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喜劇人白凱南怎麼就成了“高曉攀第二”了?

高曉攀這位號稱相聲圈裡長得最帥的相聲演員這些年一次也沒上過熱搜,初識高曉攀是在北京他開的“嘻哈包袱鋪”,票價不高園子也不大上座還蠻不錯的,之後給著名演員馮鞏量活兒又在央視春晚的舞臺上見了,後來據說小品有抄襲之嫌鬧騰了一陣就平息了,再後來上了遼視的《笑料燉包袱》演過七八個脫口秀,笑果平平,但算是中國電視脫口秀的“先行者”,之後又去了河北衛視的一檔綜藝《快樂高壓鍋》做了一年,在之後就是聽說拍電影了,只是很少人看過。


自虐表演,前半段瘋瘋癲癲,後半段演成悲劇,白凱南最後畫臉和模仿小金人鞠躬的表演也有感動到一些觀眾。只是演情懷完全可以但是不能綁架觀眾,一種小眾的情感抬的太高就不太高級,一鬧一靜的前後對比也並不是一無是處,還是選題上不夠喜劇,觀眾看小品畢竟還是圖個樂,哭唧唧的看著彆扭些。

小編對他的“遭遇”是完全有準備的,大多數觀眾並沒有對他有同情之意,相反盡是嘲諷。當然這諷刺背後,更多的是對白凱南“不思進取”的無奈。本來是與賈玲同起點,一起上央視春晚,一起上《百變大咖秀》,如今卻落了個“孤家寡人”。他似乎也在借節目表達自己,因為喜劇風格分歧,團隊紛紛離他離去,自己獨自孤單前行。

現場的其他喜劇人對白凱南的表現褒貶不一,但是觀眾的票數說明了一切。這個小品白凱南表演之後就說是自己的一段真實的經歷改編的,來說明喜劇人一路走來有多不容易,可惜現場的共鳴還是少了一些,相反看了後面出演的浩哥的小品,觀眾就笑聲不斷,很快就把白凱南的“苦楚“拋到九霄雲外了。

歡樂喜劇人白凱南怎麼就成了“高曉攀第二”了?

早期的白凱南,混跡在全國大小城市當中的演藝俱樂部,負責顧客,很像趙本山的劉老根大舞臺。白凱南在舞臺給大家講些幽默的笑話,如果觀眾的反響平平,那就說明你演砸了,老闆就會炒你魷魚;當然客人也不會慣著你,你如果演得不好,西瓜皮就是給你最好的''禮物''。

白凱南這次成了第二個高曉攀,下一個又會是誰呢?在“恨鐵不成鋼”的同時也應該體會白凱南的心境,畢竟不能一次成敗論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