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你的論文為何在導師那裡“石沉大海”?

在科學網開通博客後,有幸與很多素未謀面的學子建立了聯繫。

解惑:你的論文為何在導師那裡“石沉大海”?

有些學生經常會通過郵件或微信與我交流他們在學習、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有些和我們研究內容相近的同學甚至會同我討論專業問題。


臨近寒假,這些同學裡有好幾位都向我吐槽,說導師修改論文的速度實在太慢了。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站在導師的角度說幾句。


可以說,大多數導師在接到學生論文時都是非常興奮的,肯定會盡可能在最短時間內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和建議。


但是為什麼有些論文會“石沉大海”呢?不妨聽我慢慢道來。


01、首先,你提交的論文足夠完整嗎?


有些同學提交論文時覺得:反正是初稿,先搭個框架,聽聽意見再完善。

如果你是這麼想的,把初稿寫成“框架稿”提交,那就別怪導師“效率低下”了。


要知道,如果你根據導師的建議,按照既定期刊的要求準備好完整的稿件,題目、署名、摘要、關鍵詞、圖表美觀且格式正確的正文、致謝、參考文獻一應俱全,那麼導師一定會迅速將自己調整到reviewer檔位,光速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


如果你提交的只是“框架稿”,導師的“應激反應”根本無法得到激發,你的論文壓箱底便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這時,有些同學可能會說:“寫論文,尤其是英文論文,看似容易,做起來太難了!特別是第一篇論文,說‘龜速’寫作都不誇張!所以我不寫‘框架稿’,怎麼能按時完成?”


其實,這種困惑的出現都是因為你內心深處的“完美主義”在作祟。


寫論文,完全可以按照“先完成再完美”的原則進行,只要完成了,完美就比你想象得快多了,按時提交絕對不成問題。


不信你從下一篇論文就用這招試試看。


02、第二,你把論文初稿交給導師後,開始準備投稿文件了嗎?


當你將完美的初稿交給導師後,是不是就意味著焦慮成功轉移,自己可以去參加各種放鬆活動了?


當然不是。


初稿移交給導師後,你就要抓緊時間根據既定期刊的要求,積極準備各種投稿文件了,比如Cover Letter、Graphic Abstract、Comments、Highlights等等。


這些投稿文件一旦送達導師的郵箱,即使再忙,他們也不可能無視這些“催促禮物”,必定會忙裡偷閒地及時修改你的論文了!


如果你提供了完整的初稿,用投稿文件進行了“催促”,導師還是“石化”了一樣,沒有任何反應,我覺得你就有必要約一下面談了。


但是,相信我,基本不會有哪位導師讓你走到面談這一步的。


03、另外,你能體諒導師有多“南”嗎?


作為高校教師,你的導師要給本科生上課(理論課、實驗課、實習課),要給研究生上課,要指導和督促學生們進行科研工作,要寫各種申請書/中期報告/結題報告以獲得經費支持課題組運行,要參加學校/學院/系/教研室的相關例會,要在全國甚至全球範圍內參加學術會議交流……


如果你的導師身兼行政職務,那可能只有下班後才有時間去做科研的事情了。


還有,你的導師也是一個普通人,上有老下有小,也要過日子,實在是比較“南”。


最後,偶爾出現的巧合事件,有時也會影響你的論文修改速度,那就是你的同學們和你一起努力拼搏,最終不約而同地在同一時間把論文發給了導師。


這個時候,即便導師腎上腺素飆升到極值,也只能讓自己的高足們耐心排隊等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