨,有點不耐煩的樣子,媽媽還在叨叨:“只要一談學習,你跟我就是仇人對吧。讓你玩手機,你怎麼不掛臉呢,我是你親孃。我能害你嗎?到底是你學習還是我學習?你玩手機能玩出名堂來嗎?我跟你講,我天天陪著你熬,我白頭髮都快愁出來了......”最後,兒子不堪媽媽的叨叨,把書包往地面一扔,氣呼呼地跑開了。

這一段對話畫面感太強了,想想自己平時輔導孩子作業,有時候不也是這個樣子嗎?正所謂“愛之深責之切”,每個家長都愛孩子,也或多或少有著一顆望子成龍的心,希望孩子好好學習,將來考上一個好的大學,所以往往在教育孩子方面,會比較上心和嚴格,卻忽視瞭如果教育走不進孩子的心,父母和孩子之間感情只會處於“相愛相殺”的對立面。

最後,蘇天培的媽媽聽從了徐文昌的建議,為了讓孩子更好成長,也為了讓母子兩人關係和解,給蘇天培更換了學校。劇中校長的幾句話點出了關鍵,教育要掌握方式方法,一昧的逼孩子學習並不是良策,而是要以孩子的興趣出發點,引導孩子主動學習。

《安家》:三個不同家庭,“兩極分化”的教育方式帶來的現實思考

嚴嬸嚴叔對兒子的教育:“過滿則溢”的愛,讓孩子失去了擔當與責任,也不爭氣。

嚴嬸嚴叔老兩口是從農村來到魔都上海,開了一間幾平方米的包子鋪,每天起早貪黑,不怕吃苦不怕累,一個包子一個包子的賣,一輩子攢了300多萬,在兒子兒媳婦需要買房的時候,老兩口為了讓兒子他們生活輕鬆點,選擇了全款買房。

要知道,在買房的時候,徐姑姑是建議老兩口只付個首付,剩下的讓小兩口分期貸款,但老兩口善良的性格和憧憬在未來帶孫子的美好小日子裡,還是選擇將所有的積蓄都掏出來,同時,房產證上也加上了兒媳婦的名字。

當嚴嬸嚴叔大包小包扛著行李,高興敲門,看到是親家開門當時就蒙了,兒媳婦走出來看了一眼,招呼也沒打,一臉嫌棄扭頭回屋了,兒子出來也沒說讓父母進門,父母下樓連行李都沒有幫拿,更沒有解釋了。

下樓後看到嚴嬸抹著眼淚,自己也忍不住跟著抹淚,看著就心疼,這誰能想到,所有的積蓄買房了,結果這兒子是白養了,老家口連住的地方都沒有。

嚴叔嚴嬸身上有很多父母的縮影,他們愛孩子,恨不得將自己的命都掏出來,可這樣一味地付出,卻沒有換來其樂融融的大結局,反而被“鳩佔鵲巢”。讓人心疼同時,也讓我們思考,過於溺愛孩子,這“過滿則溢”的愛,讓孩子失去了擔當與責任,沒主見不爭氣。

《安家》:三個不同家庭,“兩極分化”的教育方式帶來的現實思考

潘貴雨對兒子的教育:典型的寵愛式母親,跟兒子聯合起來套女兒的錢。她對兒子溺愛過頭,慣子如殺子。

潘貴雨是典型的重男輕女,她當年不顧家裡窮,一直想生個兒子,可接連四個孩子都是女兒,房似錦就是第四個女兒,當時,潘貴雨就想仍到井裡去,幸虧爺爺攔下來。所以,房似錦才會說自己名字就是這麼來的:老房家要扔到井裡沒死成的老四,房四井。

潘貴雨最後終於生了一個兒子,可想而知,這個孩子在她心中是多麼的重要,她這輩子說是為兒子而活也不過分。

所以,她為了給兒子買房娶媳婦,就將女兒房似錦當成了提錢工具,此前已經拿走了20萬,可還是不死心,跑到房似錦公司鬧,還當著鄰居的面大罵房似錦是個自己過日子,不管爹孃的白眼狼。最後,又跑到房似錦的住所耍賴,逼著女兒拿錢。

一計不成再施一計,弟弟給房似錦打電話,說自己都不敢帶女朋友逛街,兩張電影票都好幾十元呢,一頓可憐賣慘後,終於打動了房似錦,同意幫他還房貸。卻沒有料到,這是母子倆聯合導演的苦肉計,她答應幫弟弟還貸款後,媽媽潘貴雨隨即就收到兒子微信,這場鬧劇告一段落。

母子兩人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將房似錦玩弄於親情的股掌之中,真是讓人看著生氣。房似錦母親的這種做法,看似是幫助了孩子,其實是害了孩子。如同《誤殺》中的素察,也是因為母親的極度溺愛,而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愛孩子,如果溺愛過頭,實則是害了孩子。

《安家》:三個不同家庭,“兩極分化”的教育方式帶來的現實思考

《安家》電視劇中“兩極分化”家庭的教育方式,帶給我們那些思考呢?

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家長的教育與陪伴,家庭教育問題也值得我們每個家長去用心去思考和踐行,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這是毋容置疑的,但如何愛孩子,如何養育出優秀的孩子,實際上很多的父母也是困惑的, 在這裡也提幾點小建議:

  • 放下對孩子的完美期待,挖掘孩子身上閃光點。

很多家長,在孩子上學後,就將孩子學習成績抓的特別的緊,這也是人之常情,畢竟現在社會競爭這麼激烈,孩子能考試考100分,家長就會特別的開心。如果成績考不好,家長就是一頓狠批,弄得孩子心理壓力很大。

父母終究是需要搞清楚,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僅僅是孩子的成績嗎?並不是所有孩子都是學習的料,父母接受孩子的平凡,接受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去長大,拋棄自己完美的想象,讓孩子神經放鬆下來,才能帶給孩子心靈上的滋養。

正如蘇天培的媽媽,雖然表面對孩子嚴厲,母子關係僵硬,但內心深處還是希望希望蘇天培快樂,所以意最終選擇了讓兒子轉學,沒尋思兒子喜歡上了新學校,轉學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愛好,還參加了全國機器人大賽拿了金獎。母子兩人彼此和解,育兒方式也輕鬆很多。

這讓我們家長明白,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都有自己的優勢和特質,學習成績反映的僅僅是一個方面,家長完全可以去挖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著重去培養孩子,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從而激發孩子的潛能。

《安家》:三個不同家庭,“兩極分化”的教育方式帶來的現實思考


  • ②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古語說的好:“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意思是說父母對於子女的愛,不要體現在一時的溺愛之上,更要為他們計劃長遠的未來。

在羅恩·利伯的《反溺愛》書中,就明確指出“寵壞絕對是家長造成的”父母的溺愛會妨礙孩子正常發展,而更可怕的是很多父母太無私的奉獻,卻得不到好的回報,往往在這種“溺愛”下培養出白眼孩子而不知。

電視劇中的嚴叔嚴嬸就是這樣的父母,他們愛兒子愛得深沉,所以即使在進不去兒子的門,包子鋪被封,他們依舊在為孩子找藉口,不斷地說:“我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就是為了孩子,只要孩子好,我們怎樣都行。” 從頭到尾都沒有抱怨自私、沒有責任、也沒有擔當兒子半句。

嚴叔嚴嬸在兒子身上傾注了所有的愛,到頭來卻遭到兒子的拋棄。這讓我們明白,家庭教育不應是無原則的愛,不是包辦一切,親子關係不是溺愛而是尊重,溺愛會使孩子失去獨立意識和承受挫折的能力。愛孩子,別忽視孩子精神層面成長,讓溺愛遠離孩子。

《安家》:三個不同家庭,“兩極分化”的教育方式帶來的現實思考

  • ③ 原生家庭重男輕女的現象思考。

“重男輕女”從來就不是一個時代的問題,它根植於五千年的生命脈絡中長期存在。哪怕是新時代的今天,我們時時刻刻都在談男女平等,國家也嘗試著以各種方式來打破“重男輕女”這種腐朽的觀念,可在很多的農村地區,依舊保持著這樣一種觀念,而且根深蒂固。

劇中的房似錦,還有《都挺好》中的蘇明玉、《歡樂頌》中的樊勝美,她們三位女性都是被原生家庭的重男輕女思想壓榨著,是選擇抗爭這種不平等還是屈服忍耐被吸食,取決於個人的選擇,當然,選擇不同結局也是不同。

重男輕女的原生家庭常常養育出不爭氣的兒子 ,但與此同時,它也會養育出有性格缺陷的女兒。正如阿德勒所說,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這部劇對於家庭重男輕女現象的折射,也是引發我們很多的思考。

《安家》:三個不同家庭,“兩極分化”的教育方式帶來的現實思考

結語:

《安家》是一部中介賣房片,同時劇中所涉及的家庭教育也讓我們思考。三個家庭所體現出來的“兩極分化”教育方式,如同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很多家庭的縮影,讓我們感到真實和有代入感。

每一個孩子,無論是生活在什麼樣的家庭裡,孩子教育都是我們每個家庭需要重視的問題, 只有遵循“慈”不流於溺愛,“嚴”不失親情與善意。 孩子和家長互為成長,我們的教育也才有可能取得豐碩的果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