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園林入門,看了就明白了,一休哥為什麼總在耕地

大家好,我是老睢,還記得當年的一休哥嗎,一休哥為什麼總在耕地,日本園林入門,看了就明白了,

日本特有的文化特質,讓日本在文化以及各種方面上都有特殊的藝術氣質,不但影響了電影,電視劇,小說,繪畫甚至在園林上。

日本園林入門,看了就明白了,一休哥為什麼總在耕地

日本園林跟中國園林不太一樣,這種微型的園林結合了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上的特質,在樸素的植物上面添加了一些佛教以及本土文化的元素。

日本的園林文化跟他們的電視劇小說一樣,是唯美浪漫的,人們總可以在日本園林裡面感受到不一樣的寧靜。

由於日本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讓這裡四季分明,溫暖的時候氣候宜人,雨水充沛,高山很多,森林資源優秀,有著獨特的自然環境,佛教以及中國唐朝文化在十幾個世紀之前進入日本,如同一個雕刻一般雕鑿著日本人的心靈。

日本園林的風格總體上有這種特點,小巧,清純,自然。

日本園林入門,看了就明白了,一休哥為什麼總在耕地

日本園林精彩的地方首先在於小巧,日本是一個島國,土地資源比較緊張,有人問古時候日本人很少,為什麼古時候日本園林房屋也很緊湊呢你。這是因為在古時候戰國割據時期,各路諸侯總是會打來打去,出於防禦的考慮,為了防禦軍閥的進攻,總是會把房屋建造在一個非常安全的山上,內城的居民的建築空間就變得很小了。時間長了,日本人的這種建築風格就變得非常有趣了。

日本園林入門,看了就明白了,一休哥為什麼總在耕地

日本的園林看上去總是寂靜的,仔細欣賞有一種少女的曼妙,整體看上去非常抽象,但還是能給人深邃的感受。有的園林可能不到一畝地,有的可能僅僅幾平方米。

日本人就是能用這種最少地方展示出極大的意境,而這,或許跟中國文化有關。

中國文化的書法以及繪畫,都會在畫面的其他部分留下大量的空白,這些空白跟繪畫一起共同組成了畫面的一部分。中國人總能在小小的紙張上展露出極大的意境,而日本在中國唐朝以後就開始學習中國文化,唐朝的這種藝術形式傳入日本後,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日本兒呢的藝術創作。

日本園林入門,看了就明白了,一休哥為什麼總在耕地

日本人似乎特別鍾情於中國的園林文化,隨著時間的積累,日本人漸漸形成了自己的園林風格以及固定的形式。

比如最出名的一種,枯山水。

枯山水,意思是假山水,是日本園林最有特色的一種,本質是沒有水的園林。由於日本做園林的人早期並沒有太多的空間來製作園林,水這種靈性的東西在操作過程中總是會帶來一些麻煩,水雖然清澈,但是會給人一種冰涼的感覺。日本人巧妙的將水這種園林不可或缺的元素置換成了沙子。

日本園林入門,看了就明白了,一休哥為什麼總在耕地

白色的沙子,周圍搭配假的石頭跟假的樹木,看上去竟給人一種更純澈的感覺。

水畢竟是人不可觸碰的區域,人不可能欣賞園林的時候走進水裡,因此心跟水總是保持著一種特殊的距離,但是白色的沙子不會給人這種感覺,因此這種替代水的物品,無形之中給園林作品添加了一絲圓潤。

人們可以更大程度的將自己的心融入景觀裡面。

枯山水的表現形式也有非常多種,其中石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石頭在枯山水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隱喻山巒或者島嶼。

日本園林入門,看了就明白了,一休哥為什麼總在耕地

石頭的擺放有非常大的講究。要考慮隔離風景,表示主路線,互相之間大小和距離,讓人在不同角度都能欣賞到最完美的構圖。

另外,根據不同的位置,石頭也代表不同的東西,日本人會把石頭比做瀑布,島嶼等。

除了石頭,沙子也是日本園林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

在中國,如果有人想要避世,要麼隱居深山,去沒有人前往的懸崖峭壁或者深山洞穴裡面。

但是在國土面積很小的日本,寧靜的地方都被選成城堡或者城池,寬闊的平原成為農民種植的地方,基本上很難找到合適的地方修禪。

日本園林入門,看了就明白了,一休哥為什麼總在耕地

於是日本人只能因地制宜在園林裡面,開闢出一個精神的樂土,這就是為什麼日本園林裡面有濃厚的禪修氣息,但是在這種氣息中,起到決定性因素的還是寧靜的沙子。

沙子踩在上面會產生細膩的感覺,這種寧靜的聲音似乎可以直擊心靈,進入心靈深處。

很多人都記得小時候看過的動畫片聰明的一休,一休在經常乾的一種活就是拿著一個類似拖把一樣的東西在地上耕地,很多人奇怪為什麼要在房間裡面種地,其實他根本不是在種地而是在犁沙子。

園林裡的沙子往往可以看成是園林裡的畫布,可以根據心境才做成不同的樣子。

日本園林入門,看了就明白了,一休哥為什麼總在耕地

上圖是常見博文形式,紅色圓圈部分標記出來的是經常可以見到的樣式,這種樣式看起來像是沙子在水中形成的波紋,尤其是在石頭附近總是會形成波紋的形狀,可以最大程度接近水的樣子。

本來就是為了避免水對修禪造成的困擾,卻又在替代品沙子上面故意做成水的樣子,這其中的過程基本上經歷了一個從出世到入世再到出世的過程,裡面的禪學理念非常深奧,大家可以細品一下。

如果想要換一個心境,把沙子推平,然後重新在犁一遍,這就是為什麼小時候的一休哥總是在不停耕地的原因。

日本園林入門,看了就明白了,一休哥為什麼總在耕地

枯山水另一個重要特徵就是苔蘚。

剛才說到,日本園林的幾個重要特點,石頭,沙子,苔蘚,這些東西都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共同點,他們都會給人漫長的時間的感覺。

石頭,沙子都是不動的,而成片的苔蘚需要非常漫長的時間才能形成。

雖然這些東西是不動的,長久的,但給人的感覺完全是三種階段。

日本園林入門,看了就明白了,一休哥為什麼總在耕地

石頭給人的感覺是固定的時間非常長,上千年的感覺,而沙子給人的感覺是在幾百年幾十年之間還是會流動的,苔蘚則是需要幾年時間,沙子以及苔蘚之間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改變自己的形態。

這種在長久的時間內不會遇到變動,但還是在長久的時間內感受到了時間的流動。

這種細膩的感受貫穿了園林的美學享受,而這,就是為什麼日本園林能給人深深的禪意的原因。

日本園林入門,看了就明白了,一休哥為什麼總在耕地

收到中國園林的印象,日本人也喜歡在自己的園林裡面放上個亭子,並且這種亭子往往跟茶道有關係。

李連杰的電影霍元甲中,李連杰跟日本人坐在一個亭子裡面品茶,品茶的地方就是茶亭。

茶亭的位置很講究,一般來說是吧茶亭跟茶道互相融入園林裡面,這種亭子一般比較小,根據園林整體佈局會有大小以及形態上的差別。

圖中左上角的那個雖然非常簡單,但跟右上角那個同樣簡陋的茶亭一樣,是日本在戰國時期千百年以前就有的。這種亭子不但給人提供了身體上的休息,更提供了精神上休息的淨土。

進入茶亭的線路往往經過精密的計算,往往會按照一定的路線穿過大部分景觀。

茶亭往往被稱為園中之園,因為位置往往比較隱蔽,雖然層次不如外院豐富,但是提供了一些私密的空間,可以讓人在這商談。

在茶亭中,可以欣賞到崎嶇的石頭小路,以及距離亭子很近的森林,還有代表聖潔的流水,給人以非常寧靜的體驗。

日本園林入門,看了就明白了,一休哥為什麼總在耕地

有時候,園林也不僅僅提供給單個人使用,古時候也有這種大型茶亭,人們在這個地方圍坐在一起,下雨的時候在裡面喝茶別有一番風味。

日本園林最後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橋樑。

日本園林入門,看了就明白了,一休哥為什麼總在耕地

日本那時候的造橋技術跟中國遠遠不能比,但是技術上的落後並沒有限制日本人的想象力,日本人總是能把自己對於世界的理解灌輸到作品裡面,雖然日本的橋樑看上去簡單,但總是能給人強大的視覺享受。

上圖這個幾乎是不能稱之為橋樑了,但是這個橋樑跟石頭路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看起來像橋,仔細一看又像是石路的感受。

人們走在上面的時候多了一點童趣,心情也放鬆了起來。

日本園林入門,看了就明白了,一休哥為什麼總在耕地

日本的造橋技術一般,因此把精力放在了小巧上面,他們沒有魯班一樣的鬼斧神工,但藝術上的造詣還是非常不錯的,他們可以用石頭的隨意擺放搭建成有趣的樣子。

通過各種幾何圖形的拼接,做成曲折的樣子,比如上圖左下角的兩個,就是用長方形的幾何圖形拼接而成,或者單純用石頭鋪在水面上,這種可以最大程度的跟自然景觀結合在一起。

另外日本的橋樑兩邊喜歡用紅色的油漆塗成紅色,這一點其實也源於中國,後來更深層的原因是因為日本由於長時間製作紅色的漆料,讓他們調製別的顏色不管在顏色還是保質期上都遠遠不顧紅色的調料,時間長了這個元素就這麼保留下來。

日本園林雖然師承中國,但經過千百年的變化還是逐漸形成了屬於自己的風格,如果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去日本的園林看一下。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