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現代橋樑之父”,他是天邊那顆閃亮的星

124年前,1896年1月9日,中國橋樑專家、土木工程學家茅以升出生。


“中國橋樑之父”、“茅氏定律”,這些都是茅以升最閃亮的標籤。

他愛國、愛橋,所以建造錢塘江大橋。

他愛國、愛橋,所以揮淚炸燬錢塘江大橋。

他只留下一句話:“抗戰必勝,大橋必復!”


今日《國家記憶》,一起致敬大師。

1933年3月,正在北洋工學院任教的茅以升,接到來自杭州的電報和一封信函,要他立即趕往杭州,商談籌建錢塘江大橋的事項。當年8月,錢塘江大橋的籌建工作拉開了序幕。考慮到當時的時局,茅以升拿出了一份非常有遠見的大橋設計方案。

他是中國“現代橋樑之父”,他是天邊那顆閃亮的星

他是中國“現代橋樑之父”,他是天邊那顆閃亮的星

茅玉麟 茅以升之女

我父親決定用上下兩層的設計方案,當時抗日戰爭已經爆發了,他希望用公鐵兩用的雙層現代化大橋從國防上也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934年11月11日,杭州六和塔下,五千餘人會聚這裡,舉行盛大的開工典禮。就在大橋建設如火如荼地進行時,從天而降的炮火降臨了。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8月,淞滬會戰全面爆發,狂傲的日本人叫囂著“三個月內滅亡中國”。中華大地上,戰火四起。

在一次橋樑建設的作業中,茅以升和30多位技術骨幹,正在沉箱內進行水下作業。突然,日本人的轟炸機聲音傳來,緊接而來的就是轟炸機投下的炸彈的爆炸聲,日本人還是盯上了建設中的錢塘江大橋。

他是中國“現代橋樑之父”,他是天邊那顆閃亮的星

炸彈把大橋建設的電力設施炸燬,沉箱裡的電燈照明和高壓空氣,都依靠上面供應,一旦斷電斷氣,錢塘江的江水將會倒灌進沉箱裡,包括茅以升在內的30多人命懸一線。

當時負責看管電閘的工人冒著生命危險,及時打開了水下沉箱的備用空氣機,這才使得茅以升在內的30多名技術骨幹無一人傷亡。錢塘江大橋的建造,才得以繼續。

茅以升說,“橋工未完,抗戰已起,這真急壞了人。”為了儘快為抗戰提供交通支持,建設者們採用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施工方法:上下並進。錢塘江大橋為了趕工,木樁、沉箱和鋼樑,不分上下,都同時動工,上下並進。

他是中國“現代橋樑之父”,他是天邊那顆閃亮的星

1937年9月26日清晨,錢塘江大橋下層鐵路運輸線率先通車,當天大批抗戰物資通過鐵路運向前線,此後,每天無以計數的抗戰物資通過錢塘江大橋不停地運向前線,支持中國抗戰。錢塘江大橋的建成,不僅支援了抗戰前線,也徹底結束了中國人不能自己建設現代化大橋的歷史。

1937年11月16日下午,一位陌生人來到了茅以升的辦公室,他就是南京工兵學校的丁教官。他一邊取出公文,一邊焦急地說:“奉了命令,因敵軍逼近杭州,要在明日炸燬錢塘江橋,以防敵人過江。”這個消息,讓茅以升心痛不已。收到消息的茅以升心情沉重地說出“造橋是愛國,炸橋也是愛國”一語未盡,熱淚奪眶而出。

茅以升深知錢塘江大橋對於交通運輸的重要性,絕不能讓這座中國人費盡心血建立的大橋為日本人服務,他早在大橋建設時就做了一個方案,一個在他心中永遠不願被提及的方案。

1937年12月,日軍逼近杭州,數不盡的物資和逃難百姓通過錢塘江大橋逃向南岸。12月23日,南京政府下達了炸橋命令。茅以升後來說,炸橋的心情,“就像親手掐死自己的兒子一樣”。他悲憤地在書桌上寫下“

抗戰必勝,此橋必復”。

他是中國“現代橋樑之父”,他是天邊那顆閃亮的星

抗日戰爭勝利後,茅以升將一直隨身攜帶的14木箱資料,完整地移交給了當時管理大橋的上海鐵路局,這對錢塘江大橋後來的維護和修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抗戰必勝,此橋必復,造橋人茅以升,在此刻實現了他的諾言。1946年,錢塘江大橋修復重建。

他是中國“現代橋樑之父”,他是天邊那顆閃亮的星

晚年茅以升

2001年,國際小行星中心正式發佈公告,將發現於1997年1月9日的一顆小行星永久命名為“茅以升星”。茅以升雖然離我們而去,但他一生所建造的橋樑將永留人間。

這一顆承載著

茅以升學術思想和科學精神的

天體也將永遠遨遊寰宇、光耀蒼穹


他是中國“現代橋樑之父”,他是天邊那顆閃亮的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