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傑明巴頓奇事》:最庸俗的最真實,最真實的最高貴

很多人看《本傑明·巴頓奇事》,看到的是愛情,是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無奈,是兩個人的生命逆向交錯的遺憾,是男女主角的悲歡離合。

《本傑明巴頓奇事》:最庸俗的最真實,最真實的最高貴

如果你把《本傑明·巴頓奇事》當成一部愛情片來看,那麼,首先你低估了菲傑茨拉德的思想。電影由菲傑茨拉德的同名小說《本傑明·巴頓奇事》改編,作為美國“爵士樂時代”的代表人物,被譽為爵士樂時代的“編年史家”和“桂冠詩人”。寫出《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樣偉大的作品的人,要表達的往往超越愛情本身。

再則,導演大·衛芬奇對小說進行了再創作和昇華。如果你不熟悉這位不落俗套,總把焦點投向人性與社會黑暗之處,與常規電影分道揚鑣,影像風格震動人心的導演。那麼在聽到他導演的《紙牌屋》《七宗罪》《龍紋身的女孩》《愛,死亡和機器》的時候,就會對他所要表達的東西有所瞭解了。

經大衛·芬奇改編的《本傑明·巴頓奇事》,故事情節更飽滿,人物刻畫更生動,核心思想更多元。如果先看小說再看電影,絕對會被電影驚豔到。

電影版的《本傑明·巴頓奇事》屬於兩位大師的跨時空合作,用看愛情片的眼光來看這部電影,就像管中窺豹,以蠡測海。

影片超出愛情本身的東西太多,最吸引我注意力,讓我想要寫文分享的,是裡面一個個作為非主角又至關重要的小人物。

《本傑明巴頓奇事》:最庸俗的最真實,最真實的最高貴

這些小人物一點點的拼湊出了這部電影除愛情以外的的核心思想——善良,博愛,樂觀,自由,勇敢,無畏......

奎尼

本傑明一生下來,除了體量大小是嬰兒樣子之外,其他所有的特徵都像個老頭。滿臉皺紋,皮膚鬆弛,醜陋無比。所有人看到都會覺得是個怪胎,即使他的親生父親也接受不了這樣嬰兒,想將它直接丟棄。但是本傑明的母親,臨死之前交代了他的父親,一定要讓他有個容身之所。他的父親顧念亡妻之情,將本傑明丟到了一家養老院門口。

作為養老院料理人的奎尼,在看到本傑明的時候,就義無反顧地收養了他。不顧他滿臉皺紋,不顧他醜陋,不顧他是一個白人,甚至在醫生檢查完本傑明的身體,得知本傑明患有白內障,身體狀況糟糕,可能活得並不長久之後,依然細心的照料他,堅信他是一個奇蹟。

《本傑明巴頓奇事》:最庸俗的最真實,最真實的最高貴

本傑明出生在一戰結束的當晚,那是1918年11月11日。距離1862年美國政府頒佈《解放黑人奴隸宣言》還有56年,距離1899年反對種族隔離與歧視,爭取民主平等的“美國黑人運動”還有93年。因此,在1918年的時候,黑人在美國完全沒有地位可言。在美國的黑人是被鄙視,被嫌棄,甚至是被厭惡的。

奎妮肯定也能感受到白人的這種鄙視,嫌棄和厭惡,但當她看到一個白人小孩的時候,並沒有把她在白人那裡受到的一切,報復在一個白人小孩身上。她充滿著關愛與關懷,撫育了“敵人”的小孩。這一身黑色的皮膚,包裹的卻是一顆潔白無暇的,晶瑩剔透的,善良博愛的心。

她沒受過什麼教育,沒有什麼文化,但她永遠樂觀,永遠充滿熱情,永遠帶著愛意。她身體力行,以身作則教會了本傑明、善良、博愛。最重要的一點,他教會本傑明,接受生命的無常,並對未來充滿希望。

《本傑明巴頓奇事》:最庸俗的最真實,最真實的最高貴

她常常說:“你永遠不清楚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就像《阿甘正傳》裡說“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巧克力是什麼味道”一樣。這些話影響著她身邊的人,包括在開始不想收養本傑明的韋斯先生。這些句話教會本傑明面對未來的無常,不論痛苦快樂,不論悲傷喜悅,不論健康病痛都要往前走。

歐提先生

本傑明因為奇怪的外形和孱弱的身體原因,無法去外面行走,他每日與一群老人作伴,過著複製粘貼一樣的老年生活。他也不知道他是個孩子,他對這個世界有好奇,有疑問,但不知道怎麼去探索。歐提先生的到來打破了這樣的境況。

他走南闖北,見多識廣,幽默風趣,樂於分享。他帶本傑明的身體走出了養老院,走出了本傑明熟悉的地方,帶他去未知的領域。帶他坐車,跟他講在動物園的趣事,跟本傑明說他家鄉的河流,並帶本傑明見他的高個白人女友。

本傑明後來回憶說這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天。歐提讓他見識了不一樣的世界,經歷了不一樣的人生,將他身體帶出去的同時,也將他的靈魂帶出了養老院,讓他對這個世界保有光明正大的好奇與探索之心。

或許別人會覺得歐提是瀟灑快活的,這是導演的高明之處,把一個人的苦難小處著墨,但直擊人心。

如果說本傑明是個異類,不被人所接受,要忍受很多異樣的眼光。那作為黑人的歐提比本傑明更不為人所接受,忍受更多異樣的眼光。

《本傑明巴頓奇事》:最庸俗的最真實,最真實的最高貴

在他帶本傑明坐車的時候,有三位白人小朋友回過頭來看他們。但是他們看的不是本傑明,而是作為黑人的歐提。在歐提向他們做鬼臉後,他們真的被歐提嚇住了。孩子對黑人的恐懼,正說明當時社會對黑人的歧視與不容。就像小時候奶奶對孩子說:“再不聽話就讓土匪把你抓走”一樣,白人小孩受到的教育是:“再不聽話就讓黑鬼把你抓走。”

而歐提在離開的時候,跟本傑明說他與高個子白人女友分手了,他輕鬆的說到:“與高個子交往難免這樣”。但是其實不是高矮問題,而是膚色與種族問題。歐提深知這一點,“難免這樣”四字道出了這種情況時常發生,他早習以為然。這是要經歷多少才能習慣呢?我不知道。

但是他一直樂觀向上,與本傑明說的事情都是有趣的事情,貌似這個漂泊者,經歷的都是快樂。但是人生在世,怎麼可能沒有一點苦?但他把所有的苦,都裹上了糖衣,讓靠近他的人,接觸到的只有甜。

邁克船長

在歐提離開之後,本傑明與道斯一起去海邊看風景。然後當上了邁克船長的拖船工。邁克船長帶本傑明去喝酒,帶本傑明去勾欄院,也帶本傑明開著船去大海兜風,與船員吹牛說著蜂鳥的故事。

他七歲開始在船上幹活,從小被父親虐待,他拖欠員工工資,愛吹牛,嗓門大,粗魯......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以後,義無反顧的開船去珍珠港救援。在庸俗的日常中,卻有著自己的精神追求,並終身捍衛。他想當藝術家,父親的束縛讓他成為一個拖船船長。但他在自己的身上畫滿了紋身,用自己的身體來作畫,想要破壞他的藝術,除非扒了他的皮……這是用生命來捍衛自己的精神家園,用生命來對抗世俗生活。

《本傑明巴頓奇事》:最庸俗的最真實,最真實的最高貴

他參加戰爭被槍打中胸膛,第一反應不是“我中槍了”“好痛”“我要死了”,而是“居然打爛了我的畫!”在死生大事面前,他想到的是他的藝術而非生命,再一次體現了他把藝術看得高於生命,在意精神遠超肉體。最終他求仁得仁,與自己的藝術一起死亡。

而他死前告訴本傑明:“不順心的時候,你可以像瘋狗那樣發狂,你可以破口大罵,詛咒命運;但到最後,一定要懂得放手”。

《本傑明巴頓奇事》:最庸俗的最真實,最真實的最高貴

他執著於他的藝術,卻也懂得釋然。他活得最為瀟灑與通透。

道斯先生

道斯先生每次出現的時候,都是說他被雷擊中的故事,這個在觀眾看來是搞笑擔當的角色,在本傑明一生中卻是至關重要的人生導師。他每一次說被雷擊的時候,給本傑明帶來的,都是醍醐灌頂的頓悟。雷擊中的是道斯,卻也是本傑明。

第一次時候,道斯先生說了他的兩次被雷擊的經歷。那是在本傑明知道一直未能懷孕的奎尼懷孕,心情失落,而後又被富太太誤會誘騙小黛西的時候。在此之前,他一直把奎尼當成自己的親生母親。而奎尼懷孕,把他拉回了現實,他是個被人拋棄的孩子。而富太太的誤會,更是讓他無法理解和受傷。

《本傑明巴頓奇事》:最庸俗的最真實,最真實的最高貴

這時候,道斯先生說了自己被雷擊的經歷,一次是道斯先生在修繕屋頂,一次是過馬路拿信。道斯先生的這兩次雷擊,讓本傑明懂得了親情,那是相互陪伴,而不是血緣。也明白了人生在世,總會有人不理解你。

第三次是在歐提先生與本傑明告別後,他的生活又回到了原來的樣子。他同道斯先生去碼頭看船,而此時道斯先生又講了一次雷擊的經歷——他走向奶牛的時候就被雷擊了。這一擊使本傑明懂得了友情和別離,於是明知道船長不會付他工資的情況下,依然去給邁克船長當了拖船工——你不在我身邊,可我卻可以用你的方式生活。

第四次是本傑明當拖船工回來,奎尼已經稍顯老態,她的孩子也已經長大,養老院住進了很多新面孔,他所面對的一切都已經物是人非。

《本傑明巴頓奇事》:最庸俗的最真實,最真實的最高貴

而他經歷的一切也是天翻地覆,第一次喜歡一個女人,然後那個人不辭而別。經歷了一場戰爭,看到很多人死去,包括教給他自由和勇敢的邁克船長。

這時候的本傑明已經不是以前的本傑明,他對現實有了懷疑,對奪走他人生重要之人的戰爭充滿憎恨。這時候,道斯先生跟他說了他被雷擊的經歷——“一次是我坐在車裡想心事……”

這一擊,讓本傑明迴歸了初心,讓他懂得了和平,體會了博愛,更知道了珍惜。

第五次是本傑明的父親已經年老,腿做過了大手術。這時候他父親為了有人繼承他的商業帝國,找到了本傑明,向他坦白他就是本傑明的父親。

面對這個拋棄自己的人,本傑明心中五味雜陳,有怨念,有不解,甚至有點恨意。這時候,道斯先生說出了他在路邊遛狗被雷擊的經歷,這一擊,讓本傑明想到邁克船長的話。

《本傑明巴頓奇事》:最庸俗的最真實,最真實的最高貴

因此,他釋然了,放下了。

我看電影的時候,有彈幕說:“是不是道斯先生說完7次雷擊就死亡呢?”電影道最後也沒有說完7次雷擊,道斯先生依然活著,即使瞎了一隻眼睛,耳朵也不好了,但是經歷7次雷擊的他依然活著。

他用他的姿態告訴本傑明,生活給我什麼,我就接受什麼,不抱怨也不憎恨,不感傷,也不嘆息。很多人認為抗爭是英雄,但殊不知道,有時候接受才是英雄本身。

這些性格各異的小人物,用他們自己獨特的處事方式,保持著自己的真實本色,踐行著自己的行為準則——即使命運給我以痛擊,我依舊不怨恨命運,也不改變初心。

《本傑明巴頓奇事》:最庸俗的最真實,最真實的最高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