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全國唯一700多年曆史的元代建築風格縣衙


臨晉縣衙,位於山西省臨猗縣城西北20公里的臨晉鎮,為元代時臨晉縣衙署所在地。廨署創建於元大德間(1279~1307年)。明清兩代及民國年間均有修葺,大堂的梁脊板上留有民國23年10月最後一次重修題記。臨晉縣衙,現存主體建築大堂為元代原構,是山西省目 前保留下來的三處元代大堂建築之一。

臨晉縣衙,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6000平方米。以中軸線佈局分三層臺階式,依次為大堂、二堂、三堂,周圍配以廊房。大堂面闊五間,進深六椽,當心間很寬,明顯大於次、稍間,稍間又略窄於次間。大堂用柱14根,柱網分佈採用內槽當心間與次間“減柱造”,使堂內空間寬闊明亮。樑架“為徹上露明造”,堂前正面簷柱大於各柱,當心間兩根採用“抱柱造”。前簷額枋用材碩大,以三根大圓木製作,直徑達800mm。增加了大堂的壯嚴氣氛。

這是元代大堂正上方的斗拱很漂亮,集建築力學與建築美學為一體,堅固美觀,犬牙交錯。犬牙是鋒利的是用來……


二堂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簷硬山頂。三堂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堂前帶廊。兩堂結構簡潔,無鬥裝飾,為清末民初時期建築。二堂是審理一般案件、與同僚、部屬、鄉紳們議事的地方。這裡相當於是個多功能會議室吧。

圖為,二堂的內部結構,有12根直徑大約500mm的立柱支撐,前後是鏤空的四扇雙開大門。

圖為,二堂內的屋頂結構。

這是三堂,是縣太爺日常辦公的地方,領導辦公室,看起來還是很氣派的,不知道有多少平的,不知道超不超國家標準?

銀億庫位於大堂與二堂中院之東側,面寬三間,進深二椽,單簷硬山頂。書房位於三堂西側,與三堂相接,面寬一間,二屋皆為民國時期建築。銀庫前面的整體石雕照壁價值不菲,據說可以在北京三環以內買下一棟房子。

位於大堂西側的偏院是縣衙的監獄,民國重修時,改稱看守所。

圖為,看守所大門上的門匾,刻著“中華民國二十三年 立”。

2001年6月25日,臨晉縣衙作為元至近代古建築,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自大堂東山牆起向東15米,自大堂西山牆起向西15米,自大堂後簷下起向北100米,自大堂簷下起向南130米至大街。

緊鄰縣衙的東邊是臨晉文廟,始建於宋,現存大成殿為清代遺構。氣勢雄偉,蔚為壯觀。大殿前方,有千年唐柏一株,宋政和八年(公元1111年)鑄造的萬斤鐵鐘一口。臨晉文廟大成殿坐北向南,殿前設長13.5米、寬9米的大月臺,月臺周邊以石欄圍護,望柱與石欄板上皆有花草瑞獸浮雕圖案,月臺中部設甬道,上鋪浮雕雙龍青石,大成殿面闊五間,進深六椽,


單簷歇山頂,黃、綠、藍琉璃筒板瓦覆頂,琉璃脊飾,樓閣式脊剎,層層矗立,其兩側為琉璃象、獅馱寶塔,簷下四周置柱頭科和平身科,平身科1攢,形制相同,均為三踩單昂,明間出45度斜昂,殿內明間後簷牆有壁畫,博風板及兩山花采用琉璃構件進行裝飾,山尖正中為一琉璃雙層圓形框,東側山花內為琉璃雙鶴、翠竹,西側山尖為雙鹿、綠樹。2016年6月6日,臨晉文廟大成殿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關注 “黃河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