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黑天鵝》:用毀滅生產藝術,是誰的救贖

電影《黑天鵝》主要講述芭蕾舞團決定重新排演柴可夫斯基的經典舞劇《天鵝湖》,經過努力獲得主演資格的妮娜,為達到藝術的極致完美,最終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影片情節與白天鵝傳說一樣充滿魔咒和掙扎。飾演妮娜的娜塔莉·波特曼獲得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大獎。

電影《黑天鵝》:用毀滅生產藝術,是誰的救贖

藝術是人為的文化。藝術可能完美嗎?

《天鵝湖》舞劇需要一人分飾兩角——“白天鵝”與“黑天鵝”,妮娜可謂天生麗質、純潔無瑕、善良可人,她是白天鵝的不二人選,可她很難表現出“黑天鵝”的性感、魅惑、瘋狂。總監一次次地試探、引誘她,逼迫妮娜釋放天性、噴薄狂野,他需要的是最完美的表演;替補演員莉莉虎視眈眈,是妮娜的最大競爭對手;因為撫育自己早早放棄舞蹈事業的母親,嚴格掌控著她的生活和工作,延續並實現母親的夢想便是她的人生使命。再加上自身的壓力,妮娜高度緊張和焦慮,慢慢的她在“白”與“黑”的角色漩渦裡越來越分裂、心理嚴重扭曲,出現強迫幻想和身心失調。

電影《黑天鵝》:用毀滅生產藝術,是誰的救贖

最後她完全沉浸在幻覺世界裡,演出間隙她走入自己的化妝間卻看到莉莉的嘲笑與譏諷,兩人發生歇斯底里的爭吵,妮娜用破碎的鏡片刺殺了莉莉。然後繼續上臺舞蹈,演出獲得空前成功,在白天鵝墜崖自殺的一瞬間,她才發現自己的腹部正在流血。原來化妝間的情景是她的幻覺,她用鏡片刺中了自己。

掉下舞臺後她欣慰地感嘆:“完美。我得到了完美。”總監、觀眾們、同事們在歡呼雀躍,可她卻閉上眼睛。

電影《黑天鵝》:用毀滅生產藝術,是誰的救贖

所有的人都希望妮娜完美,“完美”是妮娜藝術創作的枷鎖。“完美”使她拋卻了自我,走上壓抑、掙扎和癲亂的生活。她被“黑天鵝”吞噬了靈魂的羽毛和潔白的夢境,但誰也沒有告訴她,悽美和完美,到底誰更美?!

我無法肯定藝術創作中,如果演員與角色完全輝映重疊即是完美的體現,但我知道完美是一種假設,一種美好的藝術願景。

藝術是人為的文化。既然人無完人,那麼人創造的作品可能完美嗎?《天鵝湖》的總監代表著藝術商品價值的發言人,母親與同行代表著被藝術捆綁迷失自我的人群,而妮娜是屈從權威、用自殘釋放抵抗、用生命完成同化的弱小個體。這是一群被完美的執念包裹的人,他們不知道所謂完美只是空中閣樓,只是遙不可及的想象。

朱光潛在《談美》中說:“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價值,不是事物的本質”。所以任何藝術產品都屬於客觀審美的範疇。苛求完美是潛意識裡自我控制慾的抓狂,是利用藝術價值觀施加的人格勒索。總監一定要把白與黑融合一體,這本身就是對藝術的暴虐。

美或完美並沒有統一的尺度和標準,人的認知、信仰、環境、情感等都是影響審美的重要因素。如果非得像妮娜那樣犧牲生命才能贏得完美,那麼如此完美又有什麼意義?!

電影《黑天鵝》:用毀滅生產藝術,是誰的救贖

藝術是表達美與展現美的過程,但首先需要展現的就是人性美。

蘇聯的列·斯托洛維奇認為藝術具有認識、啟迪、娛樂、享樂、補償、淨化、勸導、評價、預測等功能。

我覺得藝術是表達美、實現美、展現美的創造過程,藝術的價值在於積極審美體驗和充分的情感影響。

人是藝術美的創作者、受益者,藝術因人而存在。不管何種藝術形態,其審美活動的首要前提應是尊重與呵護人性美。

電影《黑天鵝》:用毀滅生產藝術,是誰的救贖

人性美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創作者基於正常人類心智活動而開展創作,對人物、環境、情感、關係、言行等具有清晰地認知;二是創作者對創作對象(角色)有強烈的情感鏈接和價值認同,且此過程是愉悅的、享受的、健康的。

反觀妮娜所扮演的角色,她在完全缺乏黑的因子、不理解黑的內涵的前提下,硬生生強迫自己墮落、硬生生地將白染成黑。一次次的幻想、臆想,一次次的自我摧殘:她撕破手指流血不止、腳趾黏結成蹼、背部持續的傷痕以至最後長出黑色羽毛並強行拔出、發出動物般的呻吟……電影的鏡頭沉重怪誕、驚悚撕裂,將妮娜的內心異化和人性崩塌刻畫得淋漓盡致。

這樣的妮娜已經不具備飾演白(黑)天鵝的能力與美感了,可惜總監、母親和周圍的人都沒有體察到她的變化,沒有感知她的心靈境遇,他們依然在完美的孜孜以求中繼續。

妮娜的表演飽含對生命和藝術的絕望與哀嘆,也許她唯有毀滅自己才能達成總監們的要求。

電影《黑天鵝》:用毀滅生產藝術,是誰的救贖

很多藝術工作者喜歡追求極致的完美,甚至執迷其中無法自拔。為了極致他們會過度挖掘身體與心理的潛能,他們視超越極限為突破自我。我覺得極限可以去不斷的挑戰,但前提是:不能以殘害身心為代價,不能以摧毀人性為代價,不應將超越極限的狀態視為藝術審美的必然需求。極限不是極致,有時即使突破了極限也不一定就能創造出極致的美。

創作者自身首先感受、享受到藝術的愉悅、舒適、怡情時,才能塑造出真正充滿美感的作品或角色。

一味講究超越極限、突破自我,不是藝術的極致美,而是創作的極端化。

電影《黑天鵝》:用毀滅生產藝術,是誰的救贖

每一件藝術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是無法複製的。

《蒙拉麗莎》、《紅樓夢》、《百年孤獨》,哪一件作品我們可以複製?《天鵝湖》當然也不可能。

人類經典的藝術作品,都是在經年累月的洗禮和積澱中形成的,它們是獨一無二的。時代變遷,時光流逝,我們永遠不可能複製出經典作品原本的文化內涵和精神意趣。

同樣每個個體在這個世間也是獨一無二的,我們的藝術創作是基於自我的審美經驗和藝術技巧而完成的獨一無二的作品。美是自我的追求,獨立的追求,不是附庸、不是取巧,更不是扭曲自我以實現他人的美。

電影中的紐約芭蕾舞團的藝術初心,或許就是造成妮娜悲劇的首要原因。

電影《黑天鵝》:用毀滅生產藝術,是誰的救贖

《黑天鵝》的劇情結構曲折精彩,影像語言飽滿濃重,音樂、舞蹈、色彩、道具、光影效果都具有極高的藝術性,是一部令人難忘的好電影。尤其是影片中涉及藝術創作的態度與標準的問題,能夠帶給我們許多深刻的反思與啟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