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抗戰,中日差距有多大?工業規模,日本是我們的30倍以上


八年抗戰,中日差距有多大?工業規模,日本是我們的30倍以上


偉大的勝利,來之不易!


八年抗戰,中日差距有多大?工業規模,日本是我們的30倍以上


落後就要捱打!近代中國積貧積弱,列強環伺

東瀛小而強的日本,也瘋狂撕咬一衣帶水的文化衣食父母 --- 中國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件爆發,日本全面侵華。

中日間的國家實力差距到底有多大?為何抗日戰爭打的那麼慘烈?揪心啊


作為資源匱乏,火山地震等自然災害頻發的一個島國——日本,向外發展、侵佔別國資源和土地是他們唯一的出路。

明治維新前,就把侵佔中國作為重要的戰略目標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國力迅猛發展,侵略中國的步伐隨之加快

派間諜全面偵查中國,甲午中日戰爭是日本政府有組織有預謀的第一次侵華戰爭。戰後,日本侵佔了中國的臺灣、澎湖列島、遼東半島等土地,賠款2億多兩白銀,得到如此豐厚的戰果,恐怕連日本人都沒想到吧。


八年抗戰,中日差距有多大?工業規模,日本是我們的30倍以上


甲午戰爭之後的30多年裡,日本加緊擴充軍備,為全面侵華做準備,到抗戰爆發前,日本的軍事已經相當先進,現役軍力甚至超過美國


八年抗戰,中日差距有多大?工業規模,日本是我們的30倍以上


這個期間中國做了些什麼呢?還沒從戰敗中清醒過來,更沒看到列強隨時準備瓜分中國的嚴重後果,而是軍閥混戰,內部爭權奪利的內戰狀態,一盤散沙。

戰爭爆發後,日本從東三省開始很短的時間內就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妄圖三個月內結束戰爭,佔領整個中國。

當時的日本軍隊每攻佔一座大城市多則幾天,少則數小時,日軍的作戰能力為什麼如此之強呢?

先看看人家的武器裝備。


日本,也曾經遭受過西方列強的侵略,卻能迅速覺醒過來,清楚地認識到壯大海軍的重要性,到太平洋戰爭時期,日本擁有軍艦637艘,總排水量190多萬噸,擁有航母22艘,已經超過美國。

三八式步槍,改進後的99式步槍,96式輕機槍、92式重機槍等都是當時世界領先裝備。


八年抗戰,中日差距有多大?工業規模,日本是我們的30倍以上


中國,老式步槍還不能平均人手一杆,子彈還不夠用


回顧一下當年,讓人絕望的中日國力差距吧!

1937年,日中國力比對

日本,國民總產值超過100億美元,工業產值相當於60億美元。

中國,國民產值也就13.6億美元,工業產值不到2億美元。

工業規模,日本已經是我們的30倍以上!

而且中國當時的工業產值,大部分是紡織、印染、麵粉加工等民生輕工業創造。鋼鐵,造船等重工業和軍工早就奄奄一息,甚至不如清末和北洋時代!

日本,鋼產量是580萬噸。

中國,鋼產量只有4萬噸!

日本,煤炭產量是5070萬噸。

中國,煤炭產量2800萬噸。中國有那麼多的煤炭儲備,總產量卻只有日本的一半

日本,石油儲備169萬噸。

中國,石油儲備只有1.31萬噸!

造炮彈、子彈都要用到銅,日本儲備了8.7萬噸,中國只有700噸

飛機,日本1937年可以造1580架,中國一架也造不了!

大口徑火炮,日本當年生產了744門,中國連一門也造不了!

日本當年造了330輛坦克,中國一輛也造不了!

汽車,日本當年造了9500輛,中國也是一輛造不了!

軍艦,日本1937年生產軍艦52400噸,中國一噸也造不了!

要買也沒錢!

也就是說,當世界主要軍事強國,已經全面進入陸地機械化和海空遠距離作戰的時刻,堂堂的有4億人口、1110多萬平方公里陸地國土的諾大中國,居然不能生產哪怕是一件機械化和基本現代化的主戰兵器!

坦克、飛機、軍艦、大炮全部不能造!無論是經濟、技術還是軍事。

1937年的日本,都已遙遙領先中國一個時代

海軍對比,天壤之別

盧溝橋事變以前,中國海軍25000人,裝備艦船是66艘,分為輕巡洋艦、運輸艦、練習艦、魚雷艇等等,總噸位只有57608噸。注意,這5萬多噸的軍艦,絕大部分是清朝和北洋對外採購的遺留物。

國民政府的“黃金十年”間,只對外採購了2艘千把噸的新艦,居然還是從日本小船廠定購的!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www.tiexue.net/ ]

最終這些軍艦的大部分,並沒有出海作戰,而是自己沉沒在江陰要塞堵航道,或者被日軍炸沉在長江中

當時的中國海軍,不能算海軍,說江防艦隊都困難

而日本海軍截止到1937年,擁有艦船285艘,總排水量達到115萬噸,12.7萬人。有4艘現役航空母艦,計6.9萬噸,堪稱當時的世界第一。水上飛機母艦2艘,3.1萬噸,戰列艦9艘,計27萬多噸!重型巡洋艦12艘,輕型巡洋艦21艘,驅逐艦102艘,潛艇59艘,練習艦1艘,練習艦也有1萬噸排水量!潛水母艦5艘,還有佈雷艦、海防艦、炮艦等等。更多的軍艦還在各大船廠緊鑼密鼓的建造中!

其中掩蓋噸位、秘密建造的兩艘戰列艦,就是後來的“大和”號和“武藏”號。單艦排水量在7萬噸以上。

也就是說,日軍一艘軍艦的排水量,遠超當時整個中國海軍的總噸位!

日本明治維新時期,和清朝洋務運動時間差不多,可以說雙方基本同時起步

剛開始,清朝的造船能力,還在日本的十倍以上,誰知道到了民國時期,已經是天壤之別!

中日空軍實力,差距巨大


八年抗戰,中日差距有多大?工業規模,日本是我們的30倍以上


七七事變爆發前,中國空軍僅僅裝備600餘架飛機,能作戰的飛機只有200架,全部是買來的。


八年抗戰,中日差距有多大?工業規模,日本是我們的30倍以上


主要是美國、意大利的一戰水平的雙翼飛機。這些飛機速度慢,動作笨拙,火力也很弱。

而日本已經開始裝備著名的零式戰機。雙方飛機的性能差距完全不是一個時代


八年抗戰,中日差距有多大?工業規模,日本是我們的30倍以上


有很多有識之士和海外華僑華人,早就認識到中外飛機性能的巨大差距,因此積極捐款給國民政府,催促趕快訂購外國新一代戰鬥機!

在抗戰的早期,包括武漢大會戰中,能升空作戰的,除了國內殘存的老式飛機,只有蘇聯支援中國的志願航空隊,帶來了不少作戰飛機,但中蘇的飛機性能對比日軍全部處於劣勢,付出了很大的犧牲,武漢會戰還是失敗了。

美國的飛虎隊來支援抗戰,已經是1940年以後。


八年抗戰,中日差距有多大?工業規模,日本是我們的30倍以上


飛機不能自己造,能執行任務的國內飛行員只有400多人

而1937年的日本,年產飛機1500多架!


八年抗戰,中日差距有多大?工業規模,日本是我們的30倍以上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每年能生產飛機接近兩萬架!

日本在侵華初期的幾次大會戰中,陸軍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共投入中國戰場飛機3000多架,大規模轟炸給抗戰軍民造成重大殺傷,我方對此的還手能力微乎其微!

陸軍軍力的差距

人口,當時中國是4億多人。因為內戰一直不斷,國內平時養兵並不少。抗戰爆發前,國民政府現役的步兵是182個師,還有46個獨立旅,騎兵9個師,加上還有6個獨立旅、炮兵4個旅等,總養兵超過170萬人,預備役卻只有150萬人。當時中國人口數量很大,預備役卻很少,說明國府的動員能力非常之差!

盧溝橋事變爆發時,日本的總人口為九千萬,日本當時的常備軍只有38萬人,編為17個常備師團,4個混成旅團、4個騎兵旅團,還有5個野戰重炮兵旅團、3個戰車聯隊、16個飛行聯隊。但是當時的日本規定,凡是17歲到40歲之間的男子必須服兵役,也就是說戰爭一旦發生,日本方面可以動員的參戰的兵力高達一千萬人以上。

日本積極開展全民性的軍事訓練,可以迅速形成戰鬥力的預備役人員,最後達到450萬。之前的38萬人成為軍事骨幹,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後,日軍迅速補充了幾百萬人。可見日本當時的軍事動員體系已經全面現代化,達到了當時的世界一流水平,效率極高。


日本可以利用朝鮮、中國東北和華北的鐵路網;日本海軍已經完全控制了整個西太平洋的制海權,可以迅速的把兵員運到中國從東北到華南的全部港口,再通過鐵路輸送到中國的腹地參戰!

當時日本可以每週從本土運輸到朝鮮3個師團,從朝鮮運到東北,每星期運2個師團。在華北戰場,日軍可在開戰後的八到十天,由本土直接運來3個師團。在沿海戰場,日軍第一梯隊用兩到三個師的投入作戰,只用一星期,而第二週又可以再運來2個師團。侵華日軍的一個師團實際相當於一個軍。全部國軍主力也很難在國內平原戰場同時對付日軍的4個師團。日軍的動員能力和速度,遠遠超出了國民政府的預見。

而在兵員素質和訓練水平上,兩國差距更大

日本通過明治維新,早就全面普及了義務教育。而黃埔軍校的招生標準才是高等小學畢業。就算條件最好的中央軍,初級軍官中,不識字的不在少數。連點名的花名冊都點不了。而士兵中的文盲則佔了絕大部分。

由於中國軍隊文化層次普遍較低,基層軍官不識字的很多,而士兵大部分都是文盲,這導致平時的戰術訓練,只能進行最基本的練習。根本談不上研究戰略戰術,真正到了打仗時,全憑最原始的勇氣,用冷兵器時代激勵士氣的土辦法。進攻的時候還好說,以密集的隊形蜂擁蟻附,進行人海式衝鋒。

一旦遭遇挫折,則立即作鳥獸散!完全沒有現代軍隊基本的專業戰術素養

平時射擊訓練能省則省。因為當時一發步槍子彈的價值,相當於7斤半白米,換成35個雞蛋也行。當時普通的中國城鄉家庭,可能全家一個月都消費不了這麼多好東西!因為1930年代中國農民的主食,還是小米、玉米、地瓜、高粱米,欠收的年景,吃糠咽菜也是常態。食品永遠是常年飢餓中的中國,最珍貴也最有價值的物資。這造成在平時訓練中,無論軍官還是士兵,老想著槍裡裝的不是一發子彈,而是7斤半大米或者35個雞蛋,捨不得實彈打靶!一發子彈打出去,能當半個月口糧的七斤半大米就沒了。

平時訓練,只能是空槍射擊!空槍射擊和實彈射擊畢竟感覺完全不同,導致後來在和鬼子面對面的實戰中,國軍士兵普遍槍法不準,在抗日戰場上體現的非常明顯!

中央軍,也不過每個士兵配發15發子彈

全面抗戰打響後,每個士兵也只能配發20發子彈。而參加抗戰的地方雜牌軍則更慘,一杆步槍只配發5發左右的子彈,還不是人人都有槍,剛組織起來的抗日義勇隊,手裡能有根木根就不錯了!

與此相反,日軍的步兵操典規定,新兵入伍後,每月用於實彈射擊的子彈,步槍不能低於150發,機槍不得低於300發!基本是放開了打!加上日軍步槍的精度本來就很好,其訓練結果,就是日軍每個中隊都有三分之一的步槍兵,可以達到優秀射手的水平。中國軍隊和日軍作戰,不論是國軍還是八路,普遍評價鬼子兵的槍法非常好!這造成在初期的正面戰場,一個團的國軍打不過日軍一箇中隊成為常態!國軍的人多番號多,往往是徒有虛名。

槍戰不行,至於火炮就更不用提了!


八年抗戰,中日差距有多大?工業規模,日本是我們的30倍以上


八年抗戰,中日差距有多大?工業規模,日本是我們的30倍以上


“盧溝橋事變”爆發時,全中國75毫米以上的火炮,只有800門,而其中105毫米以上的所謂“重炮”,居然只有48門,全部火力連侵華日軍的零頭都不到!因為日軍一個甲類師團下轄的炮兵,就有36門120毫米榴彈炮,和24門150毫米重型榴彈炮,合計60門!這就是為何上百萬國軍陸軍主力,在正面戰場打不過日軍4個師團!

槍炮比不過,拼刺刀居然也會輸!

抗戰到了中後期,美國顧問開始來華,發現國軍士兵普遍營養不良,長期處於半飢餓狀態,這還是條件最好的中央軍,不用說打仗,甚至連行軍都感到有氣無力。雖然中國士兵的身高普遍超過侵華日軍,但在白刃戰中,七八個國軍士兵被2個上了刺刀的鬼子攆的滿山跑,是最常見的畫面!

其實,當時的日本,雖然海空軍比較先進,但陸軍整體上卻並不怎麼樣,如果與德法等西方陸軍傳統強國相比,裝備甚至還沒達到德法一戰時的水準,就這樣還能在東亞稱雄

只能說當時的中國,實在是太落後了!


八年抗戰,中日差距有多大?工業規模,日本是我們的30倍以上


在軍隊的伙食配置方面

平時,日軍每個人的標準是:精米660克、精麥210克、鹹肉210克、蔬菜600克、鹹菜60克、醬油0.08升、鹽5克、砂糖20克、茶葉3克、清酒0.4升或者甜食120克、香菸20支;

戰時,精米580克、餅乾或者壓縮乾糧230克、罐頭肉150克或者乾肉60克、乾菜120克、醬菜45克、醬油粉30克或者濃縮醬油40克、鹽5克、砂糖20克、茶葉3克、營養食品45克、清酒、香菸和甜食和平時一樣。

日軍的供養,數量充足,營養搭配、口味調配方面考慮的也很周到

常言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可見日本對於這場侵華戰爭做了多麼充分的準備,這不得不讓人驚歎。

我國的軍隊是什麼狀況呢?

就拿當時條件好點的國民黨軍隊來說,我們經常在電影裡看到部隊吃飯的場面,一到開飯士兵們拿著飯碗搶著去盛飯,好多排到後面的人就沒飯吃了,並且是每天兩頓飯,打仗和平時沒什麼區別,國軍當時的伙食標準是每頓飯三兩米,當兵人正是年輕力壯之時,再加上艱苦的行軍作戰,這三兩米是連溫飽都解決不了的。


雙方對比如此懸殊,打贏這場戰爭是多麼的艱難!


八年抗戰,中日差距有多大?工業規模,日本是我們的30倍以上


儘管沒有精良的武器裝備和基本的後勤保障,但是他們有一顆熾熱的心,為了中華民族的存亡,不願做亡國奴的中華兒女們,不惜一切代價贏回了民族的尊嚴和國家的獨立。

我們向所有在抗日戰爭中拋頭顱、灑熱血的勇士們致敬!


�\u0011�m�n\u00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