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也壓不住要擡頭的龍,二月二美食,今天你吃了嗎?

下樓買菜的人們會駐足街頭,肆意閒聊;商場和公園開始人滿為患;街上行色匆匆的路人開始不帶口罩……有那麼一瞬間,讓我覺得春天來了。

病毒也壓不住要抬頭的龍,二月二美食,今天你吃了嗎?

龍抬頭的傳說

相傳,武則天廢唐立周稱帝,惹得玉帝大怒下令三年內不許向人間降雨。司掌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受苦,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後,便將玉龍打下天宮,壓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立了一塊碑,上寫道: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人們翻曬金黃的玉米種子,這玉米就象金豆,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於是家家戶戶爆玉米花,並在院裡設案焚香,供上“開花的金豆”,玉帝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佈雨。從此,人們就把這天稱作“龍抬頭”。

病毒也壓不住要抬頭的龍,二月二美食,今天你吃了嗎?

龍抬頭的由來

古代先民用二十八星宿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龍”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龍的角。每到二月,東方地平線上將會升起龍角星,這時整個龍的身子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是角宿初露,像是神龍甦醒的樣子。人們此時焚香禱告,祈望神龍庇佑新的一年萬事順利。

病毒也壓不住要抬頭的龍,二月二美食,今天你吃了嗎?

龍抬頭的食俗

龍抬頭這天的食俗大有講究的,寄託了人們祁龍賜福的願望。普通人家在這一天要吃麵條、春餅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且都與龍有關係。吃麵條叫“龍鬚麵”,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麟”,吃炸糕叫吃“龍膽”,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病毒也壓不住要抬頭的龍,二月二美食,今天你吃了嗎?

但也有些地方不吃“龍鬚、龍耳……”這些東西,因為這些吃食都以龍命名,吃了怕影響龍的健康。便把日常吃的食物取個好聽的名字,為了討個好彩頭,比如豆腐叫兜福,芥菜叫借財等等。

那麼龍抬頭折騰,全國各地到底有哪些食俗呢?


山東-炒豆子

在山東,龍抬頭是春節後的一個重大節日,有吃炒豆子的習慣。提前幾天用佐料把黃豆泡好,晾乾,這天炒好,相遇時相互交換吃。孩子們唸叨著俗語,“二月二,炒蠍子爪(既炒的黃豆),大娘嬸子給一把”。

大家嬉笑品嚐,看誰家的手藝好。這天不允許喝糊犢(用麵粉做成的湯),特別是家中有屬龍的更是不行,怕糊龍眼,命不長壽。

病毒也壓不住要抬頭的龍,二月二美食,今天你吃了嗎?

北京-太陽糕

老北京的習俗,二月二的吃食除了春餅和驢打滾外,還有一種叫“太陽糕”的餑餑。《燕京歲時記》記載:“二月初一日,市人以米麵團成小餅,五枚一層,上貫以寸餘小雞,謂之太陽糕。都人祭日者,買而供之,三五具不等。”這種糕是用米粉蒸制的,也有人用江米。而雞是太陽的象徵,雞鳴,則太陽昇矣。但這個餑餑現在幾乎已經買不到了。

病毒也壓不住要抬頭的龍,二月二美食,今天你吃了嗎?

山西-麻花、煎餅

在山西,人們喜食麵條、粉條,名為挑龍尾。並要吃糕糊狼嘴和吃梨敗火、打髒氣。呂梁地區喜食煎餅,稱為“揭龍皮”。晉南這天則一定要吃麻花、饊子,謂之“啃龍骨”。晉北地區講究吃灶王爺前的棗山。一家幾口人,將棗山切成幾塊,人均一份,最上面的三尖部分歸家長享用。

病毒也壓不住要抬頭的龍,二月二美食,今天你吃了嗎?

福州-鹹粥

古時的福州,物質不豐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低,平時難得雞鴨魚肉,只能在過春節前才採購一番。儲存了將近一個月的食品,能吃的已經吃完了,吃不完的也到了即將腐爛變質的時候了,節儉的家庭主婦就在二月二這天,把正月尚未吃完的食品都混在一起,加一些糯米,煮成稀飯,全家人圍在一起把它吃完,以免浪費。久而久之,二月二煮鹹稀飯的習俗就形成了。

病毒也壓不住要抬頭的龍,二月二美食,今天你吃了嗎?

溫州-芥菜飯

在溫州有著“吃了芥菜飯不生疥瘡”的說法。這個習俗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一天,乾隆皇帝微服察訪民情,到浙南一農戶家中,發現一名飽讀詩書的青年張某因家境貧困,無法進京赴考,只得在家苦讀詩書。張某熱情好客,請乾隆皇帝吃頓便飯。正當準備做飯時,張某發現米缸裡的米不夠吃,又沒菜餚。張某到菜園裡剝來一把碧綠幼嫩的芥菜,加點佐料,煮成一鍋綠中夾白的芥菜飯。乾隆皇帝早已飢腸轆轆,一聞到這芳香撲鼻的芥菜飯,食慾大增,吃得津津有味,並讚不絕口,連問這綠裡夾白的飯是怎麼做的。張妻答道:“這叫芥菜飯,吃了不會生疥瘡。”這天,剛巧是農曆二月初二,二月二吃芥菜飯的習俗便從此傳了下來。

病毒也壓不住要抬頭的龍,二月二美食,今天你吃了嗎?

安徽-炒麵

在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北鄉一帶,每逢農曆二月初二,家家戶戶都吃炒麵條。炒麵條是將麵條扯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再與肉絲、油豆腐絲、春筍絲、青菜等混合在一起炒。因炒熟的麵條外形像蟲,寓意大家合力把蟲炒熟並全吃掉了。

病毒也壓不住要抬頭的龍,二月二美食,今天你吃了嗎?

江浙滬-撐腰糕

江浙滬地區很多地方保留著吃撐腰糕的習俗,所謂的撐腰糕,其實就是普普通通的農家米糕。事先把大米放在淘籮裡淘洗後晾乾,再用石磨磨成粉,按照粳米粉和糯米粉的一定比例加水揉成粉團,然後做成一條條腰子(腎)型的米糕。吃的時候也頗為講究。一是要站著吃,以示虔誠。二是要倚在門框上吃,據說這樣才可以撐起腰板,幹活不累。寓意吃了糕,當年裡就不會腰痠背痛了。

病毒也壓不住要抬頭的龍,二月二美食,今天你吃了嗎?

廣西-太平米餅

廣西梧州特產小吃,二月二吃太平米餅,寓意家人平平安安、團團圓圓,米餅以香甜受到眾多人喜愛,一般用花生、芝麻、瓜子仁、水晶肉做成,傳統風味,口口留香!

病毒也壓不住要抬頭的龍,二月二美食,今天你吃了嗎?

俗話說,“龍不抬頭,雨不起”,龍作為祥瑞的化身,有著呼風喚雨的能力。於是,在農曆二月二的早春時節,人們便希望有龍抬頭,來一場風雨,來保佑今年的風調雨順。

神龍一出則百蟲伏藏,只有當春龍布雨洗去一切陳舊,春天,才真的來了。




• END •


文章觀點不代表本號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