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王刚收藏生涯

王刚说,自己的“收藏生涯”是从10岁开始的,“那年我跟着父亲逛古玩市场,相中了一个鸟笼子,太漂亮了,5元钱,在当时已经很贵了。可惜呀,早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现在回想起来,那个笼子里面的鸟食罐,可能就是康熙青花瓷啊。”

尽管收藏的种类不少,但他首选的还是瓷器,“毕竟瓷器有扎实的群体,是中国古代奢侈品的第一代表。‘CHINA’就有瓷器的意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有强大的国际市场的支撑。你都想象不到,那些西方的黄头发蓝眼睛,有时候比我们的鉴赏家眼光还要高。”


“康乾盛世是封建时代里版图最大的,那时候的瓷器也异常出色。”在他看来,瓷器的优劣跟当时是否安居乐业有紧密联系,但与“言必称乾隆”不同,王刚认为,雍正的审美在帝王里是最棒的,远超乾隆。

演了和珅之后,王刚也有意收藏一些与和珅有关的东西。他有两个和珅的折子,其中一个贺乾隆喜得五世孙的贺折还被他拿到电视上展示过。王刚说,某次有拍卖公司老板打电话给他:“有个和珅的大卷轴书法,拍断价15万元,简直是专门为你准备的。”

王刚回复:“乾隆的字才3万元,不要。”结果在拍卖场上看到那幅字他顿足大悔,卖相极佳,最后这幅字60多万元被一个企业家拿下,王刚当时还有点嫉妒地说:“花那么多钱买一贪官的字,有毛病吧?”


说到收藏的乐趣,王刚露出一副沉醉的神态,“你想想,天底下还能找出比收藏更美的事吗,每天让你欣赏着,由于它的存在,让你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古董就是成人的玩具,我从不怕被人说是玩物丧志,玩物丧志才是最高境界。”王刚甚至表示,自己现在对收藏的兴趣远大于演戏,“我现在的朋友几乎都是收藏圈的。”

“俗语说‘成化无大器’,这跟当时成化皇帝与万贵妃的恋母情结有关。而成化斗彩也多为小件器,之前我在大英博物馆看到成化斗彩葡萄纹杯,那种紫色真的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最得意:15万美元的雍正单色釉碗

“所有喜欢瓷器的,真正玩到一定程度了,就多半钟情于单色釉。我的这三只碗是2008年,纽约刚刚爆发经济危机时,用15万美元拍来的,原来是一位公爵夫人收藏,现在是30万美元也拿不下来了。”回忆这个过程,王刚满脸欣喜,“那釉色,就像女人化妆的胭脂水,怎一个嫩字了得!”


图为清雍正 紫釉菊瓣盘 ,仅作举例说明之用。

最后悔:错过乾隆穿花龙纹梅瓶

很多人一提到收藏,往往跟投资联系在一起。对此王刚表示,自己原先被问价格时也会不舒服,但后来明白了,对于外行来说,最直接的就是问多少钱,才能了解这件藏品的价值,“现在我们也不忌讳谈钱了,谁不在乎呢?在拍卖会上眼看着一口一口往上涨,不都是钱吗。其实谁出钱收藏都是好事,毕竟是尊重我们的文化,总比毁了强。”


王刚坦言,自己也曾有过为钱“纠结”的时候。“2008年天津有场文物拍卖会,现场有一件乾隆青花穿花龙纹梅瓶,起拍价120万元人民币,但只能让天津的朋友帮忙拍。

我当时的心理最高承受价是180万,结果最终这件藏品以599.5万元成交。当时我觉得这个家伙特别傻,没想到今年一个拍卖会上,那只梅瓶又最终以3468万元成交。我只能眼睁睁看着,你说能不纠结吗。”

聊王刚收藏生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