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必看!論一篇“爆文”的成長之路......

自古真情留不住,總是套路得人心

如何寫出爆文,是每一位文字工作者都孜孜不倦追求的理想。奈何現實太骨感,對於大多數人(呃...包括我),雖然看了各種關於爆文的“速成、必看、乾貨、指南”等視頻或是文章,但落筆時的內容“輸出”就像北京的早晚高峰,堵得讓人胸悶,暴躁。

雖然本人我寫不出來爆文,但架不住咱也被各種“速成、指南等教程“侵染”過。所以,我們不談“實踐”,只聊書面理論......畢竟,“紙上談兵”這件事情看上去是很“高級”的,要不然為什麼國內很多“專家”都只做“理論派”呢?這肯定是有原因的......

好了,上正題:

要想出“爆文”,首先要找到“燃爆點”,就好像鞭炮的“引線”一樣

1、蹭“熱點”:這個做自媒體的基本都知道,搭載著“熱點”的流量寫出來的文章,雖不一定能成“爆文”,但只要文筆別太差,瀏覽量翻幾倍還是沒問題的。

如:之前關於"奔馳汽車漏油,西安女車主維權事件”,就是4月份很”熱“的話題。即使是同一個事件,大家也可以從多個角度,不同的維度來闡述自己的觀點。

新手必看!論一篇“爆文”的成長之路......

2、找“情緒”點:因為自媒體需要長期內容輸出,想要長期依賴“熱點”也不現實,畢竟“熱點”蹭多了,粉絲也會有審美疲勞。這時候就需要找到大眾都具有的“情緒”點,因為只要人活著,誰能沒有點情緒呢?而只要有情緒,就會產生各中”觀點”,有了“觀點”就會產生“話題”。這就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內容“輸出”點。什麼喜、怒、哀、樂人間事,悲、歡、離、合莫強求,統統都用上。

如:情感、愛情就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悲 青梅竹馬,為夢想,無奈各奔東西

歡 情比金堅,為愛情,毅然牽手相聚

離 浮生一夢,看諾言,輸給柴米油鹽

合 相濡以沫,想幸福,其實非常簡單

(呃......讓我先吐會兒。以上的標題怎麼看都有一種電線杆子上“小廣告”的錯覺)

以上的標題只是“借鑑”一下,用以反面教材提醒大家,千萬別這麼寫啊,要不然會死的很難看的!!!

另外,還有像“窮人與富人”的話題,也是永恆話題中的“轟炸機”,為什麼這麼說呢?關於“窮與富”只要拋出一個質量相對好一點點的話題,都能“轟倒一大片”。必經“窮與富”之間,從古至今都是一直存在的兩個對立階級。所以,某些人比較善於製造這種階級矛盾,

再有就是”職場”方面的話題也是不錯的“情緒點”。因為職場就如“修羅場”,職場裡各種”甩鍋、背鍋、機關算計”每天都在上演。還有一種嘴上說”我這人沒什麼心眼”、“我最討厭勾心鬥角”的人也許是最危險的。

職場就如一個社會的的濃縮版,不管你是“算計的“還是“被算計的”,也不談你是憤懣的,還是孤單苦澀的。對於大多數有過類似經歷的人來說,這樣的話題比較容易找到“共鳴”。

新手必看!論一篇“爆文”的成長之路......

內容方面的切入點的也很重要

—— “切入點”的角度,是否能引起大家的足夠的“共鳴”感。那什麼是大家的”共鳴“呢?就是你所描述的內容,能“引起或勾起”讀者腦海裡某種記憶的經歷,在思想上、情感等方面所形成的相互感染,從而產生的情緒,這就是“共鳴”。如:聽到消防車的聲音,腦海裡想到的就是有火災發生。談到飢餓,老一輩人都會有很深的體會。

而有些人寫的內容,一味的闡述自己的感受,都能把自己感動的哭了,但就是感動不了讀者。這完全就是自己和自己“嗨”,沒有顧及讀者的情緒點。而文章的價值,恰恰是要找到與讀者之所形成的相互感染,從而產生的“共鳴”,讓讀者有很強的“帶入感”。

—— 另外一種“切入點”與上邊輸出價值正好相反,和“毒雞湯”的味道很像。因為大家平時喝的“雞湯”太多了,而“毒雞湯”與現實某些殘酷情景很吻合。所以,正好也符合一部分群體的“口味”要求。如:

—— 你只知道有些人表面上風光無限,卻不知道,他們在背地裡也是順風順水。

—— 人生就是這樣,有歡笑也有淚水。一部分人主要負責歡笑,另一部分人主要負責淚水。

但,這種內容的輸出有一定的風險性,一旦某個觀點有誤導大眾的嫌疑,後果......請參考“咪蒙”。

論“標題”的重要性

好的“標題”是閱讀量的保證,有一題定”乾坤“的作用。這就為什麼很多文章有”標題黨”嫌疑,目的就是通過“標題”吸引讀者點擊。在這裡我就不多說了,因為“定乾坤”的標題我是寫不出來(參考上邊,我寫的標題真是不忍直視)。好的“標題”主要在於平時多練習,多參考“爆文”標題的格式。如:

《4小時後逃離北上廣》,走或不走,完全看個人的生活的態度,千萬別“被”左右了。

《你看老闆是傻逼,老闆看你亦如此》,是不是大多數人心裡也這麼想過。

《職場潛規則,做的越多死的越快》,這完全看“甩鍋“與“背鍋”之間的攻防轉換。

文章開篇快速吸引讀者“眼球”

記得網絡小說剛開始的時候,很多傳統作家都不太適應。為什麼呢?因為寫作展現的方式不同。網絡小說作家能在極短的“字裡行間”內快速抓住讀者“眼球”,使讀者願意付費跟進閱讀。而傳統的作家的寫作方式,好似似清風細雨,潤物無聲的娓娓道來......然後呢,讀者果斷棄書。畢竟自媒體文章輸出的內容有限,不能在“開篇”之初吸引讀者,那讀者“閱讀率”的指標會非常低,而且內容輸出無價值,對於一個粉絲善變的時代。粉絲也會果斷棄之的。

所以......

1、你可以在開篇的時候先拋一個好的“論點”。這樣可以讓讀者第一時間知道你要表述什麼,是否有“共鳴”。即使你的“論點”存有爭議。在戲劇界有一句盡人皆知的話“沒有衝突就沒有戲劇”。你看連這麼高雅的藝術都這樣幹,何況我們這麼凡夫俗子了。

如:紀小雄的《一個月面試4家,3家offer,來看看麵霸真君如何面試的》一文章中,

開篇的第一句話:“自古真情留不住,總是套路得人心”。(對,我覺得這句很不錯,所以,我在開篇也用了這句話)你結合標題一起看,這分明就是告訴大家,面試都是有套路的,你不往下看,是你的損失......(這是我自己的理解,和作者無關)

2、你也可以拋出一個觀點,以吸引一部分人的“共鳴”。

如:桌子先生的《“我的安全感,是10棟房子給的”:那些不談錢的人,後來都被虐哭了...》一文章中,開篇中寫到:

最近,廣州的一個大叔火了。

在他的店子裡面,鴨肉+青菜+鴨湯,還加無限續飯,僅僅只要12元。

記者問他:“你為什麼能賣那麼便宜啊?掙得一定很少吧。”

老闆笑著說:“掙得少,但是我生活得很開心。因為我有十棟房子收租。”

看完這段話,我深深的“被”共鳴了。這樣“簡單、開心”的生活,也給我來10棟房子唄。

新手必看!論一篇“爆文”的成長之路......

論據精彩搏人心

在拋出了“論點、觀點”之後,就需要例舉出論據來闡述,或者反駁這一“論點、觀點”,用於讓讀者的“共鳴”更加清晰明瞭。還是以桌子先生的《“我的安全感,是10棟房子給的”:那些不談錢的人,後來都被虐哭了...》為例。(最大的諷刺,就是自己沒有爆文可分享,只能拿別人的文章來分析了)

在文章中,作者列舉了一些論據,其中有一個論據是來自美國專欄作家芭芭拉•艾倫瑞克為了體驗底層人民的生活,選擇了六個城市,不同的地方去打工的經歷。最終,芭芭拉•艾倫瑞克給出的結論是:

她終於明白: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他們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因為每天一睜眼就要考慮吃飯、住宿、生活,所以不得不被迫謀生、沒有時間去思考其他的。

因為沒有時間去提升自己、找到更好的工作,所以他們只能做一些最低廉的工作,被迫謀生。

換一個工作,進入一個循環,工作會變,但是循環不變。

這就是他們的死結,很難打破,但是如果他們不考慮生存問題,那麼這個結就迎刃而解。

生活艱辛,人生實苦,可是你一旦為了生計而奔波勞累,就註定自己的姿態無法優雅。

我認為這段寫得非常接地氣,而且很真實。不像國內某些“專家、學者、媒體人”站在所謂的“道德制高點”上張口閉口就是“窮人之所以窮,就是不學習、不努力、不勤奮、不思考”芸芸。

這樣有理有據的內容,成為爆文也是必然的。

結尾的“畫龍點睛”,產生價值共鳴

俗語說:編筐編簍,重在收口。為什麼呢?你想啊,你寫文章的目的是什麼,不就是為了讓大家加個關注、點個贊、分個享嗎?但,大家為什麼要去“點贊、分享”。這時候就需要拋出一句話,這句話和你文章的中心思想、價值觀、開篇內容正好相輔相成,讓大家產生強烈的“共鳴”感。如:在餐廳裡,有人吃完飯後,轉身正要離開,在走到大門口裡,你應景的問一句:先生您是要買單嗎?對本店的菜品是否滿意......?內心的想法就是,給個好評唄。這和文章結尾的“畫龍點睛,產生價值共鳴“道理是一樣的。

其實,就是通過結尾的一句話,給讀者一個分享、點贊、收藏的理由。大咖們管結尾這句話叫做”金句”,也是與讀者產生“共鳴”的精華所在......

如實在不知道寫啥的,可以參考一些詩詞或電影臺詞:

像什麼“人生只如初見”,誰內心深處沒有一個抹去不掉的“她”,如果是“他”,你牛.....;

“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站在婚姻登記處”。你看,多有帶入感及悲情色彩;

總結:

《學習了那麼多,為什麼還寫不出一篇爆文》,因為《沒有深度思考,你所有的勤奮都是扯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