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靠電影 我們怎能正確瞭解中國武術的發展和現狀

看了電影《葉問4》,感觸很深。我們能感受到一代宗師在生命快結束時複雜沉重的心情,但是電影畢竟只是電影,拋開情懷不講,現實中的武術,我們不僅僅只是從電影裡面來感受,而應該從武術的發展上客觀地瞭解,這才是對為了榮譽而戰的武術前輩最好的尊重。


僅靠電影 我們怎能正確瞭解中國武術的發展和現狀

中國功夫實際上就國術,現代西方將武術和功夫分開,而國家將武術表演化,實戰和表演分開,再加上經濟浪潮的衝擊,傳統的武術岌岌可危。再者我國的散打本來就是從武術中提取出來的!

人們對武術的論述,都是沉迷在武俠小說的誤導裡,認為武術的實戰就是按套路對打,實則可笑!套路的訓練可以提高身體協調性、連貫性、以及比較容易傳承下去,拳師教徒弟都是連貫教,然後每招拆開講解,實用都是分開情況去使用的,怎麼可能按照套路去跟人打架。


僅靠電影 我們怎能正確瞭解中國武術的發展和現狀


然而歸根結底,是沒有對中國武術進行正確定位,沒有認清中國武術到底是什麼。中國武術影響中國社會之深,是沒有其他任何一種技藝能與之可比的。可以說,我們沒有不知道武術的,而對於武術的發展問題,卻沒有多少人去考慮。

建國初期,百廢待興,來不及考慮武術問題。然而在稍後的不久,有一種非常傳統,而又根深蒂固的歷史偏見,那就是韓非子說的“俠以武犯禁”,把武術看作是“犯禁”的工具。

1955年5月31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十次會議上,國家體委工作報告說,“廠礦、企業、學校、機關原有武術小組,要加以整頓;沒有的,暫不建立。農村中堅決停止發展,原有的武術活動,可由鄉政府、青年團加以領導,不要被壞分子利用做壞事。”這就給“武術”定了性,即“壞分子利用做壞事”的工具。很快,在鄉村武術活動的主要基地農村,武術活動一律被禁止。農村再也見不到武術的蹤跡。

這與古代的禁武令雖有不同,確與宋朝的重文輕武非常像。在武術是可以被壞分子利用做壞事的工具的思想主導下,改造武術做壞事工具的性質,就成了解放後武術工作者的任務,要變害為“利”。

1956年3月9日,當時國家提出:“要加強研究,改革武術、氣功等我國傳統體育項目。研究其科學價值,採用各種辦法,傳授推廣。”的指示,從此,武術就從被壞分子利用的“工具”走上了改革之路。沿著“變害為利”的思路,把武術從“技擊之術”改造成“表演之術”。這就是今天的各種競賽表演套路產生的源頭。


僅靠電影 我們怎能正確瞭解中國武術的發展和現狀

進入了二十一世紀後,武術能否走出另外一條路呢?又要求我們重新審視中國武術。中國武術到底是什麼?

答案可以有很多:是中國寶貴的歷史傳統文化遺產;是一種中國古代體育運動;是類似西方體操的武術運動套路;是一種健身養生的鍛鍊方法;是中國古代自衛防身術等等。今天,對於武術的價值,說真話,一些武術工作主管也講不清楚。

作為自衛防身術,使用的機會太少;作為武術表演套路,那是少數武術運動員的事,一般大眾沒必要練它;作為健身養生的方法利用,是老年人的事;作為體育運動,那麼種類太多了,武術不過是其一罷了。武術的價值似乎最後就剩下一條:你練練,我看看,大家圖個熱鬧!

今天的武術,實質上已經成了一種“熱鬧”,節日搞個集體表演,定期不定期地搞個比賽,出國搞個演出,拍個電視武打片。也就是這些吧!


僅靠電影 我們怎能正確瞭解中國武術的發展和現狀

有多少人關心武術的發展?在人們心目中,中國武術早已進入歷史博物館。人們只能在武俠小說裡看到武術的身影。今天的武術不過是一些花拳繡腿,花架子而已。

這就是今天中國武術的現狀。你承認也好,不承認也好,武術沒有成為日本柔道、劍道或韓國跆拳道那樣的國技。是不是我們國人不喜歡武術呢?絕對不是!我們國人非常喜歡或者說熱愛武術,儘管大多數人並不練習武術。問題出在哪呢?那就是解放後中國武術政策失誤。聽到這樣的意見,大家不要驚慌失措。解放後,發生過多次重大政治決策失誤,為什麼武術工作就不會失誤呢?

今天的中國武術,之所以半個世紀在原地打轉,正是因為文革後沒人向這潭“死水”投過一塊石頭。


僅靠電影 我們怎能正確瞭解中國武術的發展和現狀

現在讓我們從一些根本性問題剖析:

今天經常出現“現代武術”或“武術現代化”這樣的名詞。什麼意思?就是說,武術過時,社會不需要那種真打實斗的“野蠻”武術了,武術隨著社會現代化而現代化,應該姓“舞”而不姓“武”了。

這就是武術現代化或現代武術的含義。於是,大力發展“套路武術”,大搞武術套路比賽。武術套路是按虛擬的武打動作編排的,比賽按表演類體育項目的模式進行,如體操、花樣滑冰、跳水等。提出“高、難、新、美”的評分標準,搞標準化動作和動作的量化標準。為了製造臨場效果,拳愈打愈飄忽;刀、劍愈練愈薄,成了“韭菜葉”;槍、棍愈練愈細。

武術的本質丟掉了,得高分成了唯一的追求目標。今天的武術套路,一位武術運動員上場,只見他劈里啪啦打一趟拳或稀里嘩啦耍一趟刀、劍,抱拳下場而去。可以說千篇一律,沒什麼好賴可分,沒有技術含量,更看不出文化內涵。

客觀地說,與體操、跳水、花樣滑冰相比,談不上“高、難、新、美”。所以對此現狀,國人並不認同,以此擠進奧運會,國人都為之汗顏!現在的中國武術到底是國之精粹,還是糟粕,應該要有個清醒認識了。

僅靠電影 我們怎能正確瞭解中國武術的發展和現狀

武術的本體是什麼?武術的靈魂是什麼?

我們打一個比喻,比若說一隻宋代的瓷碗,今天我們說它是個文物,然而它仍然是一隻碗。從一件供使用的餐具來講,宋代瓷碗與今天的碗沒有什麼不同,這是其本體。為什麼說它是文物呢?因為它是宋代的而不是現代的,它含有五百餘年的歷史文化積澱,而現代的碗卻沒有,這是它的靈魂,是載體,沒有魂,五百年的文化就無法承載。

那麼武術呢?

其本體是技擊術,它所以是國之瑰寶,是因為它承載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是武術的靈魂,載體是技擊術。武術的一切文化內涵都是附著在技擊術上的,沒有技擊術,武術的文化內涵就是空話!武術的這兩方面內容是缺一不可,相輔相成的。

解放後的“武術改革”,所做的恰是,抽掉武術的技擊內容,空談文化內涵。高談闊論武術內涵。什麼易經啊,老子呀,儒學呀,孫子兵法呀,道學呀等等。然而這些與競賽套路有什麼關係呢?那種“360度旋子落地大劈叉”的武術動作又有什麼傳統文化內涵呢?

這叫割斷歷史!割斷中國歷史。

問題的症節就在這裡。割斷歷史的另一個後果是,製造了一個沒有中國文化內涵的“武術散打”或叫“散手”的怪模樣。“武術散打”的規則號稱“可以用中國武術各流派的任何招法”。我們不用去看他的宣言,我們剖析其本質,看看當今散打“亮相”的是個什麼模樣?首先,他的外形包裝“頭戴太空帽,雙手套個拳擊皮手套,兩腳蹦蹦跳跳”。這是我們腦海裡的武術家的形象嗎?完全沒有中國味!

從日本柔道和韓國跆拳道的外包裝設計經驗看,民族性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們卻完全忽略了民族性。


僅靠電影 我們怎能正確瞭解中國武術的發展和現狀

一個滑稽的現象,中國的武術主管帶著這樣一支遠征隊到世界各處挑釁:到美國挑戰拳擊,到泰國挑戰泰拳,要“打遍世界無敵手”。這麼落後陳舊的愚昧思想,卻要國家花錢給他買單。“打”了他一任官職,耗了十來年,開了什麼“花”,結了什麼“果”了呢?在現代體育中,這是胡鬧!

你能讓籃球隊與足球隊比賽嗎!半個世紀過去了,有兩代老武術家謝世了。我們應該認真檢討中國武術在半個世紀裡走了一條什麼樣的道路?我們應該抓住改革開放的機會,搞清東西方文化的本質差異,搞清中國武術的歷史文化背景和內涵,弄清武術的定義,即中國武術是什麼,執行適合我們自己的政策。

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瑰寶——中華武術,一定要在我們這代人的手裡,能夠發揚和傳承。


僅靠電影 我們怎能正確瞭解中國武術的發展和現狀


中國武術如何適應現代

中國武術為什麼在近代沒落,當然業餘化是最大的原因,但還有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傳統武術的時代沒有擂臺,所有武術都是為戰場和江湖設計的,如果要轉型到擂臺,就要重新思考和改良。

比如傳統武術中國跤和自由跤比,誰厲害?要真是擂臺單挑的話,自由跤無疑更強,畢竟有地面技術,但在戰場上,無疑中國跤要適合的多。到了現代,如果是街鬥,或者軍隊使用,顯然中國跤也要適合太多,因為戰場上倒地即死,街鬥中只要不是單挑,倒地基本會捱揍。

所以,中國武術如果不經過改革,即使是同樣的訓練量,也肯定無法在擂臺上戰勝現代搏擊,因為它壓根兒不是擂臺或者拳腳單挑技術。

當然,古泰拳轉型,成了現代泰拳。古柔術轉型,成了現代柔術。但這些都不是中國武術要走的路。中國武術的榜樣,筆者認為是空手道,這個中國武術以前的學生,來自於南拳的拳法。


僅靠電影 我們怎能正確瞭解中國武術的發展和現狀

在中國武術的衰落期,中國武術應該有知恥近乎勇的心態,而不是什麼繼承了先輩絕學的大師,如果真的有大師,也是像姚紅剛老師這樣,把中國武術進行現代改革並放到現代標準下去成功的大師。

擂臺雖然只是武術的一部分,但卻絕對是武術絕不能缺少的一部分,相信經過這幾年務實的中國武術人努力,年輕一代中國武術人的成長,中國傳統武術必然能完成自身的改革和提高,走上擂臺,像空手道一樣向世人證明自己。中國武術也必然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的一部分得到復興,讓中國人為之驕傲。


僅靠電影 我們怎能正確瞭解中國武術的發展和現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