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撒哈拉簡介

西撒哈拉簡介

西撒哈拉位於非洲西北部,地處撒哈拉沙漠西部,濱臨大西洋,與摩洛哥、毛利塔尼亞、阿爾及利亞相鄰。海岸線長約900公里,面積266000平方千米。

該地是一個有爭議地區,摩洛哥聲明對此地區擁有主權。另外,當地獨立武裝組織波利薩里奧陣線統治著該地區以東大約四分之一的荒蕪地區,其餘大部分均為摩洛哥所佔領。

目前,共有47個國家承認該武裝政權所領導的"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為獨立的阿拉伯國家之一。

西撒哈拉簡介

西撒哈拉佔是典型的風沙地貌,全境除少數綠洲以外,幾乎全是沙漠。

西部沿海地區地勢低平,海拔在200米以下;東部地區地勢較高,海拔約450 米。東北省海拔800米為全區最高地區。高原上有深谷,以薩吉耶哈拉幹河谷最大,又稱薩吉耶哈姆拉盆地。全境無一條常年性河流。

屬熱帶沙漠氣候,年降雨量100毫米以下,有的地區經常連年20年無雨。日溫差大,內地晝夜氣溫變化幅度為11℃~44℃。缺雨、乾旱、悶熱是西撒哈拉氣候的特點。即使是沿大西洋邊上的阿尤恩、達赫拉等地的年,降雨量也只有40~43毫米。

西撒哈拉簡介

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進入。15世紀中葉遭到葡萄牙、西班牙入侵。1886年劃為西班牙“保護地”。1958年劃為西班牙海外省,稱為西屬撒哈拉。

1975年西班牙宣佈撤離西撒哈拉,並同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亞分別簽署分治協議,隨後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線也對西撒哈拉提出領土要求,此後三方多次發生武裝衝突。

1979年毛里塔尼亞放棄對西撒哈拉的領土要求。而摩洛哥和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線的衝突一直持續到1991年。目前摩洛哥控制著西撒哈拉四分之三的地區。

西撒哈拉簡介

西撒哈拉磷酸鹽礦藏量豐富,僅布克拉的藏量即達17億噸。建有現代化磷酸鹽開採場。1976年發生戰爭後,生產陷於停頓;1979年恢復生產。

此外還有鉀、銅、石油、鐵、鋅等資源。多數居民從事畜牧業,主要飼養羊和駱駝。沿海漁業資源豐富,居民以捕魚為生。

多數居民從事畜牧業,主要飼養羊和駱駝。沿海漁業資源豐富,海洋水產資源豐富,其中以海蟹、海狼、沙丁魚、鯖魚等著名。

西撒哈拉簡介

西撒哈拉人口27萬,主要民族為阿拉伯人和柏柏尓人。通用阿拉伯語、西班牙語。居民主要信奉伊斯蘭教。

西撒哈拉簡介

西撒哈拉社會以部落為基礎,最大的部落是拉基巴特,佔總人口的一半。每一個部落包括幾個家族,同族人在一起遊牧。每個家族由年長、有名望的人擔任族長。各族的族長組成一個小組,根據伊斯蘭法律制定部落的法令,任命酋長(主席)。各部落的酋長組成西撒哈拉的酋長大會,成員幾十人,是最高的權力機構。

西撒人偏愛藍色,不論男女,差不多全身都用一塊藍布裹著,因而有“藍人”之稱。在城市,貴族、宗教學者和行政長官常穿白色長袍。

西撒哈拉簡介

(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國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