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00年,南京小孩。


揚子江邊,紫金山下石頭城書寫千年悠悠華夏文明史。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899,午門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10,夫子廟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37,夫子廟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19,北門橋街市


南京,中國四大古都、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歷史上曾數次庇佑華夏之正朔,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金陵王氣,六朝古都, 縱有長江天險,但它卻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城市,兵臨城下,歷經兵燹之難。


1864年,曾國藩攻陷天京屠城,1937年日軍攻陷南京,30萬人死於日軍屠刀之下。


讓我們從南京1900年一張照片說起,以一年一張照片的形式娓娓道來20世紀前50年的滄桑與鉅變。


這裡有百姓的平常生活,有城市的雕樑畫棟,每一張照片都記錄著這座城市曾經的有過與記憶。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01年,南京,明孝陵。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02年,南京,鼓樓。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03年,南京,西華門。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04年,南京,張之洞(中)、盛宣懷、繆荃孫、張謇等十人的合影照。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05年,南京,明孝陵。圖片來源:7788收藏。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06年,南京, 分離織布棉線。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07年,南京,清廷高官端方及僚友與青銅器合影。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08年,南京大倉園,兩江總督署衙西轅門和三省鈞衡牌樓。這裡就是今天的總統府。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09年冬,南京,應兩江總督端方邀請,任四品京堂的朱啟鈐(左一)到金陵一遊。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10年,南京,明故宮五龍橋。杉江房造/攝。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11年12月31日,南京,剪辮子。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12年2月15日,孫中山攜南京臨時政府官員謁祭明孝陵。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13年,南京,江南貢院損壞的考場隔間。清末科舉被廢,考場自然無人管理,變成廢墟。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14年,南京金陵中學,校長劉靖夫和太太、兒子、女兒在家中的合影照。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15年,南京金陵女子大學,首批女學生與女教師。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16 年10 月17 日,南京頭條巷俞宅竹園內,陳寅恪家族合影照。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17年,南京江寧縣,陳武帝陳霸先的萬安陵石刻。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18年,南京,金陵女子大學校門前玩耍的孩子。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19年,南京,北門橋街市。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20年,南京夫子廟。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21年,南京,金陵女子大學教職工合影。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22年,南京,儀鳳門。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23年,南京金陵女子大學,植樹節上的大一新生。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24年,南京,雞鳴寺。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25年,南京, 下關碼頭。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26年,南京,棲霞寺。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27年,金陵大學。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28年,南京,貢院西街。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29年6月1日,孫中山靈柩由北平移至南京中山陵。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30年,南京,紫金山的高爾夫球場。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31年,南京,民國時期的夫子廟小學。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32年,南京, 挹江門南側小桃園城牆。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33年,南京,連接浦口火車站的火車輪渡通航。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34年,南京,中山陵。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35年12月30日,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的幼教老師。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36年,南京,中央大學美術教授張書旂的女弟子在觀看他作畫。 國立中央大學是中華民國時期中國最高學府。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37年12月17日,南京中山門,日軍入城儀式。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38年,南京日本小學校名。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39年,南京夫子廟,泮池大照壁。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40年,南京光華門。光華門是日軍攻打南京時戰鬥最激烈、傷亡最重的一座城門。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41年3月,南京。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42 年6月9日,南京,汪精衛在偽國府禮堂迎接張景惠等人。偽滿洲國總理張景惠(前排左一)率"答禮使節團"回訪汪偽政府。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43年3月30日,汪偽政府在南京舉行"國府還都"三週年典禮 ,汪精衛在主席臺上向遊行隊伍敬禮。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44年,南京新街口,這座高層建築就是現在的東方商城。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44年,南京,中山東路。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45年9月11日,南京市,國軍新六軍凱旋還都,前導吉普車上的人員高舉雙臂慶祝抗戰勝利。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46年,南京,國民政府大門。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47年,南京,一百多對新婚夫婦在勵志社舉辦集體婚禮。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48年5月20日,南京,蔣介石、李宗仁就任中華民國正副總統。


蔣介石故意不讓李宗仁知道要穿著中式禮服,結果李宗仁穿軍裝,活像蔣的副官。這時的蔣介石,達到了其人生的頂點,然後如流星般隕落。蔣時年61歲。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49年春,南京,國軍大撤離。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50年,南京,粟裕、張愛萍等的合影照。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51年5月,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在南京舉行第一屆文藝體育檢閱大會。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52年,南京市老殘院在街頭演出自編自演的活報劇。曉莊/攝。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53年,南京估衣廊街,市民在供水站買水。50年代初期,南京一般居民家中無自來水供應,要去自來水站買水喝。曉莊/攝。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54年,南京市五老村在除"四害"活動中,居民正在集體上繳消滅的蒼蠅。曉莊/攝。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55年,南京江寧縣東山鎮,送別親人去參軍。曉莊/攝。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56年,南京六合縣竹鎮鄉供銷社門市部,農民憑布票購買棉布。曉莊/攝。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57年8月11日,南京雨花臺,三位年輕人的合影照。圖片來源:7788收藏網。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58年8月,南京市第一個農村人民公社——江寧縣長江人民公社成立。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59年,人民公社實行食堂化,這是南京市燕子磯公社社員歡度春節吃年夜飯 。曉莊/攝。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60年3月14日,南京軍區炮兵某部。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61年,南京秦淮公社東關紙廠,東關食堂主任劉素芳到廠裡收飯盒。汪文華 畢玥年/攝。圖片來源:孔夫子舊書網。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62年,南京,新街口百貨商店。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63年6月,南京。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64年8月11日,南京新街口。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65年,南京市民節日期間拿著豬肉票排隊購買豬肉。曉莊/攝。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66年10月1日,南京市40萬人在鼓樓廣場慶祝建國17週年,這是國慶節遊行隊伍。曉莊/攝。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67年,南京長江大橋通車前,連接長江南北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火車輪渡,遠處是正在施工的南京長江大橋。曉莊/攝。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68年,南京大橋建成舉辦慶祝活動。曉莊/攝。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69年,江蘇省機關幹部下放五七幹校勞動,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曉莊/攝。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70年,南京小紅花藝術團在南京港慰問演出。王廣林/攝。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71年8月,南京化纖廠長絲車間文藝宣傳隊在去南京近郊湯山"拉練"。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72年,南京,中山陵。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73年,南京,遊客遊覽長江大橋合影留念。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74年,南京長江大橋上的路人。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75年,南京。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76年,南京舉辦了一屆幼兒運動會,孩子們帶著小草帽等待入場。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77年,高考恢復,南京高考學生考前表決心。許明義/攝。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78年,南京手錶廠的女工在裝配鐘山牌手錶。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79年,南京,鼓樓廣場的檢閱臺。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80年3月,南京,金陵飯店開工典禮。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81年7月31日,南京。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82年,南京江寧縣秣陵鎮農民為歡度春節,踏雪去鄰村巡迴演出。曉莊/攝。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83年,南京,穿過挹江門的32路公交車。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84年,航拍南京新街口,遠處的高樓就是金陵飯店。曉莊/攝。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85年8月15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建成並對外正式開放。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86年12月,南京中央門立交橋、南京商場等五大工程建成典禮。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87年,南京江寧縣東山鎮,江寧汽車客運站。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88年,在南京玄武湖舉辦的模特秀。於惠通/攝。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89年,南京,參觀南京夫子廟燈會。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90年,南京江寧縣東山大橋,遠處是江寧縣城。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91年夏,南京大廠區九村,一位母親晚上陪孩子寫作業。田鳴/攝。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92年2月20日,南巡,途經南京車站。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93年,南京朝天宮,金陵民間文化廟會。姚克慎/攝。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94年7月7日,南京考生在37攝氏度的高溫下考試。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95年,張純如(右二)來到南京,採訪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左二)。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96年11月12日,南京,新街口廣場。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97年,南京,熊貓電視機廠電視機總裝車間。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98年,南京,奧傑酒吧。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999年4月12日,東史郎在南京金陵飯店參加《東史郎日記》(中文版)首發式並簽名售書。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2000年,南京,新街口廣場。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2001年,南京,遊玩玄武湖的遊客。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2002年,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參加燭光祭。圖片來源:中新網。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2003年,南京第17屆秦淮燈會,燈市人潮洶湧。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2004年9月8日,南京一家中國銀行打出理財招貼啟示,吸引客戶眼球。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2005年9月,張純如銅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落成。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2006年8月3日,南京一建築工地,由於天氣炎熱,一工人拿著桶裝水桶直接飲水。圖片來源:東方IC。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2007年,南京法院,彭宇案當事人彭宇。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2008年10月7日,余光中回到母校南京秣陵路小學(原崔八巷小學)與孩子們合影。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2009年,南京大勝關大橋衝刺合攏。丁亮/攝。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2010年,南京新街口,孫中山銅像回遷入新街口轉盤。丁亮/攝。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2011年5月15日,南京濱江公園中的一片綠地。阮忠/攝。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2012年,南京國際博覽中心,南京國際車展上的車模。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2013年12月4日晚,處於霧霾中的南京火車站。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2014年,南京奧體中心,青奧會在此舉辦。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2015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此舉行,16名禮兵抬起8個青松白菊扎制的花圈,緩步走上公祭臺。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2016年12月13日上午10點1分,警報響起,南京交警向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默哀。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2017年春節,南京夫子廟,買燈籠。姚克慎/攝。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2018年8月,南京長江大橋。南京·老張/攝。


美國社會哲學家劉易斯·芒福德說,城市是文化的容器。


一代代人在城市裡生活,行走,喜怒哀樂,就構成了城市的表情和記憶。


在這些照片裡,我們能清楚找到這座城的表情與記憶,看到了這座苦難的城市它所蘊含的強大生命力與不屈的精神。


這就是南京,一座不屈之城。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1年1張,見證南京10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