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之美,在於治學

書房之美,在於治學

(徐淮網收藏欄目 馬清彥 鑾翠翠訊)書畫專題報道系列

春山花漸開,夜雨一卷書

滿藏墨香的書房

在虛實交匯之中

陶養心性

不曾遠遊,可窺世界

靜心讀書,潛心學問

這便是人文學者對書房

最執著的情懷


通過書房這條小徑

走進浙江大學人文學院老師們的精神家園~


哲學系 陳村富教授

書房之美,在於治學

“書蟲”寄語

我一生的積累就是一間書房,兩間書庫,上萬冊中外文圖書。我不相信紙質圖書會失去其存在的意義。書在,“書神”在。進入書房,心靜神凝,似有“書神"來助,“醫神”來護。是你融入書堆中,還是書堆融入你心中,渾然一體,應是讀書人的境界。在這裡,與書同在的”書神“也就與你同在。書有好壞優劣之分,人亦有會讀與不會讀之辨。不投機,不違心,不沉淪;敢發言,善發言,發好言,方顯人文學者之本色。過客呀,請勿踩踏沿途上的小花。護花者呀,請記住“只有那在崎嶇小道的攀登上不畏勞苦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馬克思)。

學者簡介

陳村富,歷任浙江大學哲學系主任、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基督教與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以及中華外國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兼華東分會副會長、全國宗教學會理事。著有四卷本《希臘哲學史》(合著)、《轉型期的中國基督教——浙江基督教個案研究》等,主編《宗教文化》(1-5輯),在海內外發表了相關領域代表性論文近百篇。

中文系 汪維輝教授

書房之美,在於治學

“書蟲”寄語

我的書房就是辦公室,家裡的書不多,因為空間不夠。這得感謝浙大。2009年我來浙大工作,漢語史研究中心給了我一間20多平米的辦公室(在西溪校區),我把兩面牆都安裝了很高的金屬書架,勉強可以放下我的藏書。但是後來書越來越多,就放不下了。好在2019年下半年人文學院搬遷到紫金港校區,學院給了我兩間辦公室,加起來有30多平米。這一下條件大大改善了,我的書都可以上架了,只是目前還沒有整理好,所以照片裡顯得有些凌亂。等整理好了歡迎大家來參觀。我喜歡讀書,各種能開闊眼界、陶冶性情、增長知識、啟迪心智的書都愛讀。

沉浸在書中,真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以前我給同學們推薦過《語言問題》(趙元任)、《語文常談》(呂叔湘)、《世說新語》(劉義慶)等書,可以推薦的好書還有很多,但是我的視野其實很有侷限,這裡就不再一一羅列了。總的來說,我覺得讀名著肯定不會錯。同學們年輕,精力旺盛,要抓緊時間多讀一些好書,有些經典要背下來,細細品味,受益終身。讀書是人生一大樂事,我想浙大的學子們一定比我更懂得其中的真味。

學者簡介

汪維輝,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現任漢語史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語言學會副會長、浙江省語言學會副會長等職。研究方向為漢語詞彙史和訓詁學,著有《漢語核心詞的歷史與現狀研究》《東漢-隋常用詞演變研究》《〈齊民要術〉詞彙語法研究》等多部專著,先後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十餘項。

歷史系 劉進寶教授

書房之美,在於治學

“書蟲”寄語

我現在的書房比較小,只能放下6個大書櫃,沒辦法就將客廳的兩邊利用了。我的書主要在隋唐史和敦煌學方面,並由敦煌學擴展到絲綢之路、西北史地、近現代學術史。有些書是經常翻閱的,有些書只是偶爾看看或查閱,也有個別的書可能一輩子都用不上。我不喜歡在網上獲取知識,還是以讀紙本文獻為主。我讀書的感悟是:1.書到用時方恨少。不論是自己的知識儲備還是藏書,在某些時候感覺很欠缺;2.要潛心讀書、靜心思考。儘量少受外界干擾,抵制誘惑,不湊熱鬧,如現在受疫情影響,只能在家,那就靜心讀書寫作;3.閱讀面要廣博一些,力爭做金字塔式的專家,不做旗杆式的專家

學者簡介

劉進寶,浙江大學文科領軍人才,現任歷史系系主任,兼任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理事、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理事、中國唐史學會副會長等。長期從事敦煌學、絲綢之路與隋唐史研究,已出版《敦煌學通論》等專著多部,主編《轉型期的敦煌學》等多部,在《歷史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

中文系 蘇宏斌教授

書房之美,在於治學

“書蟲”寄語

從教20多年來,我先後搬過三次家。每一次搬家前夕,我都感到迫不及待,因為舊家的書房已經不堪重負,家裡能放書的空間都被我“榨乾”了。搬進新家,把書一本本地放進書櫃,好像在和朋友們敘舊,有的書常常翻閱,就像天天見面的老友;有的卻買來後從未拆封,如同那些天各一方的故交。

每天置身於書的環繞之中,彷彿新朋舊友陪伴在側,感到分外充實。人們常說“鐵打的校園,流水的學生”,我希望離開校園走向社會的學子們,永遠都有書的陪伴,這樣你就能永遠遠離孤獨!

學者簡介

蘇宏斌,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現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文藝學研究所所長。長期從事文藝學和美學的研究,主講美學概論 、西方文論 、後現代主義文化研究等課程,主持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省級項目多項。主要著作有《現象學美學導論》《文學本體論引論》《現象學及其美學效應》等,另在《文學評論》《外國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50餘篇。

歷史系 馮培紅教授

書房之美,在於治學

“書蟲”寄語

新冠病毒肆虐的日子,也是寒假宅家讀書的時光。書房是北方的炕式,沒有書桌,只在炕上放了一張炕桌,盤腿而坐,讀書寫作。炕頭滿壁的書架,炕尾也摞起了書,以及炕邊地上八堆半人高的書。書房外的過道上,是曲折的書架走廊。客廳一面牆是書架,中嵌電視機,另外裝修時將客廳隔出一小間,作為妻子的書房,兩面也是書架。疫情期間宅居家中,終於有了難得的整段時光,修改完一部譯著《歐亞交通、貿易與唐帝國》,新學期的課堂上我也推薦給了學生閱讀。翻閱班級QQ,發現寒假中就一天沒有話聊,我說的最多的,就是婆婆媽媽地嘮叨:多加防護,少出門,多讀書,以及希望同學們多觀察、善思考、勤動筆,用歷史的眼光去看社會問題,擔當歷史的責任。

學者簡介

馮培紅,浙江大學文科領軍人才,兼任中國唐史學會理事、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理事。研究方向為魏晉隋唐史、敦煌吐魯番學、絲綢之路與內陸亞洲史。出版《敦煌的歸義軍時代》《敦煌學與五涼史論稿》等多部著作,在《歷史研究》《敦煌吐魯番研究》《內陸アジア言語の研究》等刊物上發表百餘篇論文。

哲學系 林志猛教授

書房之美,在於治學

“書蟲”寄語

現時代電子書雖便捷,但紙質書可任意塗寫,深入思索和把玩。書房,依然不可或缺。寒舍臥室、客廳、走廊、陽臺、飄窗,凡空餘之地,皆放滿書,隨手可得。閱讀經典,最能開拓人的心智,將思想視野推向縱深,尤其有益於形成強健而完善的靈魂。

深入觸摸經典,便是與最偉大心靈的對話,可對恆古不移的人世問題有更寬厚的理解。

學者簡介

林志猛,浙江大學求是青年學者,兼任中國比較古典學會副秘書長,研究領域為古希臘哲學、法哲學、政治哲學、古典學、宗教哲學。已出版專著《柏拉圖研究、翻譯和箋註》《立法哲人的虔敬》《柏拉圖譯/疏》,編譯著《立法與德性》《尼采論現代學者》《古典哲學與禮法》《立法者的神學》。

中文系 真大成副教授

書房之美,在於治學

“書蟲”寄語

不敢言書房,只是辦公室而已;書比較雜,僅從插架大概難以一眼看出我的專業。個人雖然從事漢語史研究,但始終不願“單戀一枝花”,不過總在故紙堆裡覓生活。大疫橫行,閉戶禁足。讀有益之書,遣有涯之生。新近讀的是兩位年輕女學者的著作,蔡丹君《從鄉里到都城:歷史與空間變遷視野中的十六國北朝文學》和夏婧《清編〈全唐文〉研究》,各擅勝場,深受教益。面對學子,不敢自命“導師”,願共學焉。

學者簡介

真大成,現任浙江大學漢語史研究中心副主任,漢語言研究所副所長。主要研究領域為漢語詞彙史、中古漢語、中古文獻校理、訓詁學。已出版專著《中古史書校證》等,在《古籍整理研究學刊》《古籍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40餘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